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移项目内容1.思考:在车站及百货大楼,人们乘自动电梯上楼和下楼的现象有什么特点?2.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分析与解答: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 )。
推拉窗户,电梯的上、下都是平移。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 )。
4. 预习后我还知道:平移时,图形或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 ),只是自身的位置发生改变。
5.填一填。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平移现象的特点。
学具准备:直尺,书本,方格纸。
参考答案:1.略2.平移3.平移4.改变5.1 下 2 上 3第六单元测试卷一、请你填一填。
(每空1分,共28分)1、一年有()个月,其中每个31天的有()、()、()、()、()、()、(),共有七个月;每月30天有的()、()、()、()共四个月,二月份平年有()天,闰年有()天。
2、36个月=()年48时=()日半年=()个月 18个月=()年()个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
4、6月1日前一天是()月()日,6月30日后一天是()月()日5、是1988年3月3日出生的,到今年3月3日,他是()岁。
6、12:35分出发,下午4:00到达,中间经过了()时()分。
7、营业时间是7:30—20:30,这个商店每天营业时间有()小时。
二、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时针在一天里正好走1圈。
()2、每年都是365天。
()3、冬冬出生于1994年2月29日。
()4、早上8:30分上班,中午11:0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2小时30分。
5、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6、从上午10时到下午5时,共经过7时。
()7、只要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定是闰年。
()8、开出的时间是19时25分,也就是晚上7时25分。
()。
9、2012年8月1日是星期三,8月31日是星期五。
()10、今年妈妈比丽丽大25岁,5年后,妈妈比丽丽大20岁。
()三、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年份中不是闰年的是().A、2000年B、2008年C、1902年D、2004年2、一部电影从下午4时25分开始播放,共播放1时30分,()结束.A、5时55分B、17时55分C、下午5时50分D、17时50分3、是在()年2月29日出生的。
A、1986 B 、 1948 C、 1938 D、19824、2008年的上半年有()天A、181B、 184C、182D、1835、的生日比“八一”建军节早一天,他的生日是()A、7月30日B、7月31日C、8月2日6、叔叔要乘从上海去广州,火车发车时间为21时35分,叔叔从家到车站要用40分钟,发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叔叔最晚()出发才不会误了火车.A、晚上8时50分B、晚上10时55分C、21时50分D、21时55分7、阅览室上午8:00—12:00开放,下午1:30—下午4:00开放,全天共开放().A、4小时B、2小时30分 C.、6小时D、6小时30分8、下面的年份中是平年的有()年。
A、1848B、 1980C、 1997D、20009、晚上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时。
A、 9B、 21 C 、20 D、晚上2010、在一天里,时针正好走()圈。
A、1B、 2C、 24D、12四、试着做。
(每空1分,共18分)(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下午5时()上午8时15分()中午12时()晚上9时()凌晨3时()晚上11时()(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7时()10时25分()23时35分()15时40分()21时8分()18时()(3)帮我找找家1995 2000 1997 1994 200 4 2010平年:闰年:五、找朋友。
(连线)(共6分)教师节8月1日劳动节 10月1日妇女节9月10日儿童节5月1日建军节3月8日国庆节6月1日六、解决问题。
(1、2题每题4分,3——6题每题5分)1、张昊和同学一起去郊游,路上用了1小时45分,上午8时到达目的地,他们是几点出发的?2、21时15分发车,第二天早晨5时25分到站,列车行驶了多长时间?3、一场排球赛,从17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侯结束?4、红红买了一本125页,每天读9页,从8月20日开始读,她能在9月1日开学前读完这本书吗?5、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
上午9时发车,下午4时到达,甲、乙两城相差多少千米?6、丫丫早上7:30到学校,上午11:00回家,下午2:00又到学校,直到16:30到家,丫丫一天在学校多少小时?答案一1、 12 1 3 5 7 8 10 124 6 9 11 28 292、 3 2 6 1 63、 664、5 31 7 15、276、3 257、13二×××√×√×√√×三C B B C B AD C C A四、(1)17时 8时15分 12时 21时 3时 23时(2) 上午7时上午10时25分晚上11时35下午3时40分晚上9时8分下午6时分(3)平年:1995 1997 1994 2010闰年:2000 2004五、教师节9月10日劳动节5月1日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六、1、8时—1时45分=6时15分2、21时15分到24时经过了2时45分2时45分+5时25分=8小时10分钟3、155分钟=2小时35分钟17时30分+2小时35分钟=20时5分4、31—20+1=12(天)12×9=108(页) 所以读不完5、上午9时至下午4时共经过了7小时60×7=420(千米)6、11时—7时30分=3小时30分钟下午2:00=14时 16时30分—14时=2小时30分钟3小时30分钟+2小时30分钟=6小时第7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71例8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3~74第5,7~10题。
▶教学目标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
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五”第5题。
师:谁能不计算直接得出结果?学生尝试估一估,逐题分析解答。
2.简化知识点,导入课题。
师:你是怎么解决的?【学情预设】4÷2=2(幅)。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学情预设】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题目问的“平均每天”,意思是每天画的同样多,4幅画是平均分的,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
想一想,如果小红画3天,一共可以画多少幅画呢?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回答。
师: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们就会知道答案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对除法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归一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设置了问题来制造悬念,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师:小红的妈妈昨天去超市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教科书P71例8。
1.阅读与理解。
【教学提示】让学生在脱离具体情境的情况下灵活选用估大还是估小来解题。
师:仔细读题,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情预设】搜集信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困难,但是这里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找全并说完整。
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学情预设】学生的表述可能只注重“需要多少钱”而忽视了“8个同样的碗”,教师注意要加以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
通过课件的演示效果,学生发现数学信息,便于学生观察提问,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各种方法,如画示意图、线段图等。
师生讨论,得出画示意图是比较好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画示意图表示出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画示意图。
【学情预设】预设2:前面学生已经有学习画线段图的经验,这里也有可能会使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也应予以肯定。
师生交流后,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在“阅读与理解”环节,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呈现数学信息,并在对比交流中,体会到画示意图的方法简单明了,鼓励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数学信息的呈现与分析。
2.分析与解答。
(1)交流分析。
师:仔细看图,要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
【学情预设】学生知道要先求出一个碗是多少钱,再算8个碗要多少钱。
师:谁能完整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要想知道8个碗多少钱,要先算出一个碗多少钱,再算出8个碗多少钱。
(2)自主解答。
师:根据解题思路,请大家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对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学情预设】预设1:分步列算式解答。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
6×8=48(元)……8个碗多少钱。
【教学提示】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说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预设2: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18÷3×8=6×8=48(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板书。
师:对于乘、除法两步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小组讨论当有乘、除法两步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吗?【学情预设】预设1:18÷3先算出一个碗多少钱,再乘8,算出8个碗一共多少钱。
预设2: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求出一个碗多少钱,再求出8个碗多少钱。
师:这两种方法你都会了吗?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设计意图】呈现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两种解决方法。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掌握了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学生应该能够列综合算式解答。
对于分步计算解答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3.回顾与反思。
师: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还需要验证。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师: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科书P71看“回顾与反思”,自学检验方法。
师:自学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如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全班汇报验证:买8个碗48元,那么一个碗6元,3个碗18元。
是对的!【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呈现将计算结果逆推代到原情境中,用逆推的方法看结果是否与原条件相符的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