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知识点

摄影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摄影比例尺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之比。

由于影像片有倾角,地形有起伏,所以摄影比例尺在像片上处处不相等。

一般指的摄影比例尺,是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一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之比,称为摄影比例尺1/m2.像片倾角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

4.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5.摄影基线控制像片重叠度时,是将飞机视为匀速运动,每隔一定空间距离拍摄一张像片,摄站的间距称为空间摄影基线B。

7.像主点相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8.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

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及像主点o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 0 0,y x9.外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10.空间后方交会已知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并量测出相应的像点坐标,则可根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称为空间后方交会。

11.中心投影变换对于平坦地区(地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小于规定限差)而言,要将中心投影的像片变为正射投影的地图,就要将具有倾角的像片变为水平的像片,这种变换称为中心投影的变换12.像点位移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像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像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它包括像片倾斜引起的位移和地形起伏引起的位移,其结果是使像片上的几何图形与地面上的几何图形产生变形以及像片上影像比例尺处处不等。

13.人造立体视觉空间景物在感光材料上构像,再用人眼观察构像的像片产生生理视差,重建空间景物的立体视觉.所看到的空间景物为立体影像.产牛的方体视觉称为人造立体视觉。

14.相对定向元素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称为相对定向元素。

2、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种方法。

3.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在60%以上。

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4.摄影中心且垂直于像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线(轴),它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5.航空摄影像片为中心投影。

6.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和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7.像点a、摄影中心S和物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三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称为共线条件方程式(或中心投影构像方程,万能公式)8.利用航摄像片上三个以上像点坐标和相应的地面点坐标,计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的工作,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9..相对定向的目的是确定相邻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少需要5对同名像点。

10.解求单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最少需要3个平高地面控制点。

11.采用连续法对像对进行相对定位时,通常采用左像片的像空间直角坐标系作为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12.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最少需要2个平高和1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13.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最少需要2个平高和1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14.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的是共面条件方程。

1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根据平差计算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单模型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单航带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区域网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三类。

16.影像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项内容。

17.用于影像匹配的特征分为点特征和线特征两种。

18.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的基本方法有相关系数法、协方差法和高精度最小二乘相关19.为了获得纠正影像格网的灰度值,有两种方案,分别称为直接法方案和间接法方案。

27.空间分辨率通常用地面分辨率和影像分辨率来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度偏亮,(d)幅图像亮度过于集中。

1. 航空摄影中,为什么要求相邻像片之间以及相邻航线之间有一定的重叠?答:为便于立体测图及航线间的接边,除航摄像片要覆盖整个测区外,还要求像片间有一定的重叠,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旁向重叠要求在24%以上。

地面起伏大时,重叠度还要大,才能保持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

2. 航摄像片有哪几个内、外方位元素,各有何用?答:内方位元素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S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及像主点o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y x ,用其来恢复摄影光束。

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一张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问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3.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哪些?各有何用?答: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两大类。

一类是用于描述像点的位置,称为像方空间坐标系;另——类是用于描述地面点的位置.称为物方空间坐标系。

(1)像方空间坐标系①像平面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y x,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②像空间坐标系为了便于进行空间坐标的变换,需要建立起描述像点在像空间位置的坐标系,即像空间坐标系。

以摄影中心S为坐标原点,y x, 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 y x, 轴平行,z轴与主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 xyz S−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点的像空间坐标可直接以像平面坐标求得,但这种坐标的待点是每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一,这给计算带来困难。

为此,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用 XYZ S− 表示。

此坐标系的原点仍选在摄影中心S坐标轴系的选择视需要而定。

(2)物方空间坐标系①摄影测量坐标系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XYZ S− 沿着Z轴反方向平移至地面点P,得到的坐标系p p pZ Y X P− 称为摄影测量坐标系②地面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通常指地图投影坐标系,也就是国家测图所采用的高斯—克吕格°3带或°6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两者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左系用t t tZ Y X T− 表示。

