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一)学习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 利用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条边的长。
学习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学习难点:证明勾股定理。
导学流程: 一、 自主学习 前置学习: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64至66页,完成下列问题。
1. 教材第64至65页思考及探究。
2. 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勾3,股4,弦5)。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23+24与25的关系,25+212和213的关系,即23+24_____25,25+212_____213,那么就有____2+____2=____2。
(用勾、股、弦填空)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要点感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 斜边为c ,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
二、展示成果活动1 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222a b c +=。
证明:如爽弦图,思考:除此之外,还有证明勾股定理的其他办法吗?活动2 如果将活动1中的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按如图所拼,又该如何证明呢?知识点归纳:上述问题可视为命题1的证明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 斜边为c ,那么 。
总结: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 。
命题1在我国称为 ,而在西方称为 。
三、合作探究活动3 已知在Rt △ABC 中,∠C=90°,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1)a = 。
(已知c 、b ,求a ) (2)b = 。
(已知a 、c ,求b ) (3)c = 。
(已知a 、b ,求c ) 活动4 △ABC 的三边a 、b 、c ,(1)若满足222a b c +=,则∠C 是 角; (2)若满足222a b c +>,则∠C 是 角; (3)若满足222a b c +<,则∠C 是 角。
四、当堂自测 基础训练:1.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若=5a ,=12b ,则=c 。
2.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若=3a ,=5b ,则=c 。
3. 若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 2倍,则其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4. 在ABC ∆中,90C ∠=︒.bbB C EH第12题图(1)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2)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能力提升:5. 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则它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 。
五、中考1.(2011,13,3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 =90°,BC =12,AC =9,则AB = . 2. (2009年达州) 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 形.若正方形A 、B 、 C 、D 的边长分别是 3、5、2、3,则最大 正方形E 的面积是 A. 13 B. 26 C. 47 D. 943. (2009年)已知: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 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 =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六、布置作业:教材第69页习题18.1 题1七、备注(小结反思):1 勾股定理(二)学习目标:1. 熟知并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 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前置学习: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66至68页,完成下列问题。
1. 勾股定理的具体容是: 。
2. 填空: 在Rt △ABC ,∠C=90°(1)如果a =7,c =25,则b = 。
(2)如果∠A=30°,a =4,则b = 。
(3)如果c =10,a b -=2,则b = 。
(4) 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a b c ++= 。
(5)如果b =8,:a c =3:5,则c = 。
3.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要点感知:勾股定理的前提是_____三角形,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要先弄清楚哪条是直角边,哪条是斜边,不能确定时,要________________。
二、 展示成果活动1 在Rt △ABC ,∠C=90°, (1)已知5a b ==,求c ;(2)已知a =1,c =2,求b ;(3)已知:a b =1:2,c =5,求a 。
分析:(1)已知_________边,求________边,直接用_______定理。
(2)已知_____边和_______边,求__________边,用勾股定理的变形式。
(3)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
活动2 教材第66页探究1 知识点归纳: 在直角三角形中,DBAA1. 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当不能确定直角边还是斜边时,必须要__________________;2. 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
三、合作探究活动3 教材第67页探究2活动4 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1)求等边△ABC 的高. (2)求S △ABC 。
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围是在_________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_______三角形,作__________是常用的创造______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
四、当堂自测 基础训练: 1. 填空题(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2)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3)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 已知:如图,在△ABC 中,∠C=60°,AB=34,AC=4,AD 是BC 边上的高,求BC 的长。
能力提升:3.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 AD ⊥DC ,AB ⊥AC ,∠B=60°,CD=1cm ,求BC 的长。
4. 如图,原计划从A 地经C 地到B 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 地到B 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C=60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5. 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24米,∠B=∠C=30°,E 、F 分别为BD 、CD 中点,试求B 、C 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AB 和AE 的长度。
(精确到1米)五、中考1.(2009年滨州)如图1,已知△ABC 中,AB =17,AC = 10,BC 边上的高AD =8, 则边BC 的长为( ) A. 21 B. 15 C. 6 D. 以上答案都不对2. (2009年)如图2,等腰ABC △中,AB AC =,AD 是底边上的高,若5cm AB =,6cm BC =,则AD = cm 六、布置作业:教材第68页 练习 题2;第69页 习题18.1 题2、8七、备注(小结反思):ADB2 AC D B1BAB D E FCD A B C CA BD1 勾股定理(三)学习目标:1. 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导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前置学习: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68至69页,完成下列问题。
1. 如图,水池中离岸边D 点1.5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 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
2. 教材P68页探究3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2,13--的点。
二、 展示成果活动1 已知:在Rt △ABC 中,∠C=90°,CD ⊥BC 于D ,∠A=60°,CD=3,求线段AB 的长。
三、合作探究活动2 已知:如图,∠B =∠D = 90°,∠A = 60°,AB = 4,CD = 2。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知识点归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
四、当堂自测 基础训练:1. △ABC 中,AB=AC=25cm ,高AD=20cm ,则BC= ,S △ABC = 。
2. △ABC 中,若∠A=2∠B=3∠C ,AC=32cm ,则∠A = 度,∠B = 度,∠C = 度,BC = , S △ABC = 。
3. △ABC 中,∠C=90°,AB=4,BC=32,CD ⊥AB 于D , 则AC = ,CD = ,BD = ,AD = ,S △ABC = 。
能力提升: 4. 已知:如图,△ABC 中,AB =26,BC =25,AC =17, 求S △ABC 。
5. 已知:如图,△ABC 中,AC=4,∠B=45°,∠A=60°,根据题设可知什么?五、中考1(2011滨州,9,3分)在△ABC 中,∠C=90°, ∠C=72°,AB=10,则边AC 的长约为(精确到0.1) ( )A.9.1B.9.5C.3.1D.3.5 2(2011,7,3分)如图,△ABC 中,∠C=90°,AC=3,∠B=30°,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是(A )3.5 (B )4.2 (C )5.8 (D )7 六、布置作业:教材第69页练习题1、2;第69页习题18.1题10七、备注(小结反思):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学习目标:1. 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作用。
2. 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 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前置学习: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73至74页,完成下列问题。
1.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判断逆命题是否成立?同旁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