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节选)
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
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
——张恨水“读书百宜录”
不读《庄子》秋水篇,见识终不宏阔。
——南怀瑾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五、牛刀小试
请从“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项启示中, 将你联想到的人或事,尝试运用正面和反面
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示例1: 韩信甘受胯下辱 ,他深知自己的价值绝不能与无赖等同,他深
知自己的兵韬武略当用于救助天下苍生,大丈夫能屈能伸 ,有所为 有所不为。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马谡“无知”失街亭,马谡虽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但他最大的 悲剧就在于无知----对于自身的无知。没有了自知,便仅剩下了狂 妄,甚至狂妄到连军师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叹诸葛亮爱马谡,却 反被马谡的不自知误了统一大计;悲诸葛那惜才之泪,却洒给一个 “无知”之人。
特殊句式
1、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二读——理清思路
领会主旨
三、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下列问题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的作用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
殊句式。 2、理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和艺术
特色。
3、尝试运用正反对比的写作。
走近庄子
庄子:战国时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人 终身不仕 . 一生贫困, 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 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 鞋子,甘愿闲居独处。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 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 庄子 名周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 (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称‚老庄‛。 )
了解《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 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 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 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庄子》多采用寓言形式, 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 开阔,夸张大胆,比喻生动, 讽刺辛辣,充满了浪漫主义
是什么?
思考题①提示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 美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思考题②提示
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
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 他深深地示
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 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
疏通文句
二、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导学
案》上的知识卡片:(独立完成后小组 讨论确定答案).
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理解。 2、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翻译。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词类活用
1、少仲尼之闻 意动用法,认为……少,小看
2、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认为……轻,轻视
六、总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 秋水》的 自然成文,设喻巧妙,妙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
•
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
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
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同学
们一定要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
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 之家耻笑。
思考题④提示
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
四、拓展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 以获得哪些启示呢?
提示: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3、满招损,谦受益 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5、自大源于无知 6、有比较才有鉴别 7、知耻近乎勇 8、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
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一读——正音正字
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初探
1、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生活态度上主张‚顺其自然‛ 3、精神上主张追求绝对的自由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
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 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
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
——达观至乐的生死观
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导学案》的寓言, 更深刻地体会庄子的思想 濠梁观鱼 庄周贷粟 运斤成风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