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陈亚萍)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案报告 21
(陈亚萍)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案报告 21
• •
谢谢聆听!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案报告
宁波市精神病院 陈亚萍
2014--9
内 容
• 案例介绍 • 阿斯伯格综合症相关知识 • 建议
•
•
案 例 介 绍
案例—病史
• 男,15岁,初二学生。因学校人际适应和行为不良伴焦虑而由2012年 11月26日在其姑姑和奶奶陪同下来院就诊。据其姑姑讲,患者出生时 父母离异,一直跟随奶奶生活,从幼儿园开始家里人就发现他跟别的 孩子不一样,平时不怎么和人交流,也没有普通孩子一样对家长依赖, 经常一个人将玩具上的螺帽卸上卸下。上学后在学校也没有什么好朋 友,经常独来独往,在家里行为有点不能让人理解,别人讲话喜欢插 话,但往往只讲他自已喜欢的内容,并且会反复问一个问题,不顾别 人的感受。有时还会做一些恶作剧,使得家人很不满意。读初中后与 父亲同住,平时父子俩交流少,父亲只要求儿子不要犯错,成绩要好, 儿子也经常用父亲的话来要求自已,成绩也能保持中上水平。近一年 来,家人发现孩子很焦虑,老师也认为孩子不好沟通,容易情绪失控, 怀疑精神上有问题,要求休学,家人为此带孩子去过很多医院,认为 孩子心理障碍,建议读特殊学校矫治,目前来院希望明确诊断并给予 进一步的治疗康复。
诊断标准
• 5 非言语交流( 符合其中一项) : ( 1) 缺少身体语言; ( 2) 肢体语 言动作笨拙, 无表情; ( 3) 缺乏表情或表情僵化; ( 4) 行为表现不 适当; ( 5) 视线奇特, 冷淡、疏远。 • 6 运动能力笨拙: 运动能力测试成绩低下。
诊断标准
• 阿斯贝格综合症在美国DSM- IV 中被定义为/ 阿斯贝格紊乱( APA, 1994) , 规定标准如下: • 1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 表现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才能定性地判断: • (1) 在使用一些非言语性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上有显著的缺 损, 比如目光对视, 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和手势; (2)不能建立与其年 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 .缺乏自发地寻找其他人分享快乐、喜好或 者成功的欲望; . 缺少交际性的和情感性的互惠行为。 • 2在行为、喜好和活动方面固执地坚持重复和不变的模式, 表现出至少 以下一种情况: (1) 总是处于一种或以上的不变的有限的兴趣模式 中, 而其强烈程度和兴趣集中的地方都是不正常的; (2)显著地顽固 地坚持一些特殊的、无意义的程序和仪式; .重复不变地维持一些自己 形成的特殊的习惯; (3) 长时间地注意物体的一部分。
诊断标准
• 3上述障碍严重损害了儿童在社会交往、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 能。 • 4 在语言发育上没有明显的具临床意义的全面迟滞( 比如在两岁以前 会讲单个词, 三岁以前懂得使用交谈性的短语) 。 • 5 在认知能力的发育、自理能力、适应行为( 社交方面的除外) 和儿童 时期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等方面的发育不存在明显的具有临床意义的 迟滞。 • 6 不符合其它明确的广泛性发育迟滞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案例-处理
• 主要问题:(1)社会交往功能障碍,因为沟通不良,表现为不能应 用语言技能、不能在扮演和模仿中正确充当角色,社会交往沟通的局 限,适应环境能力差;(2 )行为障碍,因为行为兴趣局限,表现在 行为、兴趣难以让人理解;(3 )情绪障碍:表现为紧张、孤独、攻 击、发怒和自伤等。(4)有潜在的伤害自已和别人的危险,因为焦 虑紧张引起。(5)知识缺乏,对疾病不了解,不能配合治疗。
鉴别诊断
• 儿童精神分裂症 • 本症儿童仅有应答性交往障碍、限制、刻板重复兴趣和活动;而精神 分裂症儿童却有思维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等障碍,难以 为常人所理解。 • 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人际和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兴趣狭 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而ASPERGER综合症为 一种人格倾向,非精神病过程,与器质性功能失调无关。 HELLER 综合症 又叫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2-3岁起病,已获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 技能迅速消退,甚至丧失,半年内就很明显,无性别差异。
诊断标准
• 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三版, CCMD - 3)吸收并参考DSMIV 的有关内容: : • Asperger 综合征[ F84. 5] 指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综合症, 有类 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 男孩多见, 一般到学龄期7 岁左右症状才 明显, 主要为人际交往障碍, 局限、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 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 • 症状标准: ( 1) 人际交往障碍的显著特点是缺乏交往技巧, 交流方 式刻板、生硬、程式化, 缺乏发展友谊的能力; ( 2) 局限于刻板、 重复或不同寻常的兴趣或活动, 显得比较怪僻; ( 3) 无明显言语与 语言发育障碍, 认知发育基本正常; ( 4) 运动技能较低, 动作较笨 拙。 • 严重标准: 社会交往功能明显受损。 • 病程标准: 一般到学龄期症状才明显, 症状常持续存在。 • 排除标准: 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或Heller 综合症。
治疗原则
• 阿斯贝格症患儿的干预最主要的原则是理解、支持、同情和宽容。 • 特殊教育在干预阿斯贝格症患儿的心理与行为及社会功能上意义是极 为重要的。 • 在欧美特殊教育中, 对患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过程是: 在患儿父母或 教师提出申请后, 由学校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做出初步的鉴定意见。然 后由临床儿科医师、心理学家、视力、听力专科医师和特教专家做出 个人的全面发育发展的综合评估报告。经过专家咨商会诊后, 形成一 套个别化的教育治疗方案。这个详细的个别化方案作为一套建议, 为 患儿提供教育、治疗和制定职业训练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 患儿接受相关的干预服务, 其中包括特殊教育、游戏治疗、职业技能 训练以及生物医学治疗、心理咨询等。
案例-处理
• 主要措施: • 1、疾病知识的宣教、环境和工作人员的介绍,康复时间的商定,治 疗原则和流程的解释,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配合治疗方案的实 施。 • 2、治疗内容的介绍,如人际交往技能、言语表达技能、倾听技能、 劳动技能、亲子关系调适等。 • 3、安全管理,加强对患者的看护,防止自伤和攻击行为发生。 • 4、重视疗效的评估,不断改进康复措施。 • 5、药物知识的讲解以及疗效的观察,防止药物副反应。
• 目前该疾病病因不明 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 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 现的一些问题,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 原因。罹患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机率为0.7%, 即平均每一百名新生婴儿会有0.7名婴理解力; 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呆板单调的语言; 非语言交流贫乏; 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 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 给人以古怪的印象; 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
疾 病 介 绍
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症?
