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与方法知识点类编
历史学的特点:
(1)研究的中介是史料;
(2)历史学家通过主观努力追求客观真理,过程是间接的;
(3)两个对象理论:
①对象理论:指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行为的一种尝试性
解释,是历史学家回答他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中的主要组
成部分。

②元理论:研究历史知识的基础和理论结构,研究历史的理解
与解释一般规律和因果关系在历史中的作用,历史认识的客
观性和主观性等等,而不涉及历史事实本身;分析的历史哲
学也是标准的元理论;元理论还可以指历史家的世界观,即
研究历史过程的历史学家的思想观念。

西方史学史中的主要的方法论模式(历史编纂学的范型)
(1)实证主义
认为“真正的历史”应当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去构成,并且应当使用因果归纳法,综合出历史一般规律;证据是可靠的,文献是真实的;通过史料批判确定史实,凡是历史研究对象的事实都是单一的,即不重复的,历史是事件的历史,重视历史事件的叙述;历史学仅仅据事直书,而不对事实进行任何价值判断;忽视理论。

(2)马克思主义:辨证的、唯物的
坚持社会结构的存在,又认为这种结构由于内在动力的变化而转变;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的、法律的、社会的以及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结合;坚持历史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的历史,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把社会生活孤立的事实看成历史过程的许多方面,并且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

【茹科夫】
(3)年鉴派
研究历史不能限于政治经济诸层面,应当是总体史,主张历史研究中心从表面向深层发展,包括过去和现在,却使用静止的方法从事研究;年鉴派是结构主义者,主张结构构成事实,而不是事实构成结构。

研究范围的扩大、方法的多样化模糊了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界限,稀释了历史最根本的特点,功利色彩浓厚,缺乏持久深入的研究。

研究途径:
①对社会的全面理解和对社会的跨学科研究途径;
②结构和长时段。

个别事件是瞬息的、变化无常的,结构则是具有经久性和相对稳定性,历史要成为科学,只有取向与经久的现象,即科学;
③历史中的计量方法和系列史。

近代西方历史思维的四个主要取向:
(1)科学化
众说纷纭。

实证主义史家认为,通过史料批判以确定事实,找出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历史就成为科学。

遵循兰克史学模式的史家认为只要根据可靠的史料客观地叙述真正发生过的事,历史就成为科学。

年鉴派认为历史只有从叙述的变为解释的才能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其是在实证科学或经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辩证的思维,以掌握历史的辩证法。

(2)人道主义
历史学的对象是人事、人的生活、人的行为和思想(把人作为历史研究的目的考虑),即使把历史学提高到时间进程的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研究,这种规律或机制还是人际关系。

(3)理性取向
历史思维是按规律进行演绎的或归纳的推理,它可以来自经验的或与经验相联系的推理,也可以是不依赖经验的先验的或半先验的推理,对于有关系的历史现象作出因果的解释。

(反思与批判,摆脱个人情感的束缚)
(4)进步观念
啓蒙运动中的学者认为,历史在不断进步之中,后来居上;黑格尔认为,从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中去把握历史的辩证发展的过程;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提出“实证的社会进步论”,分析了加速或延缓社会进步的各种因素,认为社会进步是合乎规律的进行的,其阶段性不可改变,归根到底是“人类心灵的进步”;进化主义史学研究
社会和文化的渐进的、一贯的进步。

历史进步观模式对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影响:
(1)这种历史进步观给了历史研究新的取向。

历史家在探讨人类进化时不再期求从过去的记录中发现上帝的意志或人类最后的命运,也不像过去那样把历史学看成是通过经验进行教育的教科书,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自己文明的昨天和今天,并展望明天。

(2)在史学方法论方面,形成了发生学的研究方法。

19世纪后业起,西方历史学在排除未经批判的史实叙述的同时,建立了发生学的重构过去事件的方法,即把事件安排在年代学的顺序中,不仅显示出事件在历史过程中的时间性和阶段性,并且把事件所构成的系统看成是变化的,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体。

