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代号0306-6152密级一般专业代号605 目录号08山东胜利电厂#3机组锅炉整套启动调试措施( A 版/0)编制:审核:批准:山东电力研究院2003年5月27日1、概述山东胜利发电厂300MW机组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按引进技术生产制造的亚临界中间一次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配300MW机组,锅炉型号为SG-1025/17.44-M851,平衡通风,采用BBD3854双进双出式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1.1 额定工况及各设计工况主要参数见下表1.2 燃料由山西太原、晋中地区的贫瘦煤,山西阳泉的无烟煤和淄博矿物局的贫瘦煤,分别按60%、20%、20%的比例混合而成。
当燃用校核煤种,锅炉的安全性和最大连续负荷均可得到保证。
煤质资料见下表。
2、调试目的2.1 考核锅炉的性能、参数是否达到制造厂的保证条件,鉴定机组的安装、调试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2.2 通过设备的整组试运及早发现机组在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尽快地加以处理,保证机组能安全、经济、可靠地投入运行。
2.3 通过调试,实现满负荷连续试运,参数符合调试大纲要求。
3、编制的依据3.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3.2《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3.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十一篇,调整试运3.4《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3.5《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实施办法》3.6 山东电力局《基本建设调试全过程管理办法》3.7《胜利发电厂#3机组整套启动调试大纲》3.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3.9 制造和设计部门图纸、设备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4、调试的范围4.1 与运行有关的锅炉侧所有设备;4.2 锅炉侧所有的系统。
5、调试的组织与分工5.1 整套启动调试工作在整套试运组的领导下,由调试人员、施工人员、运行人员及安全、保卫、后勤供应等人员通力合作,共同进行;5.2 电力研究院负责启动调试方案的编制,并进行整套启动调试工作的技术指导;5.3 电厂根据整套启动的调试方案及运行规程,负责电厂的运行操作,并根据调试大纲的要求编制各类检查卡、操作措施及反事故措施,在事故情况下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另外,应积极配合调试人员完成调整试验及有关煤、灰、渣、煤粉的化验工作。
5.4 施工单位负责整套启动调试过程中的设备与系统的消缺、维护,实施调试中的临时措施,并积极配合调试人员完成试验,配合运行人员进行运行操作。
6、整套启动应具备的条件6.1 施工方面6.1.1 锅炉下列系统安装完毕:6.1.1.1 锅炉本体及保温;6.1.1.2 汽水系统及保温;6.1.1.3 锅炉烟风系统及密封、冷却系统;6.1.1.4 燃油系统、蒸汽吹扫及燃油伴热、加热系统;6.1.1.5 制粉系统、磨煤机润滑油系统;6.1.1.6 冷灰斗密封水系统、除渣、冲灰及排污系统;6.1.1.7 电除尘及灰斗加热系统;6.1.1.8 空预器及润滑油系统;6.1.1.7 压缩空气系统;6.1.1.8 炉底蒸汽加热系统;6.1.1.9 吹灰系统;6.1.1.10 化学加药系统达到正常投运条件;6.1.1.11 汽、水取样装置达到正常投运条件;6.1.1.12 输煤系统具备投运条件,原煤斗上满煤;6.1.2 锅炉送、引、一次风机联合试运验收完毕,制粉系统冷态试验完毕,具备投运条件;6.1.3 锅炉水压试验完毕,经验收合格;6.1.4 锅炉酸洗工作完毕,经验收合格;6.1.5 锅炉冲管结束,安全阀整定完,蒸汽严密性试验已结束;6.1.6 锅炉冷态试验完毕,并符合《火电施工质量及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6.1.7 燃烧系统调试完毕并具备投运条件;6.1.8 锅炉侧热工系统投运;6.1.8.1 DCS系统调试完毕,具备投运条件;6.1.8.2 计算机系统已调试完毕,可以投运;6.1.8.3 所有辅机联锁试验完毕,具备分阶段投运条件;6.1.8.4 机组大联锁保护调试完毕,具备投运条件;6.1.8.5 炉膛火检TV、水位TV已安装调试完毕,具备投运条件;6.1.8.6 热工各保护调试完毕并具备投入条件;6.1.9 投运的设备和管道已命名并有标志,所有的阀门已挂牌;6.1.10 分部试运中的缺陷已消除,投入的设备及系统经分部试运合格,并经质检部门及有关单位签证验收;6.1.11 汽机、电气侧已具备整组启动条件。
6.2 生产方面6.2.1 机组运行人员已分值配齐,运行人员经考试合格,并熟悉《运行规程》,具备在异常情况下按规程规定处理事故和异常事件的能力;6.2.2 记录表格齐全;6.2.3 试运现场已具备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系统图、安全用具、运行用具;6.2.4 备用设备、接口、系统有明显的标志牌;6.2.5 照明良好,危险处设防护拦;6.2.6 具备足够的燃料(油、煤),化学药品及其它必需的材料备品和工具。
