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 医话四则ppt课件

医古文-- 医话四则ppt课件


①微茫:隐约;模糊。
②经月:一个月。太阴历 月亮经过一次朔望的标准 时间。
③行动:行走活动。
④如火薪然:如同刚燃烧 的火炎摇晃不定。《素 问·大奇论》有“脉见如火 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 草干而死”句。薪,《太 素》、《甲乙经》并作 “新”,当是。然,同 “燃”。
9
原文分析
又有医人工於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 所系尚无轻重,至於药名,则药铺中人 岂能尽识草书乎? A.孟浪者约略撮之而 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B.可否 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 共晓?
10
注释
重点句翻译
1.轻重:偏义复词,义偏于 A.鲁莽的人约摸抓药
“重”。紧要。
就造成祸患,谨慎的
①望洋:仰视貌。 喻力不从心 。
意沮(jǔ):心情沮
丧、消沉
②并心壹志:专心 致志;一心一意 。
③镇日:犹整天。 ④阴阳应象:谓人 体脏腑阴阳与四时 五行阴阳的现象对 应联系。 ⑤浪:轻率;随便。30
原文分析
【原文】忆昔避兵乡里, 对巷有吴某晨起方洒扫, 忽仆地不语,移时始醒。 延余诊视,仍能起坐接谈。 按脉则势急而鋭,真有发 如夺索者,盖肾气败也, 危期当不越宿。
1. 天麻:独摇草是天麻的别名,又名赤箭、鬼督 邮等.
2.但:尽管。
3.立异:标异于重。 4.矜奇:夸耀奇特。 5“人乳”句:《本草纲目·人部》:“乳从孚化省文,
方家隐其名,谓之仙人酒、生人血、白朱砂。”蟠 桃酒之名由仙人酒演化而束。 6.“鸽粪”句:《本草纲目·禽部》:“屎名左盘龙。 野鸽者尤良。其屎皆左盘,故《宣明方》谓之左盘 龙也。”
负:恃。 肤廓: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 古茂:古雅美盛。
16
【原文】一在于笃嗜古人,不知通变。执 《伤寒》、《金匮》之说,不得随时应变之 方,不考古今病情之异,胶柱鼓瑟,以为吾 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
【胶译柱文鼓】瑟还:有胶一住种瑟情上形的是弦:柱笃,信以古致人不,能不调知变 通筛。音拘的泥高《低伤。寒比》喻、固《执金拘匮泥》,的不说知法变,通不。能开 出语随本时《应史变记的·药廉方颇,蔺不相考如古列今传病》情:的“差王异以,名拘 泥使不括知,变若通胶,柱认而为鼓自瑟己耳善。于括学徒古能。读治其不父好书病, 就传怪,古不人知欺合骗变了也自。己”。
医话四则
2013级骨伤2班
1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其特点是 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以小见大,意味隽永。 医话是中医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掌握各则医话所阐发的观点。 3. 掌握文章中重要的词语语句,更好的启发
同学们的医古文学习。
2
学习说明
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属于医学小品 文。它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短小活泼,或夹叙夹议地说理,或扼要生 动地述事,往往含义深刻,意味隽永。
2.孟浪者:粗心大意的人。 人来回询问便延误时 孟浪,叠韵连绵词,粗疏, 机。
不精细。
B.能否跟同行互相约
3.贻误:耽误。 4.羁延:延误。 5.期:必定。《左傅·哀公
定,凡是书写处方医 案,字迹务必清楚, 药名务必共识?
十六年》:“期死,非勇
也。”杜预注:“期,必
也。”
11
本文小结
自见(xiàn):显示自己。明代方孝孺《后郑好义 书》之二:“所贵乎君子者,以能相容并蓄,使才 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15
【原文】一在于浅尝。畧观书之大意,自负 明理,不知医道至微至奥。前贤之书,阐明 其理,博大精深,不独义非肤廓,即其辞亦 古茂。若草率以观,既不能识其精妙,且误 记误会,遂有毫厘千里之失:其病二也。
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 ②崔默庵:清初安徽名
痘,徧身皆肿,头面如 医 。
斗。诸医束手,延默庵 ③未几:不久 。
诊之。默庵诊症,苟不 ④徧:同“遍”。
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沈 思,反覆诊视,必得其
⑤束手:捆绑双手。比 喻无计可施。
因而後已。诊此少年时,

