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二十七章 商业秘密权)【圣才出品】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二十七章 商业秘密权)【圣才出品】

第二十七章 商业秘密权
2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
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特征
商业秘密的特征,也称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1)秘密性
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

商业秘密的这一特征所反映的是某种信息的
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主体不是单一的 商业秘密权 客体本身也具有其个性特征 特征 保护期限具有不确定性 确立无须国家审批 商业秘密权和专利权 反向工程 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善意使用或披露 自行研发 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国际保护概况 和保护 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概况 商业秘密权的保护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商业秘密管理 竞业禁止
商业秘密权
一种客观性状。

为使商业秘密的利益发挥出来,持有人在可以不破坏保密状态的前提下,以某种方式利用其商业秘密。

(2)价值性
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商业秘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具体针对现实问题的可操作性方案,其本身就包含着商业价值,可以为持有者带来无限商机,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优势。

(3)保密性
商业秘密持有人对其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所采取的合理了保密措施。

二、商业秘密权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商业秘密权是指权利人享有的对其商业秘密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法律赋予商业秘密持有人的一项知识产权。

2.特征
(1)商业秘密权的权利主体不是单一的
同样的商业秘密可能既为甲所掌握,也为乙所控制,并且二者均采取了保密措施,则同一商业秘密的多个权利主体都可以对商业秘密进行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

(2)商业秘密权的客体——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本身也具有其个性特征
一般的智慧创作物均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在商业秘密中,技术秘密的创造性有高有低,经营信息通常无明显的创造性,在确定一项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时,其秘密性和价值性成为关键。

(3)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限具有不确定性
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限在法律上没有规定,期限的长短取决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是否得
力及商业秘密是否被公开,只要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出去,其就一直受到法律的保护。

(4)商业秘密权的确立无须国家审批,自商业秘密产生之日自动取得
3.商业秘密权和专利权
商业秘密权和专利权在保护技术信息时各有利弊。

(1)商业秘密权保护技术成果时的弊端
①他人独立地研制开发出相同的技术时,并不构成对商业秘密权的侵害,而一旦他人将相同的技术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之后,商业秘密权人则因技术成果的公开丧失商业秘密权,甚至不能继续使用该项技术成果。

②商业秘密的保护依赖于保密措施,且不能够防止他人以正当手段,如反向工程等破解该秘密,因此权利的存在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

(2)专利权的方式保护某一技术成果的弊端
①并非所有的技术都满足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②即使获得了专利权,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也是有限的。

③专利必须公开,这使得专利技术更容易遭受他人的侵害,专利权人在寻求法律保护时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甚至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

(3)经营者在决定是采用专利保护还是商业秘密保护时要考虑的因素:
①技术信息是否易于研发。

如果产品的技术不是很复杂,很容易被破解,或通过反向工程获取,则应酌情考虑采用专利保护。

②技术信息是否能达到申请专利所要求的条件。

如果无法达到专利所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则应采用商业秘密保护。

③技术信息的寿命长短。

如果一项技术信息的“寿命”比较短,需要随着市场的发展及时调整和改进,则采用商业秘密保护可以避免申请专利的烦琐登记程序。

④技术信息的效益程度。

如果一项技术信息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则较适宜采用商业秘密保护,因为维持专利有效需要缴纳年费,而且专利年费是逐年增加的。

三、商业秘密权的限制和保护
1.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1)反向工程
反向工程是指通过对终端产品的分析研究,找出该产品的原始配方或者生产方法。

商业秘密权的权利人投放到市场上流通的产品中所蕴涵的商业秘密信息,一旦被竞争对手通过反向工程分析研究获知(法律限制的某些特殊产品除外),则其秘密性相对丧失,原拥有者也失去相应的权利。

(2)善意使用或披露
如果第三人不知道所涉信息为他人商业秘密而加以使用或者披露,则因其无过错而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3)自行研发
由于商业秘密权的效力具有相对性,并且法律也并不排除在同一商业秘密之上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权利人。

因此,商业秘密权利人不能禁止他人自行开发研究出相同的商业秘密,也不能禁止他人对自行研制出来的商业秘密采取商业秘密权保护。

2.商业秘密权的保护
(1)国际保护概况
①商业秘密权在1978年美国的《统一商业秘密法》和英国1981年《保护秘密权利法草案》中得到确认。

②20世纪60年代,国际商会(ICC)首先把商业秘密视为知识产权,此后,《成立世
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也暗示商业秘密可以包含在知识产权之内。

③至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草拟的各种知识产权示范法皆规定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协定》更是明确规定“未公开信息的保护”问题。

至此,商业秘密作为权利形态受到法律保护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2)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概况
①在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取得长足进步。

从立法上看,《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和《刑法》中均有对商业秘密提供保护的条款。

②《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对竞业禁止进行规定,2005年12月2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也就竞业限制的有关问题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我国基本上已建立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初步形成整体框架,从民事、行政、刑事等各个角度为商业秘密提供法律保护。

(3)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①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a.通过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第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秘密窃取的方式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类行为人既可能是内部知情人员,也可能是外部人员。

“利诱”是指行为人以财物、高薪或其他利益引诱商业秘密权利人的雇员、技术人员等,并获得商业秘密。

“胁迫”是指行为人通过对商业秘密权利人、知情人本人或其亲属的生命、健康、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挟,强迫有关人员透露信息,从而获得商业秘密。

“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除上述三种手段以外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如通过行贿、女色勾引等手段套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第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第三,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侵犯商业秘密是违法行为,仍从那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这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

b.违反保密协议或者违反一般合同而侵犯商业秘密:
第一,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第二,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第三,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订立合同以后,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知悉商业秘密,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②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a.侵权人应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b.给权利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c.侵权人应承担受害人因调查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d.监督检查部门可根据情节处以侵权人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e.我国《刑法》规定,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商业秘密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