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奇加压气化炉工艺操作
新疆广汇新能源造气车间--程新院
一、相关知识
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三点:①反应温度(T)、②反应压力(P)、
③反应浓度(C)。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条件之一(T、P、C),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气化炉内氧化层主反应方程式
① 2C+O₂=CO₂(-Q)ΔH<0
②2C+O₂=2CO(-Q)ΔH₂<0
ΔH<ΔH₂
3、气化炉内还原层主反应方程式
③C+CO₂=2CO(+Q)ΔH₃>0
④C+H₂O=CO+H₂(+Q)ΔH₄>0
⑤C+2H₂=CH₄(+Q)ΔH5>0
ΔH₃>ΔH₄>ΔH5
|ΔH|>ΔH₃>|ΔH₂|>ΔH₄>ΔH₄
4、煤灰熔点对气化炉的影响
鲁奇气化炉的操作温度介于煤的DT(变形温度)和ST(软化温度)之间。
若入炉煤的灰熔点高,则操作时适当降低汽氧比,相应提高炉温,蒸汽分解率增加,煤气水产量低,气化反应完全,有利于产气。
但是受气化炉设计材料的制约,汽氧比不能无限制降低,否则可能会烧坏炉篦及内件。
因此受设备材质的局限,煤灰熔点不能太高,
一般控制在1150℃≦DT≦1250℃。
反之,若煤灰熔点低,则操作时要适当提高汽氧比,相应降低炉温(防止炉内结渣,造成排灰困难),蒸汽分解率降低,煤气水产量增加,气化反应速度减缓,不利于产气。
因此入炉煤的灰熔点要尽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变化太大。
二、汽氧比的判断
鲁奇加压气化炉汽氧比是调整控制气化过程温度,改变煤气组份,影响副产品产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
汽氧比过低,会造成气化炉结渣,排灰困难,不利于产气;汽氧比过高,会造成灰细或排灰困难,煤气水产量增加等。
因此,在不引起灰份熔融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汽氧比。
汽氧比的高低应该结合煤气组份中有效气体的含量、灰样和指标参数做出准确的判断!
1、从煤气组份¹判断汽氧比的高低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根据CO2、CO、H2、CH₄来判断汽氧比的高低,下面分情况进行说明。
¹:我公司白石湖煤产气组份
a、煤气组份中CO2和CH₄同时降低,CO和H2同时升高,这种情况最容易判断,根据还原层反应方程式
③C+H₂O=CO+H₂ΔH₃>0
④C+CO₂=2COΔH₄>0
上述反应都为吸热反应,只有提供足够的热量才能促使上述反应速度加快,生成物增加。
所以,当CO和H2同时升高时,说明炉温高,汽氧比低。
再结合灰样,若灰样中有大量较坚硬的渣块,相应的可能夹套耗水大,气化剂温(T008)度偏低,温差(TD007)偏高,此时可适当提高汽氧比。
相反,若CO和H2同时降低,灰样中大块少,可适当降低汽氧比。
b、煤气组份中CO和H2没有同步变化,而是CO2和H2偏低,CO和CH₄偏高,则说明炉温低,汽氧比高,应该适当降低汽氧比。
单独根据H2低、CH₄高来看,说明炉温低。
可为什么CO2低、CO高呢?[方程式④C+CO₂=2CO ΔH₄>0] 由于炉温低,汽氧比高,造成灰细,床层孔隙率小,床层阻力大,CO₂在炉内停留时间长,相当于增加反应物浓度,有利于CO的生成,大量的CO₂被还原程CO。
因此该适当降低汽氧比,提高炉温。
必要时结合灰样再做调整!
c、煤气组份中CO2没有明显的变化,CO偏低,H2含量增加,CH₄含量减少。
这种情况说明炉温过高²,应适当增加汽氧比降低炉温再看气体分析和灰样的变化有无好转!²:我们知道,当汽氧比低,炉温高时,CO和H2含量增加,CO2和CH₄含量偏低。
可为什么会有上述的情况,因为氧化层的主反应
① 2C+O₂=CO₂(-Q)ΔH<0
②2C+O₂=2CO(-Q)ΔH₂<0
ΔH<ΔH₂
都为放热反应,当炉温过高时,抑制了CO₂和CO的生成,又因为
|ΔH|≈4|ΔH₂|,所以氧化层产物中CO₂含量基本不变,CO含量偏低。
致使整个煤气组份中CO2没有明显的变化,CO偏低,H2含量增加,CH₄含量减少。
再结合灰样和指标参数加以肯定判断!