⑥相对:对着病人。相, 指代病人。
六脉平和,惟稍虚耳, 骤不得其故。
6
注释
1.易知:即易知由单。旧时征收田赋的通知单。单 上写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项和起交存留 等,发给纳户。亦称由贴、由单。
2.贵速:以神速为贵,意动用法。 3.侪[chái] :辈,类。吾辈(我们这些人) 4.市人:药店之人。 5.常山:其嫩叶称“蜀漆”,用于疟疾病治疗。 6.远志:《本草纲目》释名:“此草服之能益智强
文章要求学医者既要博览群书,又 不拘泥古书,明确提出才、学、识三者 具备,方可从事于医。
13
原文分析
【原文】古今医书,汗牛充栋。或矜一得之长,或为 沽名之具,其书未必尽善,学者亦难博求。然其中 果有精义,则不容以不阅矣。然读医书者,每有四 病:一在于畏难。《内》、《难》经为医书之祖, 而《内》、《难》经之理,精妙入神,则舍去而览 易解之方书,以求速于自见。即读《内经》,或取 删节之本,文义不贯,或守一家之说,至道难明: 其病一也。
17
【原文】甚至读张子和书而用大攻大伐,读 薛立斋书而用大温大补,不知二公南北殊途, 施治各异,且其著书之意,亦不过指示后人 见証之有宜大攻大伐、大温大补者,非以此 即可概天下病也,乃不能深求其意而妄守之: 其病三也。
薛立斋:薛己,明代医家。
18
【原文】一在于不能持择。广览羣书,胸无定 见,遇症即茫然莫之适从。寒热温凉之见,交 横于前;迟疑恐惧之心,一时莫定。甚至用不 经之语,以为有据,而至当不易之理,反致相 遗,其误人若此:其病四也。
28
脉理微茫不可臆断
——毛对山 第四则选自《对山医话》卷一。作者毛
对山,宇祥麟,上海人,清末医家。文章通 过自身经历,说明脉诊是决症手段之一,但 不可作为唯一的依据。
29
原文分析
余初读《灵》、《素》 诸书,觉其经义渊深, 脉理错杂,每若望洋 意沮。继复并心壹志, 徧览前贤注释,有所 疑,则镇日默坐苦思 而力索之,乃渐通五 运六气、阴阳应象之 理。每调气度脉,浪 决人生死,亦时或有 验。
(2)迅疾。 (3)副词。1.频数, 屡次。2.突然。
后才肯罢手。
25
原文分析
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 ①肩舆:轿子。亦称平
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
肩舆。此谓坐轿。
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 ②擘:分开。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 也。问: “思食否?”
③开合:义偏于“开”。 睁开。
曰:“甚思之,奈为医
本文节选自《吴医汇讲·书方宜人共识说》。 《吴医汇讲》由清代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主编。
《书方宜人共识说》作者顾文烜 ,字雨田,号
西畴,吴县(今属江苏)人,乾隆年间医家。文章
要求医生书写药方医案,“字期清爽,药期 共晓”,以免耽误病情。
5
原文分析
国家徵赋,单曰易知;良将用兵,法云 贵速。我侪之治病亦然。尝见一医方开小草, 市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又有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 而另加乾漆者。
《诗·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 底。”鄞玄笺:“于,往;底,至也。” 20
本则小结
第二则选自嘉庆十七年(1812年)刊本《医 经馀论》。
文章历举阅读医书畏惧困难、浅尝辄止、不 知变通、不加选择四个方面弊端,认为不善 读医书,危害甚于不读医书。
21
内容提要
第三则选自《冷庐医话》卷二。作者陆以 湉,字薪安,一字定圃,桐乡(今属浙江)人, 晚清医家。其著为《冷庐医话》,载医范、 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全书多以病名为 纲,叙述杂症之治疗及亲身所见所闻,且多 有医史文献资料,颇有历史价值。
22
说明
另又有丰富个人经验,叙述其切身体验, 诊断强调望、闻、切、问,并要求四诊互参, 治病主张全面分析病症,机变活用,反对一 己之偏,滥用或喜用某种药物,其议论亦多 中肯,切中时弊。
文章说明唯有周密观察,用心思考,方能 准确把握病因。
23
原文分析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 ①太平:地名。
志,故有远志之称。”
7.蜀漆:《本草纲目》释名:“蜀漆乃常山苗,功 用相同。”
7
原文分析
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薰陆, 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 龙,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但方书 原有古名,而取用宜乎通俗。若图立异矜奇, 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
8
注释
14
解释
汗牛充栋: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 牛马累得出汗。形容书籍之多。语本柳宗元《文通 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楝宇,出则 汗牛马。”
沽名:猎取名誉.,唐代聂夷中《胡无人行》:“男 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入神:《易·繋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后多用以指某种技艺达到神妙的境地。
第一则选自乾隆壬子(1792年)刊本《吴医 汇讲·书方宜人共识说》。
文章对医生处方喜用古名、书写草字提出批 评,对同人发出书写药方医案“字期清爽, 药期莫晓”的倡议,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12
内容提要
第二则选自嘉庆十七年(1812年)刊本 《医经余论》,作者罗浩,字养斋,新安人, 清代医家。
• 持择:选择。 • 适从:犹依从。 交横:纵横交错。 • 不经:荒诞不合常理。
• 不经之语:没有根据的话。亦作“不经之谈”、 “不经之说”
19
【原文】有此四病,则医书读与不读等。 然不读书,其心必虚,尚可即病以推求; 读书者自必言大而夸,据书以为治,而害 人之患伊于胡底矣。可不惧哉!
• 伊于胡底:将不堪设想。 • 谓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即不堪设想。
• 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 夺索:争夺之绳索。喻引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