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

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

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
编号:QW7.1/0301
1.目的:
保证本企业的桥梁加固、粘钢技术、碳纤补强、结构渗漏止水工程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承担的桥梁加固、粘钢技术、碳纤补强、结构渗漏止水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控制。

3.职责:
3.1工程部:
负责组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制定重大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负责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负责监督施工过程的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施工现场的设备正常使用。

3.2 行政人事部:
负责保证项目施工的各种规定岗位人员的配备和资格管理工作。

3.3工程部:
3.3.1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现场施工并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问题。

3.3.2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负责提供工程施工技术文件。

3.3.3 工程部质检人员负责工程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验收,并做好记录,对试验设备、计量器具和材料的做好标识工作。

3.3.4 工程部质检人员负责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对工程施工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向主管部门提供有关的质量记录,负责工程的标识工作。

3.3.5工程部材料员负责提供现场施工所需的产品(原材料、设备、配件、机具、构件),记录产品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并做好物资设备的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

4.程序:
4.1 工作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生产交付验收
4.2 施工准备过程
组建工程部直到工程项目具备开工的条件的过程。

4.2.1确定工程部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合同要求由公司组建工程部。

4.2.2合同交底
由经营管理部(或首席人员)对工程部进行合同交底,明确合同条款和客户的要求。

4.2.3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编审
4.2.3.1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必须在开工前由工程部组织编制,工程部经理(或首席
人员)审核,必要时经客户或监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4.2.3.2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经过审批后,施工单位应认真贯彻实施,未经原审批人
员同意不得任意修改。

4.2.4施工图纸审核:
工程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详细掌握设计要求和施工要点,在图纸会审中澄清有关设计的问题,为组织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图纸会审应做好记录。

4.2.5技术交底
4.2.
5.1技术交底是施工中的首要环节,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4.2.
5.2工程部对项目施工的重大工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施
工组织设计,组织专业施工员向主要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做好记录。

4.2.6施工现场的准备:
现场准备包括测量控制点的确定和保护、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临建施工、三通一平
以及施工标牌设置等。

工程部应按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作好施工现场的各项准备工作。

4.2.7施工物资和设备的准备
由项目经理(或首席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提出主要材料和设备计划,由材料员按计划供应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4.2.8施工人员的组织
工程部依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配置施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

4.2.9工程开工管理
工程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后,根据现场的设备、材料、人员到位情况,向业主或监理提交开工报告,经同意开工后,方可正式开工。

4.3施工生产过程
指从批准开工至工程按合同完成为止。

4.3.1对施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
工程部应做好施工物资和设备管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物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具体运作见《采购控制程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3.2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
4.3.2.1标识的范围
—工程材料:主要材料、地方材料;
—设备:施工设备、永久设备、计量器具等;
—施工过程。

4.3.2.2物资、设备标识的要求
—进场的主要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规格、数量、试验复试合格证;
—进场的地方材料应有名称、产地或厂家;
—进场的其它材料应有名称、产地、产品合格证;
—进场的构件应有厂家的印章、产品合格证或厂家铭牌;
—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名称、规格、型号、铭牌。

4.3.2.3物资、设备标识作业
—进场的主要材料以出厂合格证、收货单或试验复试报告作为标识的依据,将材料按材质、型号规格、性能、批次分类,分别分区堆放,并在各自的标识牌标注上名称、材质、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批次等标记;
—进场的地方材料,本身无标记,按试验记录和进货验收单作为标记依据,以验收单作为标识,按标识分类堆放;
—进场的设备以其包装上的标记为标识,其包装上无标记的,以厂家产品合格证和铭牌作为依据进行标识;
4.3.2.4工程标识
工程标识的范围包括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

工程标识可以采用现场挂标识牌、在工程文件中标识等方式。

4.3.2.5工程标识作业
—工装施工现场应用工程标识牌标明该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并将标牌张挂在显眼的地方;
—工程施工图纸要有设计单位加盖的印章才有效。

开工前应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图纸会审记录应有客户、监理、我方代表签名认可,作为工程标识的依据。

4.3.2.6对标识物的管理
对标识物作为质量记录进行管理,具体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4.3.3施工作业控制:
4.3.3.1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工程需要,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和技术规范,对施工进行监督。

4.3.3.2项目施工按已审批的施工方案和有关技术文件进行。

4.3.3.3对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应进行培训,并取得作业资格证。

4.3.4工程质量的检验:
见《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3.5关键、特殊工序控制:
4.3.
5.1关键工序的范围:
—钢筋安装;
—电气线路安装;
—混凝土工序;
4.3.
5.2特殊工序/岗位的范围:
—钢结构焊接;
—钢筋焊接;
—水下焊接
—防水工
4.3.
5.3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确定:
工程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关键、特殊工序的范围;
4.3.
5.4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控制:
—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必须有专业的作业指导书
—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作业环境进行监控,并对特殊工序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及资格认可;
—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须检查和验证所需用机具、仪器符合规定要求,并有专门的质量记录方法,对于特殊工序由施工项目负责人填写《特殊工序/岗位确认表》。

4.3.6变更控制:
4.3.6.1图纸或方案更改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施工单位提出方案改变;
—客户、监理提出方案改变;
—设计单位提出方案改变。

4.3.6.2图纸或施工方案更改无论哪方提出都必须经各方书面认可方可施工,图纸
或施工方案更改通知单和图纸有同等效力。

4.3.7工程施工出现异常情况的控制:
4.3.7.1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出现异常时(如出现不合格等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以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具体运作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3.7.2当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时,质检员应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妥善处理,重大问题责任部门或单位应立即书面报项目技术负责人。

4.3.7.3项目技术负责人接到重大质量异常书面报告后,应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措施,并在24小时内向公司工程部经理报告。

4.3.8检验和试验:产品的检验按《工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进行。

4.4交付验收过程
4.4.1工程交付
工程施工完成,经检验合格后,进行工程交付工作,详见《工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4.2交工资料汇编及交付
竣工资料的汇编及交付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记录表格:
《施工日报》FZ10.332
《工程施工工序检查记录》FZ10.339
《技术交底卡》
《工程安全管理表》FZ10.331《特殊工序/岗位确认表》FZ7.5-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