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及对策(DOC)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及对策(DOC)

一、绪论1、选题的背景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从2006年底开始,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有活力的新兴市场,中国引发了全球金融机构的进军兴趣。

在几年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今天在我国的大小城市里,它几乎被大家所熟知[3]。

就在最近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中,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推出的人民币和外汇理财产品已达上千个品种,个人金融理财资金己超千亿元的规模,但是继美国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的破产,国内部分商业银行相继出现到期的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有的出现负收益的现象。

2、选题的研究意义在这些产品中,当初对外介绍的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达到28%,最低的也预计为10%,但是到期的投资收益却令出乎投资者的意料之外,大部分发售这种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都受到客户的投诉。

从这些客户的投诉案例可以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生存现状,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4]。

通过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的系统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并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是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 (1)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刘远昌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组合设计与风险管理[5]这一文章中,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而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的论文说明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即商业银行以特定类型客户的理财需求为目标,充分运用银行的资源和优势,为客户确定理财目标、实施理财计划和提高理财效率而提供的一系列满足客户各项理财需求的,多功能、专业化、综合化理财投资组合。

该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归纳法与比较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主线,对理财产品设计进行研究。

杜静的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分析[6],这篇文章借助SWOT方法,系统、客观地分析了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中西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分析策略。

王积田、王虹、徐研共同发表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7]一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入手,采集最新数据将银行理财产品做了系统的分类和比较,重点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进行分析,为了提出创新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对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魏涛发表的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8],该文对理财市场上繁多的理财产品进行了归纳梳理,并针对性做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给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吕雪发表的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探讨[9]一文,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历程,指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中存在产品同质化等主要问题,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穿心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了解决但匪浅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国外学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Gloria Barczak. I’am Seholder Ellen, Bruee.K.Pilling.[10]基于银行服务的消费者动机类型的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客户选择银行创新产品(如ATM,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的原因和动机。

Hersh Shefrin,Meir Statman[11]认为在设计金融产品时,传统研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现金流,而未考虑客户的因素,建议在金融产品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引入客户的行为因素。

Bart Lariviere and Dirk Vanden Poel[12] 研究了银行为即将结婚的年轻人提供理财产品的优势。

并指出这一阶段,年轻人很容易变换银行服务。

要想使其成为银行的长期客户,便利性、价格等是吸引这些群体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况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种类(1)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以宁波的金融理财产品市场为例[13]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用“火爆”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从普益财富数据库显示来看,截至2011年12月底,商业银行发行的投资理财产品已超过2.5万款,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宁波的理财产品市场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宁波银行业共计发售理财产品6889款,累计募集资金达1821.77亿元。

期限结构方面,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合计2991款,占比43.42%;1个月至1年的理财产品共计3758款,占比54.55%;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140款,占比2.03%。

首先是1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呈现“高开低走”态势。

年初,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影响,商业银行为满足存贷比考核大量发行短期理财产品,上半年该类理财产品份额一度在所有理财产品中接近五成。

而三季度以来,随着银监会对此类理财产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目前市场上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基本绝迹。

其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调高。

去年上半年,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还集中在3%-5%区间内,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相对较小;而下半年,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在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比接近三成,上升幅度较为明显[14]。

此外,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行其道。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辖区银行业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计4033款,在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比为58.54%,同时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在全部理财产品募集总额中的占比也在七成以上。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一片红火,一方面反映出,在实际负利率及股市、房市等投资收益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部分老百姓虽风险厌恶情绪渐浓,但投资理财需求却趋于旺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货币政策偏紧的大环境中,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比的监管压力等因素使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来补充一部分存款。

出于对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考虑,加强监管无疑是必要的。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居民日益旺盛的投资理财需求会继续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形成支撑。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储户承受风险的不同程度和收益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为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不同来分类[15],一共有以下五种:2.1银信合作产品。

银信合作产品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信托合同,建立信托关系,明确银行、信托公司和投资者各方的权利义务。

银行作为委托人, 将理财资金信托给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作为资金的受托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管理;信托期满,向受益人(银行理财计划的投资者)分配信托财产。

在我国,银信合作产品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当中出现较早的一类产品,在我国出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初期,银行对于金融类产品的经营渠道和效益并不理想。

所以,商业银行便委托具有良好诚信和合作关系的信托机构[16]。

通过信托公司对客户资金进行运作从而获得收益。

这此类理财产品的规模比较大,同时基于信托机构良好的运作的能力被社会普遍认可,从而,此类理财产品一直具有较好的需求规模。

但是从 2008 年美国信贷危机开始,此类产品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当中的比例大幅度缩水。

2.2结构性理财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限上来说,属于一种中长期的投资,投资的类型是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17]。

由于其在自由度上的宽松,所以相对于其他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种类更为丰富且复杂。

2.3QDII 产品。

2004 年7 月30日,工商银行推出了国内第一款 QDII 理财产品,随后该类理财产品规模不断增大,但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股市出现了大量负收益产品, 严重影响了QDII 产品的市场形象和后续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理财产品的种类也日新月异,投资渠道正在一步步的扩大,理财产品市场的规模更是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1)理财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

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商业银行就开始向市场推出理财产品,既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包括外币的理财产品。

我国金融市场第一次推出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在2005年年初。

随后,在2005 年年底,银监会允许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这项决定给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给予了制度上的保证。

在此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得到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各类新产品不断的出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

(2)监督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以及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其中牵涉的行业也越来越多,每个理财产品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

再加上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国内通胀严重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大部分理财产品在收益下降的同时,产品的风险程度哦直线上升。

风险程度的上升,在在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理财产品的售后纠纷问题越来多,但是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机制和内部控制方面都做的不太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8](3)极度匮乏高水平的理财师。

随着各种风险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了规避风险,从而涉及股票、基金、保险、国债、信托、外汇等多个领域。

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的理财部门对理财经理都有一定程度的素质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等来确定该理财师的专业水准。

以此来保证该人员具备理财师要求的一些金融知识、行业的相关经验以及一定程度的管理经验。

另外,还要对理财师进行法律方面的要求,并强调要了解本行所有的理财产品及其相应的风险特征,并遵守职业道德。

从我国现在的理财人员队伍中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部门还是非常缺乏这一类高素质要求的理财师。

(4)投资者风险意识低。

“投资有风险,理财须谨慎”,“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些理财方面的名言警句,无不在提醒着所有的投资者,所有理财产品都是具备一定程度的风险性的。

“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是,你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会从中得到多少收益。

然而,现在很多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总是错误的认为,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零风险的。

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

由于每一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一般都要通过风险测试以及根据客户的年龄与资产状况进行判断。

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新趋势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储户对理财产品“低风险,高收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之间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纷纷上调自身的产品收益率,导致市场上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普遍走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