(3)生物进化规律的探讨促进了历史进步规律的探讨。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生物有机体进化的规律有相似之处,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自然规律机械、简单地搬到社会关系的研究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步观作为一种历史思维,特征如下:
①把发展取向的辩证模式提到了历史思维的首位,即把历史看成是
有规律可循的客观发展过程。

社会经济形态是发展中的活的机体,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即从低级形态向更高级形态的革命过渡,构成社会进步的一般形式。

②历史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动力在历史过程本身中。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和自然在生产力系统中的矛盾。

其次是生产方式系统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还有整个社会形态中的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③辩证的历史进步模式并不是直线的,一直向前的,而是有暂时的
迂回、曲折,甚至倒退。

人类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运动。

④历史发展的自动性与人的主动性并不矛盾,马克思一方面肯定社
会形态的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目的的“自然历史过程”,一方面又肯定历史不过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

不同时期的历史思维特征
1、古典时代
①理性的:历史成为理性主义的科学的知识,批判地考察目击者的直观报道以及探求事件的原因或行动的理由;史学建立在人道主义的理性主义之上,职能是既求真又求善。

②人道的:人的存在是第一位的,重视人的尊严和独立,颂扬民主政治之下人人权利平等。

2、中世纪
①使历史具有了目的。

神学史家奥古斯丁奠定的善恶二元论历史观,启示了一个更新的历史思维的取向:在命运、机遇、个人意志以及上帝的意旨之外去探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即完全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内的矛盾和斗争中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力及其辩证法。

②历史发展论,普遍史概念的形成。

第一次把人类的历史统一在
起源于上帝和归于上帝这个普遍原则中,虽是神话,却不失为世界历史的统一性的初步设想。

③历史分期意识的形成,不是单个时间,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基督教把人类历史过程看成是上帝的设计在尘世的逐步实现,这就形成了历史阶段划分的意识。

奥古斯丁神学认为,在中世纪这个漫长的时代中,天上的城市和地上的城市,联同其市民的两种身份,彼此交织在一起,只等末日审判的时候才完全分开。

3、文艺复兴
①人道主义:包括个人人道主义和民族人道主义,其第一要旨是“人的发现”,人是自己的主人;第二是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己个性的全面发展。

②历史进步观念: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不断进步的,进步成为在历史思维中的一个永恒的范畴,而且可以视为文艺复兴时期该领域的主要成就。

4、啓蒙时代
①理性主义:尊重理性“人的天性”,真理之源,反对天主教的独断主义和一切宗教迷信,以严格的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

②科学思想:啓蒙运动,就其理论思维模式的形式来说,是17世纪西方科学和哲学相结合的产物。

伏尔泰自认为出身于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和以洛克为代表的哲学。

啓蒙时期,理智以牛顿的科学方法为最高典范,其不仅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为历史研究科学化开拓出了方法论的道路,例如:以事实归纳为前提、综合—分
析方法的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也是从实证的科学开始的,这个时期的理性主义也表现出强烈的自然科理性模式的特征。

5、浪漫主义
①强调诗性:历史家以其真挚和热忱的同情心以及诗性的想象力,通过移情作用把历史的人格浸入到历史的想象中,在文献之上或之外,去洞察对象的精神实质—主要为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民族精神。

②强调历史的文学性:浪漫主义通过直觉的认识与诗意的想象形成了诗性的历史,而其表现与表达的方式为美学的、文学的或更具体的小说的形式。

历史家运用文学家的丰富想象,使其叙述的历史事件动人而又形象。

③对历史真实性的思考:浪漫主义强调移情作用与诗的想象代替啓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抽象的理性,去认识历史的本质。

6、马克思主义
①人道的:人是现实的人,不是抽象的,道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不是理性自然的发展规律;
②理性的: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③科学的:是科学进步的产物,特别强调历史和科学结合的重要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历史不断变化自己的形态.
4.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历史进步学说的突出代表,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前进,前进中有自己的目标,人们无限接近目标,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