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一零年五月项目名称:********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编制小组成员:成果审核:经审查,本项目符合有关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同意提交。
签发日期: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要 (1)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1)三、研究依据 (1)第二章项目背景 (3)一、宏观背景 (3)(一)经济背景 (3)(二)旅游发展背景 (3)(三)旅游政策背景 (3)(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背景 (3)二、项目概况 (3)(一)自然地理 (3)(二)社会经济 (3)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第三章旅游资源条件评价 (5)一、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5)(一)景观资源 (5)(二)文化资源 (5)二、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5)三、项目区资源条件 (5)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7)一、市场分析 (7)二、游客规模预测 (7)一、空间布局的依据与原则 (9)二、总体结构布局规划 (9)三、旅游规划设计 (9)四、旅游投资估算 (13)五、建设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14)(一)建设总目标 (14)(二)近期目标 (14)(三)中期目标 (14)(四)远期目标 (14)六、永久性建筑及辅助设施 (15)第六章效益评价 (16)一、经济效益评价 (16)二、生态效益评价 (16)三、社会效益评价 (16)四、风险分析 (17)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一、区域环境状况评价 (19)二、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19)三、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20)第八章组织管理、人力资源需求及安全消防 (21)一、组织管理构架 (21)二、运营规划 (21)三、保障措施 (22)四、防火和安全 (23)一、结论 (27)二、建议 (28)附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登记表 (4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三)项目主管单位:(四)项目编制单位:(五)项目性质:新建(六)项目建设地点:(七)项目区范围:二、研究范围与方法(一)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介绍分析项目建设背景;评价分析旅游资源条件;分析预测旅游客源市场;研究分析场地选择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拟订旅游空间布局和项目内容设计;提出项目总投资估算以及评价财务预测;分析并评价社会效益;分析研究生态环境状况,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评价项目投资风险;拟定组织管理、运营规划及其他保障措施等。
(二)研究方法通过市场调查、现场考察、外围考察、专家咨询、二手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采取定性定量分析并举研究。
三、研究依据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 50201—94);《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02年);国际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2004年6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LY/T 5131—2002);《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标准(试行)》(2007年);行业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其它:《****市人与自然全生态廊道旅游发展规划》;《****市旅游规划文本》;《****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及地方林业、环保、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政策、标准。
第二章项目背景一、宏观背景(一)经济背景(二)旅游发展背景(三)旅游政策背景(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二、项目概况(一)自然地理(二)社会经济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丰富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布局。
****市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特色突出,历史(蒙古族发祥史)、人文(俄罗斯族文化)、生态文化(全生态的自然资源)是****借资源优势打出的旅游王牌。
全生态夏季旅游经过挖掘、创新已经成为****的旅游拳头产品,其中骑马游、自驾车游、生态森林游、民俗风情游等一些高端旅游产品每年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极大地提高了****旅游的文化品位,也将生态旅游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湿地公园的建设丰富了****的旅游景点,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突显原始的“野性”,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境。
平野苍茫、草原牧歌的主题氛围,为追求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旅游观念增色,成为生态旅游者极好的首选之处。
这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可以通过欣赏,观察自然,认识大自然,陶冶情操,进入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和收入。
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可带动区域周边各种行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机会,能充分发挥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在地方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形势下,进行本项目建设,对****市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也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市应抓紧****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机遇,在国家、自治区和地区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将生态和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
建设本项目,有利于湿地建设、环境保护、旅游业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符合国家、自治区和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要求,符合自治区、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从积极推进****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施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完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
区域旅游产品也可以看做是多条旅游带和旅游面的集合,在此原则指导下****市应该在旅游精品线路基础上打造了圣诞村组团、水上项目组团、观光摄影组团三大组团系列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民俗风情产品、专项与特种旅游产品三大产品系列,初步完成了从单一观光型产品向多元化综合型产品的转型,并争取获得市场好评。
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产品转型换代,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推动湿地生态旅游建设。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地标,湿地环境建设能彰显出一个城市和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因此,保护湿地应当变成广泛的社会责任意识并能够转化成一种全民行为。
****国家湿地公园中丰富的生物种群多样性,秀丽怡人的自然环境为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合理发挥湿地的旅游休闲功能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部分经济收益可以投入到湿地保护之中,进而形成湿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既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又发挥了湿地的价值。
实现三大效益整合。
可以把湿地保护、观光旅游二者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趋势,以文化、生态内涵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已成为现代城市居民普遍的热切期望,也是旅游业今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把湿地保护、观光旅游有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有别于城市旅游资源的,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依托,融自然风光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亮丽的湿地公园旅游区。
以此作为本地一个对外的窗口,吸引周边城市或更远地区的游客群及其日益提高的对生态旅游景区的需求。
该项目的建设,能够大力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宗旨,也是走出外一条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第三章旅游资源条件评价一、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一)景观资源(1)湿地景观(2)森林景观(3)草甸景观(4)动物景观资源(二)文化资源**************二、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湿地资源——恢复为主,合理利用为景观资源。
湿地公园由****及低山丘陵组成,河网发育,孕育着宽阔的河滩与沼泽,湿地面积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78.8%。
湿地类型丰富,河流、沼泽、牛轭湖纵横交错,芦苇蒲草成片相连,河水碧波荡漾,水鸟云集,鱼翔浅底,草木繁茂,荡舟水草之中,尽赏四时美景。
为适生的动植物构筑良好的物理框架和生态环境,通过生物种群选择、生物群落结构设计、景观结构设计恢复生湿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森林资源——保护,抚育管护,形成风景资源。
湿地公园内的森林资源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等,乔、灌、草错落有致,次生林、人工林交织四季迥异的森林风光。
森林资源尤以钻天柳、甜杨较为壮观,下木主要有红瑞山茱萸、大叶蔷薇、毛接骨木、水葡萄、茶藨、毛山楂、东北珍珠梅等。
观光、避暑、休闲各具特色。
湿地旅游——奇妙的体验。
湿地公园内的湿地具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基础,碧波荡漾的河流、烟波浩淼的湖泊、金黄无垠的农田、野生动物云集的浅滩天际,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观光避署、探索发现、身临其境,为湿地旅游带来无限风光和无限发展的潜能。
通过发展湿地公园内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战略,把生态旅游作为夏季旅游的支柱项目,优化调整产业的结构,联动发展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项目区资源条件(一)用地条件(二)用水条件(三)大气环境(四)区位条件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一、市场分析根据****和****市的客源分析,可预测该湿地公园旅游客源地的构成将有以下特点:(1)国内游客将是主体,国际游客仅处于补充地位。
(2)从旅游客源国内地域分析来看,黑龙江和****自治区内客源是主体,尤以邻近地区为主。
因此,将湿地公园的客源市场划分如下:表4-1 湿地公园客源市场格局划分游客,游客组成主要为工薪职员、退休人员、家庭游客、会议商务游客及中小学生、居民等。
应充分发挥旅游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加强对邻近地区的市场开发力度,发挥观光旅游产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等高端旅游市场,扩大辐射范围,吸引京津冀地区市场及1000km高速公路半径内的中程游客。
第2客源市场:东北地区及京津地区的各大城市,如长春市、四平市、沈阳市、哈尔滨市、大连市、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等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