③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由于摄影测量坐标系采用的是右手系,而地面测量坐标系采用的是左手系,这给由摄影测量坐标到地面测量坐标的转换带来了困难。

为此,在摄影测量坐标系与地面测量坐标系之间建立一种过渡性的坐标系,称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用tp tp tpZ Y X D− 表示,其坐标原在测区内的其一地面点上5.什么是共线方程,它在摄影测量中有何应用?答:共线方程即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写出共线方程表达式;共线方程式包括十二个数据: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点坐标 y x, ,相应地面点坐标,像片主距f 及外方位元素 κ ω ϕ , , , , ,共线条件方程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应用如下:1 单片后方交会和立体模型的空间前方交会;2 求像底点的坐标;3 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方程4 解析测图仪中的数字投影器;5 航空摄影模拟;⑥利用DEM进行单张像片测图。

6.航摄像片与地图有什么不同?答:航摄像片是地面景物的中心投影构像,地图在小范围内可认为是地面景物的正射投影,这两种投影的性质不同。

(1)航摄像片与地形图比例尺的差异①航摄像片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的定义是相同的,是线段在像平面上的构像与其在地面上的实地距离之比。

②对一幅地形图来说,图上各处比例尺都是相同的,即等于常数;③而对于中心投影的航摄像片来说,不但因航高的变化会使各片的比例尺不一样,而且就同一张航片而言,由于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产生的像点位移也会使各处比例尺不一致。

(2)航摄像片与地形图投影方法的差异①地形图的投影属于正射投影(也称垂直投影),因此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形状与实地完全相似,相关方位保持不变,各处比例尺相同。

②航摄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由于同时存在由于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而引起的像点位移,致使航摄像片上的影像变形,不但同一张像片上各处比例尺不一致,而且相关方位也发生变化。

(3)航摄像片与地形图表示方法的差异①在表示方法上,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要素是按成图比例尺规定的符号和等高线来表示的,而航摄像片只能用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反映地物、地貌。

②在表示内容上,地形图上除用相应的符号外还有必要的文字、数字注记等(如居民地名称,道路等级等),这些在航摄像片是表示不出来的。

③在地形图上要依据成图比例尺,对地物地貌要素进行综合取舍,只表示那些重要或有方位意义的地物;而在航摄像片上,所有地物都有其影像。

7.摄影测量中,建立人造立体视觉应满足哪些条件?1 由两个不同摄站摄取的同一景物的一个立体像对;2 一只眼睛只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3 两眼各自观察同一景物的左右影像点的连线应与眼基线近似平行;4像片间的距离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

11.空间后方交会的目的是什么?解求中有多少未知数?至少需要测求几个地面控制点?为什么?答: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方程,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解求外方位元素时,有六个未知数,至少需要六个方程。

由于每一对共轭点可列出两个方程,因此,若有三个已知地面坐标控制点,则可列出六个方程,解求六个外方位元素改正.测量中为了提高精度,常有多余观测方程。

在空间后方交会中,通常是在像片的四个角上选取四个或更多的地面控制点,因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平差计算14.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测求地面点三维坐标的方法有哪三种?答:用解析的方法处理立体像对,常用的方法有三种:①利用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与前方交会来解求地面目标的空司坐标。

②利用立体像对的内在几何关系,进行相对定向,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计算出模型点的空间坐标。

再通过绝对定向,将模型进行平移、旋转、缩放.把模型纳入到规定的地面坐标系之中.解求出地面目标的绝对空间坐标。

②利用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来解求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这种方法将待求点与已知外业控制点同时列出误差方程式,统一进行平差解求。

这种方法理论较为严密.它把前面两种方法的两种步骤合在一个整体内。

15.立体像对前方交会的目的是什么?答:应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求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后,欲由单张像片上的像点坐标反求相应地面点的空间坐标仍不可能,只能确定其空间方向,而使用同名像点就能得到两条同名射线在空间的方向,这两条射线一定相交其相交处必定是该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所以空间前方交会是为了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