•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 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病因不明,发病率可 能远高于儿童孤独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
病 因
鉴别诊断
• 非语言学习障碍 • 在神经心理学方面,大量研究集中于Rourke's(1989)提出的非语 言学习障碍(Non-verbalLearningDisorder,NLD)。NLD患者的神经心 理学特征包括:触觉感受、神经肌肉协调、视觉—空间结构缺陷,非 语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缺陷,及对不协调事物和幽默的鉴别理解障碍。 NLD患者还表现出良好的机械语言能力和言语记忆力;适应新环境、 复杂环境困难;过分依赖机械行为应付新环境;较之熟练的单个词阅 读能力,则机械计算能力相对较差;语言表达的运用、韵律较差;明 显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力及社交技巧缺陷。在一些细微的、十分明 显的非言语性交流的理解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以致常常被其他人歧 视及排斥。结果显示,NLD患者有显著的社会退缩倾向,而且发展成 严重的情绪障碍的危险性很高。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与心理行为干预
• 迄今为止, 尽管有关阿斯贝格综合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信息很少, 但 建立于孤独症基础上的保守治疗可能会被某些临床医师采用。 • 专家们的观点是, 应尽可能避免对小儿进行药物介入治疗, 只有在患 者出现令其虚弱的抑郁症状, 严重的妄想, 强迫或思维混乱时可以给 予特殊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只是针对于特殊的伴随症状, 而不能针 对障碍本身。 • 现有的心理治疗对阿斯贝格症患儿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疗效, 但一定 程度的集中的、结构化的心理干预对阿斯贝格症患者, 特别是对心情 抑郁、焦虑、家庭功能异常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建议
• 对阿斯贝格症的干预, 在世界各国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目前研 究认为, 干预的重点应放在在社会意识技能的训练、对实用言语能力 的培养以及对行为问题的控制三方面。从干预实践上看, 对阿斯贝格 症患儿的干预与对孤独症的干预有许多相通之处。从干预过程看, 都 要遵循个别化的原则, 有的放矢进行, 并且需学校教师、心理学专家、 临床医师等特殊教育、行为心理学、语言矫正学和功能治疗学的专业 人员的紧密配合下,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康复:特殊学校训练、学习、治疗,缓解后到普通学校继续学习;家 长密切配合训练和治疗。
鉴别诊断
• 儿童类精神分裂人格障碍 • 一些相似的,源于成人精神病学、神经心理学、神经学和其他交 叉学科的诊断概念,在某一程度上与AS有共同的表现。例如,Wolff 和他的同事所描述的一群人,他们有异常的行为模式,以社会隔离、 思维习惯刻板及异常交流方式为特征。这种疾病被命名为儿童类精神 分裂人格障碍。遗憾的是,这一课题的研究没有更进一步的进展,因 此很难确定这里所描述的病例有多少在早年时表现出孤独症样症状。 更普遍的是,把AS理解成固定不变的人格特征就不能全面地理解这一 障碍的研究进展新方向,而这些研究进展却对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诊断标准
• 瑞典的著名阿斯贝格症研究者柯尔伯格( C. Gillberg) 1989 年提出一个在 世界上较为有名的/ 阿斯贝格症候群的诊断标准。内容涉及六大方面: • 1 在社会性和社会的交互作用上有重大缺陷( 至少符合其中二项) : ( 1) 与 同龄友人交流交往能力欠缺; ( 2) 与友人交往的意愿或要求欠缺; ( 3) 对 社会信息、文化习惯、生活规则等理解欠缺; ( 4) 缺乏适当的社会性、情感 性行为。 • 2 兴趣狭益( 符合其中一项) : ( 1) 专执于某种行为、活动, 对其他活动拒 绝接受; ( 2) 强迫性的刻板与重复作为; ( 3) 固定的、无目的行为与活动 倾向。 • 3 强迫性兴趣和关心( 符合其中一项) : ( 1) 表现在对自我及自己的生活上; ( 2) 表现在对他人及他人的生活上。 • 4 语言及语言表述( 符合其中三项) : ( 1) 语言发育迟缓; ( 2) 表面上语 言表述形式完全符合文法; ( 3) 形式性的、装模作样的奇特语言表述方式; ( 4) 语言韵律奇特, 声调异常; ( 5) 理解力异常( 包括对他人表面的、暗 示的语言及意义的错误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