7、整组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7.1 所有临时管道已拆除,系统恢复正常,保温完整;炉膛密封、炉墙护板完好,平台、梯子、栏杆完整;7.2 检查空预器、炉膛及过热器吹灰器全部在退出位置;7.3 确认所有设备处已无人工作,人孔门,沟道盖板已关闭、盖好;7.4 各主、辅设备周围清洁,无杂物,道路畅通,照明良好;7.5 确认机组各辅助系统控制电源、信号电源已送电且无异常;7.6 所有转动机械及电动阀门送电且无异常;7.7 热工各控制系统、监测报警系统、联锁保护及就地控制系统正常并已投入;7.8 控制台上的仪表完好并正常投入,各种指示灯指示正常,声光报警完好,各操作开关处于正确位置;7.9 锅炉本体及辅机系统阀门状态正确;7.10 压缩空气系统吹扫合格且投入运行;7.11 辅助蒸汽系统正常投入;7.12 补充水系统、化学除盐水系统已正常投入;7.13 计算机系统工作正常,CRT显示应与实际设备状态相符;7.14 锅炉上水注意汽包壁温差不超过规定值;7.15 投入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和空预器的油系统;7.16 投入锅炉水位TV;7.17 维持汽包水位在规程许可的范围内;8、整组启动调试8.1 冷态启动调试8.1.1 当环境温度低于23℃时投入锅炉暖风器;8.1.2 联系值长,炉前油系统打循环;8.1.3 启动甲、乙空预器;8.1.4 顺序启动甲、乙引、送风机并调整炉膛负压至-50---100Pa,风量>30%;8.1.5 启动冷却风机,确认火检冷却风已投入且风压正常;8.1.6 进行炉前油系统泄露试验,合格后投入燃油系统及蒸汽吹扫系统;8.1.7 确认炉膛吹扫条件成立,进行炉膛吹扫5分钟;8.1.8 投入炉膛烟温探针;8.1.9 投入火检TV;8.1.10 确认省煤器再循环阀门开;8.1.11 吹扫结束,打开燃油跳闸阀,检查"点火允许"指示灯亮,依次投入下层对角油枪; 8.1.12 锅炉点火后,投入空预器冷端吹灰器;8.1.13 通过炉膛火焰电视和就地观察炉内燃烧情况,及时调整燃烧,注意炉膛负压,燃油压力的变化,根据需要,投入其他油枪,保持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围内,满足锅炉升温升压条件,注意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38℃;8.1.14 按机组冷态启动曲线进行升温升压,当建立正常给水时,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
在点火一小时之内,应控制燃烧,使炉水温升率、汽包压力上升率符合锅炉启动曲线的要求。
控制任意两点间汽包上、下壁温差<50℃,内、外壁温差<50℃;8.1.15 升温升压过程中,进行以下工作:运行人员对锅炉进行全面检查,记录各部分膨胀;汽包压力升到0.1MPa时,冲洗汽包就地水位计;汽包压力达到0.5MPa时,通知检修和热工人员分别进行热紧螺丝和仪表疏放水;汽包压力达到1 MPa、 2MPa、 3MPa时各定排一次;8.1.16 调整锅炉燃烧,当主蒸汽压力达到3.75MPa时,应适当减少燃料量,保持汽压稳定,当主汽温度达到370℃时,汽轮机即可冲转。
如果此时汽温低于370℃,应加强燃烧提高汽温,但炉膛出口烟温不得大于538℃。
8.1.17 汽机冲转时,锅炉维持低水位(-100mm),调节燃烧,稳定汽温汽压。
汽机冲转后,关闭炉本体各疏水门,撤出炉膛烟温探针,根据化学要求开启加药、取样一次门、连排门;8.1.18 配合汽机进行打闸试验;8.1.19 锅炉带15~30MW负荷,稳定燃烧4~6小时;8.1.20 配合电气进行试验;8.1.21 配合汽机进行超速试验;8.1.22 带负荷、甩负荷试验;8.1.22.1 带负荷0~30MW进行燃烧初调整,稳定运行4~6小时;当负荷升至21MW时,全面检查制粉系统,作好启动准备;当负荷升至30MW时,主汽温度>330℃,主汽压力>4.9MPa,再热汽温>280℃,空预器二次风出口温度>177℃。
8.1.22.2 带负荷30 – 60MW启动密封风机、一次风机,启动A制粉系统。
运行人员严密监视各一次风压并及时调整,严防一次风堵管;负荷升至60MW时,开始暖机。
主汽压力达到6.8MPa,主汽温度达到380℃,再热汽温达到325℃。
8.1.22.3 带负荷60 – 105MW负荷达到105MW时,主汽压力应达到9.5MPa,主汽温度应达到450℃,再热蒸汽温度应达到400℃。
在升压过程中,随时观察炉水含硅量,及时洗硅。
待炉水含硅量降至规定值以下时,再继续升压、升负荷。
8.1.22.4 带负荷105MW – 150MWA磨煤机负荷升至70%时,启动B制粉系统。
负荷150MW时,主汽压力应达到12 MPa,主汽温度应达到538℃,再热蒸汽温度应达到490℃。
继续洗硅。
8.1.22.5 带负荷150 – 240MW负荷达到180MW时,陆续停止油枪,油系统炉前打循环,检查油枪在退出位置;投入电除尘运行;燃烧稳定以后,进行全面吹灰。
启动C、D制粉系统;负荷达到240MW时,主汽压力应达到17.3 MPa(锅炉侧),主汽温度应达到540℃,再热蒸汽温度应达到540℃。
8.1.22.6 带负荷240MW – 300MW根据指挥要求继续升负荷,直至满负荷运行。
8.1.23 带100%负荷,进行下列试验8.1.23.1 制粉系统调整试验;煤粉细度测试、调整;8.1.23.2 燃烧调整试验;8.1.23.3 主要辅机振动测试;8.1.23.4 配合进行甩负荷等试验;8.1.23.5 锅炉进行全面吹灰,并进行全面测试;8.2 168小时满负荷连续试运行8.2.1 条件8.2.1.1 影响机组自动装置、仪表、保护投入的缺陷及影响机组满负荷运行的缺陷已消除;8.2.1.2 按电厂运行规程规定检查各系统及设备,符合满负荷连续试运行条件;8.2.1.3 已与中调联系,电网具备机组满负荷连续试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