2、从灰样判断汽氧比的高低
若要从灰样来判断汽氧比的高低,就要根据灰样的颜色、粒度和残炭含量来具体分析,灰样颜色基本由煤中所含矿物质种类和含量来决定,作为操作工,我们无法改变煤质。
下面根据灰样粒度和残炭分情况进行判断:
a、灰样大部分为自然状的小颗粒,块状极少,残炭偏多。
说明炉温低,汽氧比高,应该降汽氧比,运行3-4小时再看灰进行调整。
b、灰样大部分为自然形成的大块,没有刮刀切痕,细灰和残炭量极少,此时的汽氧比为最佳,再结合煤气气体组份加以肯定判断,不做汽氧比的调整。
c、灰样中有大量的小渣块,不是自然形成,表面有明显的刮刀切痕,而且粉末状细灰量也有不少。
此时,说明汽氧比低,炉温高,应该适当增加汽氧比,运行3-4小时再结合煤气组份进行判断调整。
d、灰样中有部分颗粒状细灰,也有粒度较大的渣块,而且大块敲碎后里面裹着碳。
这种情况说明入炉煤质较差,煤灰熔点高低不等,造成部分低灰熔点的灰被熔融,包裹了部分高灰熔点的煤,导致炉内反应不完全,造成碳流失,煤气产率下降,工况出现波动。
此时应该适当提高汽氧比,降低炉温,让气化反应温度达到入炉煤最低灰熔点以下。
同时,也应该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及时调整入炉煤。
三、问题判断与处理
1.炉内结渣
现象有:灰样中有大量的渣块,炉篦正反转电流都高,夹套耗水量可能会比平时增大,出口温度呈逐渐上涨趋势或者持续在380℃以上夹套耗水量大,排灰困难,灰锁温度偏低,煤锁加煤频次减少。
这种情况为汽氧比低,炉温高造成,我们应该适当增加汽氧比,降低炉温。
炉篦正反转交替将炉内结渣部分排出,严重时可将负荷处理。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炉内偏烧的现象,表现为:炉篦电流高,夹套耗水还未减少,出口开始出现波动,灰中细灰偏多,偶尔夹带个别较坚硬的大渣块。
此时不能盲目的认为是工况已经调好,汽氧比偏低!而是因为结渣较严重的部分还未完全排出,只是在调整过程中结渣不是很严重的部分已经有了好转,我们应该再适当降低汽氧比或者不动汽氧比,炉篦正反转交替转。
直至炉篦电流下降,耗水量减少。
2.气化炉出口温度和灰锁温度同时升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有三点:①气化炉内出现沟流,气化炉出口温度大幅度波动,煤气中CO2含量高。
严重时粗煤气中的氧含量超标,灰中有渣块和未燃烧的煤。
我们应该增加汽氧比,短时间增加炉篦转速反转破坏风洞,沟流。
严重时可稍降气化炉负荷,进行调整。
②气化剂分布不均,由于煤或者灰渣堵塞炉篦气化剂的通道或布气孔。
此时,我们应该提高汽氧比,频繁切换炉篦正反转,重新分布床层。
③床层混乱,灰中残炭多,导致双高。
此时,我们首先应该适当的降负荷,增加汽氧比,炉篦低转速调整,稳定灰锁温度,重新培养床层。
3.气化炉火层偏斜
气化炉火层偏移的现象有:气化炉出口温度高,灰锁温度时高时低,灰中有大块也有细灰和残碳。
主要是因为原料煤的粒度不均匀,炉内料层分布不均,原料煤中矸石较
多,炉篦转速过低,下灰量不均匀所形成。
处理方法是:气化炉降负荷,根据灰锁温度和出口温度正反转炉篦进行调整,现场加强听灰,看灰。
4.气化炉夹套压差高
如果发现夹套压差过高时可能造成夹套鼓包,应停车检查
出现夹套压高的原因有两点点:①汽氧比过高,入炉蒸汽量大,造成灰细,床层孔隙率小,阻力大。
我们应该适当降低汽氧比,减少入炉蒸汽量。
②气化炉结渣,会出现出口温度高,夹套耗水量大,排灰困难,灰锁温度偏低,煤锁加煤频次减少。
此时,我们应该增加汽氧比,降低负荷,增加炉篦转速,最大限度排灰,将炉内结渣部分排出。
四、刚开车运行炉子的操作
对于刚开起来的炉子我们应该以高汽氧比运行,通过各参数、灰样和气体组份来做出准确判断,设定最佳汽氧比。
另外,在运行期间主要以低转速正转以培养床层为主,不应该大转速或反转,以免破坏刚培养的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