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优质教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优质教案「篇一」设计理论在《新课标》“总目标”中这样一段阐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切无处不在的。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出示例题——学生探究算法——师生共同归纳口算方法——应用练习。
在《新课标》指引下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尝试、灵活迁移——合作交流、一题多解——评价体验、归类选择——基本训练、形成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设计特色学生学习的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从事“活生生的数学的研究工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制第五册第64页《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A)认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B)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建立联系的意识。
C)情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审美情绪;让学生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对本班学生的目标定位:A)下限: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B)上限: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背景下,学生能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的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教学分组:合作组以异质分组,学习组以同质分组。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意引入1.小朋友,老师小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这里是哪里?(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肯德基场景)前几天,老师在因特网上发现了肯德基爷爷发布的一条最新消息:为了感谢小朋友对肯德基的厚爱,肯德基将推出四款新产品:汉堡套餐每份23元夹心薯条每包1元鸡香汉堡每只18元鸡块套餐每份24元2.小朋友你们想吃吗?学习组统计一下,每个品种有几个想吃,并把人数填在表格里。
品种汉堡套餐鸡香汉堡夹心薯条鸡块套餐价格23元18元12元人数师:看来每个小组统计出来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1.学生观察后齐声回答:肯德基。
2.学生个个垂涎欲滴,舔着舌头说:想吃!3.学习组进行活动,统计人数。
汇报2个学习组。
设计思路:选择以肯德基作为学习背景,学生熟悉而感兴趣,学习的是“生活化”的数学,提高兴奋点,引起关注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学习新知1.探索算法:师:如果要吃这些东西,需要花多少钱?品种汉堡套餐鸡香汉堡夹心薯条鸡块套餐价格23元18元12元人数4人2人4人3人师:我们先来给这个组算算帐,好吗?(1)先来算算最便宜的夹心薯条吧!4人吃价格为12元的薯条要花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2×4)(2)到底需要花多少钱呢?(教师在12×4的后面画上“=”)(3)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算一算!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苹果堂本子上。
(4)教师巡回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有困难组的学习,指导讨论。
2.小朋友能用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12×4=48,真能干!(1)仔细看一看每种算法的计算过程,然后将这些方法分一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分成三类)一类是连加,一类是把12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还有一类是把12拆成两个数。
板书: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连加请小朋友比较一下,三种方法计算起来哪种比较麻烦?(麻烦的方法我们一般不采用,边说边擦掉12+12+12+12=48这类方法。
)2)总结:我们已经发现了两种比较好的计算12×4=48的口算方法。
你喜欢哪种?3)发现最佳方法:4)我们刚才只帮XX组算出了4人吃夹心薯条需要花48元。
(指小组统计表)问:还能再请你们帮个忙吗?那汉堡套餐、鸡香汉堡、鸡块套餐,需要花多少钱吗?出示活动方案:任选一题,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组内交流准备汇报5)教师巡回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有困难组的学习,指导讨论。
重点讲23×4的计算方法。
①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②可以选择“把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这种方法吗?为什么?③师:看来这种把“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乘法口算。
那么,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是不是都行呢?咱们试试看好吗?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写成:6024×3=7212能干的小朋友,可以把这些计算过程想在脑子里,因为是口算。
⑤还有别的方法吗?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引导:看来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到现在为止还是个好办法。
⑥小朋友们,你们还能证明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是适合与所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吗?⑦学到这里,小朋友们得出了什么结论?1、1)学生个个跃跃欲试!2)指明B组的一个学生回答。
3)学生个体独立思考。
4)学生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自由的发表意见。
①12+12+12+12=48(元)②6×4=246×4=2424+24=48③8×4=324×4=1632+16=48④10×4=402×4=812×4=48⑤7×4=285×4=202×4=8⑥9×4=363×4=1236+12=482、1)生思考后回答:是连加这种方法。
2)生自由发表意见。
(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3)生意犹未尽地说:能!4)生根据活动方案,学习组进行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某组汇报18×2=36说说计算方法。
某组汇报23×4=92说说计算方法。
5)回答:①生:“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②生:不可以!因为23不可能拆成两个一位数,如果两位数再大一点就更不可能拆成两个一位数啦。
③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关注A组)④学生说计算过程(A组B组)⑤把两位数拆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方法:(可能性不大)例:11×4=44把11拆成两个一位数12×4=48把12拆成两个一位数44+48=92⑥生24×3=7220×3=604×3=1260+12=72⑦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到只最好的方法。
设计思路:1.发挥学习组学习优势,以好带弱,以好启弱,共同进步。
2.通过分类,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发现本质特征的能力。
3.尊重每位学生不同的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4.在认知矛盾中产生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水道渠成的体会到“把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加深学生的印象,易于知识的掌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仿练:计算学习组的帐单。
1.肯德基爷爷说: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已经能正确地算出别人的帐单啦!现在就为自己算算帐吧!有没有什么问题?2.太棒了!我决定要和肯德基爷爷建议一下,哪天肯德基爷爷要招收会计师,你们优先聘用。
(三)仿练。
1.学习组独立计算自己的帐单。
学习组交流,校对。
辅导路线:ABC(重点关注A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材料,进行模信性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2.我们是怎样学会的?3.一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口算的呢?(五)巩固练习:1.师:累了吧!看段VCD。
谁能最快的说出片名?你们想成为樱花道,流川风吗?我们来玩个投篮游戏吧!2.课件出示篮球和算式27×3=(27、61、81)早信封里有三个圆片分别代表三个篮球,你认为哪个字是对的,就选与它一样颜色的小圆片投篮。
37×2=(64、74、20)12×8=(96、24、86)3.分层练习:★1.肯德基爷爷的未来会计师们!你们愿意帮忙算一算这些帐单吧?(四)课堂总结1.学生个体回答: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我们是通过肯德基帐单学会的。
3.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在分别乘以乘数后,把他们的积相加。
(五)巩固练习1.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2.全体学生玩“投篮游戏“。
教师活动品种A套餐B套餐C套餐价格4元3元1元分数2份3份5份总价40>=□30>3=□10>5=□3×=□2×=□9×=□42>2=□32>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优质教案「篇二」第四单元第2课时(p38~p39)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
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设计思路: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检复铺垫:1、口算:3×22×710×620×48×3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8+8+8+8=×10+10+10=×13+13=×26+26=×二、情境交流: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12+12+12=36(本)*12×3=(本)*10×3=30(本)2×3=6(本)30+6=36(本)三、交流算法:1、列成乘法算式12×3=(本),该怎么笔算呢?【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12×3=(本)12121212×3→×3→×3×3636363、引导小结“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