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感恩的习惯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

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

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

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

”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

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

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

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

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

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

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

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

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

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

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

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

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A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得影响。

()B 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2、选择:文中划线的句子意思是说()。

A 亲人之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B 亲人之间,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3、仔细阅读短文后填空。

文中可以用来解释“感恩”意思的一句话是:“”短文写了侄儿向感恩,“我”向和感恩,“我”的女儿向感恩。

4、请你用——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快乐的几个句子。

5、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

请你以“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羊吃草的启示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夏天的傍晚是羊吃草吃得最欢的时候,瞧,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没有事能使它分心似的。

它把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鲜嫩的青草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

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永不怠倦地咀嚼着。

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

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是要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不正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呢?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琢磨上面这些问题。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空格里。

(3分)(1)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2)不嫌麻烦。

()(3)永远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

()2.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2分)3、文章最后一句话属句式。

如果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该怎么说?4、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把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比作把“草茎”“草根”比作把“翻草”比作5、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其实要我们分清的是什么?6、你从“羊吃草”中得到的启示是:(4分)参考答案:1、(1)聚精会神(2)不厌其烦(3)永不怠倦或永不怠慢2、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3、反问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吃草一样,没有什么知识学不好的。

4、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草地把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比作羊吃草把“草茎”“草根”比作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内容把“翻草”比作温习巩固5、对我们学习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6、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的,分得清是非好坏。

3. 我不能忘掉祖国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

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

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

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

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4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估计:交口称赞:3、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2分)(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2分)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3分)参考答案: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4分)(搜)(柔和)(震动)(艰)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估计:估量、估算交口称赞:都表示称赞3、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2分)_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卓绝的斗争!(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2分)_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她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3分)略4. 殊死搏斗今天中午,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屋檐下蜘蛛结起了一张一尺见方的捕虫网。

这网结得真好看,蛛丝很有规律地一层层结在网上,整整齐齐。

网的正中有一个拇指大小的蜘蛛,它伏在网上,收紧八只脚,一动也不动。

从远处看,整张蜘蛛网像一座摆好的八卦()阵。

我正在吃着午饭,一只红头苍蝇飞来飞去,嗡嗡叫着,真讨厌。

我一巴掌打去,苍蝇向上一飞,正好撞到了蜘蛛摆下的“八卦阵”上,一下子被网粘住了。

苍蝇为了逃命,使劲挣扎,整个网子也随着颤动。

蜘蛛被惊动了,它伸出八只细长的脚,使劲一撑,身体就站了起来,然后钩住蛛丝,轻快而敏捷地来到了苍蝇附近。

在离苍蝇约一寸的地方,蜘蛛停了下来,左右来回走了几步,仿佛是在观察对方,制定擒敌方案。

半分钟后,蜘蛛发起了进攻。

它向前一步,一只脚一下子钩住了苍蝇。

苍蝇也毫不示弱,猛地向前一冲,挣脱出来,然后拼命振动翅膀挣扎,想飞起来。

无奈身上缠着蛛丝,飞不起来。

蜘蛛猛冲上前,几只脚同时抓紧了苍蝇,然后围着苍蝇转圈。

每转一圈,苍蝇就挣扎一阵子。

怎么回事呢?我再仔细一看,原来,聪明的蜘蛛用丝把苍蝇缠紧,以防对方逃跑呢。

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我亲眼目睹()了这场殊死搏斗,想起了幼时的一首歌谣:“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1.“殊死搏斗”指的是和的搏斗。

2.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划出一个拟人句。

3.细读并理解文中画线的歌谣,完成下面填空:诸葛亮指;中军帐指;八卦阵指;飞来将指。

4.蜘蛛是怎样捕食网上的苍蝇,享用到美餐的?5.这篇短文内容具体,语句生动,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抄写下来。

参考答案1.“殊死搏斗”指的是蜘蛛和苍蝇的搏斗。

2.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划出一个拟人句。

(略)3.细读并理解文中画线的歌谣,完成下面填空:诸葛亮指蜘蛛;中军帐指网的正中;八卦阵整张蜘蛛网;飞来将指_苍蝇。

4.蜘蛛是怎样捕食网上的苍蝇,享用到美餐的?答:它向前一步,一只脚一下子钩住了苍蝇。

蜘蛛猛冲上前,几只脚同时抓紧了苍蝇,然后围着苍蝇转圈。

每转一圈,苍蝇就挣扎一阵子。

聪明的蜘蛛用丝把苍蝇缠紧,以防对方逃跑呢。

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5.略5. 点亮心灯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 hào )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

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

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

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

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

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wù)。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

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ǒ)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

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

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