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斯伯格综合症个案报告

阿斯伯格综合症个案报告


诊断标准
• 瑞典的著名阿斯贝格症研究者柯尔伯格( C. Gillberg) 1989 年提出一个在 世界上较为有名的/ 阿斯贝格症候群的诊断标准。内容涉及六大方面:
• 1 在社会性和社会的交互作用上有重大缺陷( 至少符合其中二项) : ( 1) 与 同龄友人交流交往能力欠缺; ( 2) 与友人交往的意愿或要求欠缺; ( 3) 对 社会信息、文化习惯、生活规则等理解欠缺; ( 4) 缺乏适当的社会性、情感 性行为。
• 6 运动能力笨拙: 运动能力测试成绩低下。
诊断标准
• 阿斯贝格综合症在美国DSM- IV 中被定义为/ 阿斯贝格紊乱( APA, 1994) , 规定标准如下:
• 1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 表现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才能定性地判断:
• (1) 在使用一些非言语性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上有显著的缺 损, 比如目光对视, 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和手势; (2)不能建立与其年 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 .缺乏自发地寻找其他人分享快乐、喜好或 者成功的欲望; . 缺少交际性的和情感性的互惠行为。

疾病介绍
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症?
•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 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病因不明,发病率可 能远高于儿童孤独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
病因
• 目前该疾病病因不明 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 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 现的一些问题,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 原因。罹患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机率为0.7%, 即平均每一百名新生婴儿会有0.7名婴儿是患 者。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案报告
宁波市精神病院 陈亚萍
2014--9
内容
• 案例介绍 • 阿斯伯格综合症相关知识 • 建议


案例介绍
案例—病史
• 男,15岁,初二学生。因学校人际适应和行为不良伴焦虑而由2012年 11月26日在其姑姑和奶奶陪同下来院就诊。据其姑姑讲,患者出生时 父母离异,一直跟随奶奶生活,从幼儿园开始家里人就发现他跟别的 孩子不一样,平时不怎么和人交流,也没有普通孩子一样对家长依赖, 经常一个人将玩具上的螺帽卸上卸下。上学后在学校也没有什么好朋 友,经常独来独往,在家里行为有点不能让人理解,别人讲话喜欢插 话,但往往只讲他自已喜欢的内容,并且会反复问一个问题,不顾别 人的感受。有时还会做一些恶作剧,使得家人很不满意。读初中后与 父亲同住,平时父子俩交流少,父亲只要求儿子不要犯错,成绩要好, 儿子也经常用父亲的话来要求自已,成绩也能保持中上水平。近一年 来,家人发现孩子很焦虑,老师也认为孩子不好沟通,容易情绪失控, 怀疑精神上有问题,要求休学,家人为此带孩子去过很多医院,认为 孩子心理障碍,建议读特殊学校矫治,目前来院希望明确诊断并给予 进一步的治疗康复。
案例-处理
• 主要措施: • 1、疾病知识的宣教、环境和工作人员的介绍,康复时间的商定,治
疗原则和流程的解释,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配合治疗方案的实 施。 • 2、治疗内容的介绍,如人际交往技能、言语表达技能、倾听技能、 劳动技能、亲子关系调适等。 • 3、安全管理,加强对患者的看护,防止自伤和攻击行为发生。 • 4、重视疗效的评估,不断改进康复措施。 • 5、药物知识的讲解以及疗效的观察,防止药物副反应。
• 4 语言及语言表述( 符合其中三项) : ( 1) 语言发育迟缓; ( 2) 表面上语 言表述形式完全符合文法; ( 3) 形式性的、装模作样的奇特语言表述方式; ( 4) 语言韵律奇特, 声调异常; ( 5) 理解力异常( 包括对他人表面的、暗 示的语言及意义的错误理解) 。
诊断标准
• 5 非言语交流( 符合其中一项) : ( 1) 缺少身体语言; ( 2) 肢体语 言动作笨拙, 无表情; ( 3) 缺乏表情或表情僵化; ( 4) 行为表现不 适当; ( 5) 视线奇特, 冷淡、疏远。
特征
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呆板单调的语言; 非语言交流贫乏; 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
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 给人以古怪的印象; 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案例-处理
• 主要问题:(1)社会交往功能障碍,因为沟通不良,表现为不能应 用语言技能、不能在扮演和模仿中正确充当角色,社会交往沟通的局 限,适应环境能力差;(2)行为障碍,因为行为兴趣局限,表现在 行为、兴趣难以让人理解;(3)情绪障碍:表现为紧张、孤独、攻 击、发怒和自伤等。(4)有潜在的伤害自已和别人的危险,因为焦 虑紧张引起。(5)知识缺乏,对疾病不了解,不能配合治疗。
案例—病史
• 接诊时发现患者神情紧张,十分焦虑,无意识的小动作多,经提醒能 控制,能回得医生的提问,并反复询问医生,“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如何让人喜欢,如何提高情商等?”自诉没有朋友,同学们讨厌他, 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没人喜欢他,老师也说他不好,他很焦虑, 认为自已不是好孩子,所以在他父亲的建议下来治疗。自知力存在, 有主动求医愿望,没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体格检查没有异常,沙 盘测试表现为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及品 行障碍等疾病基础上,诊断为弥漫性发育障碍-阿斯伯格综合症,
• 2在行为、喜好和活动方面固执地坚持重复和不变的模式, 表现出至少 以下一种情况: (1) 总是处于一种或以上的不变的有限的兴趣模式 中, 而其强烈程度和兴趣集中的地方都是不正常的; (2)显著地顽固 地坚持一些特殊的、无意义的程序和仪式; .重复不变地维持一些自己 形成的特殊的习惯; (3) 长时间地注意物体的一部分。
• 2 兴趣狭益( 符合其中一项) : ( 1) 专执于某种行为、活动, 对其他活动拒 绝接受; ( 2) 强迫性的刻板与重复作为; ( 3) 固定的、无目的行为与活动 倾向。
• 3 强迫性兴趣和关心( 符合其中一项) : ( 1) 表现在对自我及自己的生活上; ( 2) 表现在对他人及他人的生活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