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填空题重点是教材的第二章,中国古代的语文教材:“三百千”;“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又名《昭明文选》此外还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古文观止》、《古文词类纂》、《唐诗三百首》等。

名家对教材教法的论述:叶圣陶对教材教法的两句名言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王荣生的一句名言是: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语文独立设科始于1904年,语文单独社科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国文”叶圣陶对“语文”的论述,“语”:“口头为语”;“文”:“书面为文”中国古代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学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创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人是:钱梦龙。

倡导“六步式”自学式教学法的是魏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朗读法、默读法、摘记法、摘要法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识字与写字教学法;复习教材第六章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作文批改的方式: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师生共同批改。

作文讲评的方式(教材P256)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内容和方法: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教材P310)二、名词解释1 .课程(教材第一章第5面)2语文的性质: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是第一位的;人文性是它的显著特点,决不可忽视;语文课程的根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课型:课型亦称课堂教学模式,指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师生双向活动的一种时空结构形态。

4说课:“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材、“课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达形式,面对领导、评委或同行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活动.5研究性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学习。

6三主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7六步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是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强调学生的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将管理引入教学。

三、简答题(一)作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任务有哪些?答:1、育人训练。

育人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

2、积累训练。

学生写作,首先要有所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积累材料主要有如下途径: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

写作训练,说到底就是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思维畅达,言语活动才能有序的进行。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

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越具体,越全面,越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越丰富,越有价值。

善于想象和联想、深入的思考生活。

4、语言训练。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鲜活、丰满,文章才能光彩照人。

只有语言文质兼美,做出来的图画才能味笃情浓,栩栩如生。

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5、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取素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运用表达方式、修改文章等的训练,这是写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训练。

在审题方面,要准确理解问题含义,弄清写作的要求;在立意方面,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在选材方面,要做到真实、典型、新颖;在谋篇布局方面,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基本结构的归纳;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6、文体训练。

记叙文要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要指导学生立意,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语言要简明、得体,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7、写作速度训练。

快速作文的能力是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感情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快速作文也需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需要加强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二)作文训练的方式(七大方式,教材第八章第256—266页)(三)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材第九章第277—283)(四)简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一条线索: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两大系统::每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大系统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融合,构成阅读系统,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并融合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课内外实践活动等构成综合性学习系统.阅读系统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内在线索,抓住主要实践环节,如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位语言﹑鉴赏评价等.注意常用的阅读技能与上述能力发展线索相配合,进行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系统,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系统设计了六个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包括”三大””三小”,其中一﹑三﹑五单元为小型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四﹑六单元则为大型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标题的情况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开放弹性的设计思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三大版块:融合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再进一步细化单元专题..专题组元:贯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共有五个专题:人生(一二)、四季(三)、科学(四)、亲情(五)、想象(六)。

(五)结合新课改的理念谈如何科学和艺术地使用语文教材?答:教师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是无限的,教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用“用教材教”。

一个知识渊博、热爱自己工作、生气勃勃、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

具体注意事项有: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掌握教材的编辑体系和整体结构,是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的关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第一要素。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只有熟悉了整本书,明确了整本书的教学重点和各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学才能成竹在胸。

根据教学单元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

主要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

(六)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突出了哪些新的教育思想?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体现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养成全球性文化视野的重要性,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练习。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六)简述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一)语文训练和人格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二)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互相促进的原则(三)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四)课内和课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五)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的原则(七)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有哪些?1、多样性原则。

各种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优化组合。

2、综合性原则。

教学方法设计要求综合的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恰当的选择和合理配合教学方法。

3、灵活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多变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使之适应新的教学情景,发挥最大功能。

5、优化组合原则。

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强化各自的积极方面,弥补各自的消极方面,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

(八)研读过程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详写略写。

2、内容要素分析。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说明文中的事理,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

3、写作技巧分析。

让学生认识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构思、剪裁的技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等。

4、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

即语法分析、修辞分析和语言风格分析。

5、重点分析。

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需要突出重点,包括特点、要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讲讲部分一定要抓住重点。

(八)结合教学案例简述导语设计的六大方式设计导语,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内容和方式必须独辟蹊径,富有新奇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设计导语,可以参照以下几种形式。

1、解题式导语教师针对隽永、含蓄的课文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要旨,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逐步深入掌握课文的内容。

如《驿路梨花》,引导分析“梨花”。

解题式导语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典型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与挖掘,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题目的中心和课文中去。

2、过渡式导语教师在上新课文或新知识时,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课文与知识,由旧课旧知过渡到新课新知。

如以《看云识天气》导入《云赋》,达到温故知新、以旧启新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