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降低成本途径和方法研究

企业降低成本途径和方法研究

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全球化,中国企业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并高度重视的问题。

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成本管理。

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成本;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企业发展离不开销售,销售越好,营业额越大,企业发展也就越快,事实上,销售好,营业额高,还需重视一个重要因素:成本控制。

我们必须要重视成本的管理,如果不重视成本的控制,再多的销售额也是白搭。

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是关键工作。

成本包含设计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等。

良好的成本控制管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长足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国家节能减排的升级,影响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在增多,控制成本遇到的压力在增大,成本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材料价格不断攀升
企业的水电、房租、原材料、运输等经营成本都在持续上涨,而产品的销售价格几乎没有什么提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国内企业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能源。

在产品成本中,石油消费在各种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与石油相关的原材料又会联动,而且石油价格随国际油价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不定,各地生产供应商纷纷限电限产,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物资产量不足。

会直接影响其他能源与各种材料的供应价格,从而使企业控制成本面临极大的挑战。

2.成本飞快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有了较高幅度的增长,现已成为企业成本控制必须应对的挑战。

人力成本过快的增长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

众所周知,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竞争的程度越激烈,人力成本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

3.环保压力与日俱增
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

但我国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消极因素。

国家提出环保的迫切性,倡导环境保护,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在环保方面进行投资。

而如何消化和控制投资带来的成本负担,是企业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

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进入全球化,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压力日益增大,产品
品种要求多样化,产品复杂性日趋增强,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种综合实力最终体现在成本上。

而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成本控制的过程简单化,企业单纯地追求削减成本为求利润的最大化
1.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
2.减少某一产品项目的物料徒然消耗;
3.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

这些做法都没有将成本控制切实贯彻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产出
的全过程,产品质量往往不能到市场的认可。

(二)过分依靠财务部门控制成本
大多数企业认为控制成本是财务部门的事,将成本管理的全部职责划归到财务部门,而成本具有普遍性。

因此,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共同的努力,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采购人员控制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生产人员控制的,而这些成本财务人员是无法控制的,财务核算数据往往与采购过程、生产过程脱节。

单纯地依靠财务部门控制成本是有局限性。

(三)企业成本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实施力度不够
1.成本管理基础薄弱。

(1)各项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不健全;(2)计量基础工作不到位,水、电、气等“跑、冒、漏、滴”的现象很严重;(3)生产用料大手大脚;(4)在原材料、物资采购等方面存
在一定的质量及浪费问题;(5)重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销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如物资采购过程中“暗箱”操作严重,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等。

2.分工过细,员工成本意识谈薄,导致企业的协调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益的提高,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3.资金运作水平低。

资金管理中资金被挪用、被占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损失严重等问题,造成资金成本上升。

三、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与方法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的挑战,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降低产品成本,应从以下几方面途径来进行。

(一)财务环节控制
1.提高资金运作水平。

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制;其次对资金进行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被挪用;再次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

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

2.财务人员要抓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

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考核和分析工作。

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3.严格控制,节约费用开支。

可以控制的费用,应尽量少开支。

企业应尽量降低制造费用,节省生产费用,严格控制期间费用,压缩非生产费用。

(二)策略管理环节控制
1.技术创新,寻求新出路。

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料的用量,从工艺创新上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损失耗量、提高成品率,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上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和固定成本;从营销方式创新来增加销量、降低单位产品营销成本。

只有不断创新,才是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

2.以销定产,以避免盲目生产不适销售的产品而造成积压。

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应该要进行比较准确的销售预测,预计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多少能在近期销售出去,错误的销售预测是多数生产经营管理中一个共同的弱点,这是一种代价很高的浪费。

(三)采购环节控制
1.控制采购成本。

(1)利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法,合理决定经济定货量与经济批量、采购项目、供货单位、采购时间;(2)进一步推进集中采购制,建立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统一采购平台;(3)直接从生产商采购原料,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逐步取消中间供应商;(4)建立采购责任制,强化采购人员、审价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生产环节控制
1.优化工作流程。

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形成最终产品或服务为止,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的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为财务统计部门提供有效、系统、准确的信息。

2.控制质量成本。

要打破提高质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损害质量的旧观念,改进质量,减少废品损失、减少返工时间,事实上都会带动成本的降低。

3.提高设备利用程度。

合理组织生产,避免设备忙闲不均;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合理安排班次,增加设备实际工作时间,实行专业化协作等,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4.减少库存。

库存不会产生任何附加值,它不仅占用空间、占用资金,而且会产生搬运和储存费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存的腐蚀、变质,会产生浪费;技术进步、竞争对手产品的改进,产品一夜之间变成废品都有可能。

降低库存应加大对库存的管理力度,要科学预算销售数量,决定库存数量和结构,正确计算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把存货量和库存金额控制在最佳范围内。

5.控制人工成本。

合理定岗定员,控制劳动力的投入。

若企业冗员太多,会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平也难以提高。

6.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确保成本控制有效进行。

全面提高企业
员工素质,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个人。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五)销售环节控制
1.控制销售成本。

首先,销售部门要研究、推进销售、服务的营销体系,以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其次,销售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各地方的税收政策,合理进行分公司的税收筹划;再次,销售部门要利用经济决策和成本最优的方法,提高广告费的使用效率。

2.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和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降低配送成本。

总之,企业降低成本,关键是要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成本控制与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紧紧相联,企业只有提高日常管理水平,才能降低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宋洁.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成本的途径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7.
[2]王洋.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及成因[j].中国会计报,2009,6.
[3]张伽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6.
[4]于晰.现代企业管理问题解析[j].财会月刊,200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