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铜工艺

青铜工艺


《司母戊方鼎》
商代后期,高133.2厘米,器 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 重875公斤,形体之大,造型 之精,世所罕见,是世界绝 无仅有的国宝。现藏中国历 史博物馆。
簋 最早见于商代。西周时,簋和鼎配合使用,
成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簋多以偶数出现,并 有一套完整的使用制度。
<黄簋>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大克鼎》
(1890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 高 93厘米,重 201.5公斤,西周孝王时期。
《虢季子白盘》
[二]鼎盛期
(商晚期—西周早期 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世纪)
宗法制
产生背景
宗法制在各个社会等级之间划分了一道不可 逾越的鸿沟,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 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 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 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为了保证宗 法制的实施,商周王朝还制定的与之相应的礼乐 制度。
礼乐制
礼:吉、凶、军、宾、嘉 乐:配合礼的乐章
按照这种制度,贵族一生无论是祭祀 鬼神、待人接物、还是进行政治、军事 活动,都要恪守符合等级观念的规范典 制。
礼器
是专用于祭祖、宴飨和其它主 要的礼仪场合,商周时期的统治者 们奉鬼神、讲天命,以为统治权力 是上天赐予。宣称自己是天子。还 认为有一个诸神的世界,它们对人 间具有支配力量,所以事事占卜, 频繁祭祖,祈求上帝或先祖神灵的 护佑,其实是维系其统治利益。青 铜礼器就是这一活动及其他礼仪活 动中的摆设及用器(道具)。
二、青铜工艺的分期及特点
【一】育成期
(商早期以前至公元前14世纪前)
【二】鼎盛期
(商晚期——西周早期 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世纪)
【三】转变期
(西周中期——春秋早期,公元前十世纪——前六世纪)
【四】更新期
(春秋晚期一战国早期,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一前475年)
[一]育成期
(商早期以前至公元前14世纪前)
《四羊方尊》
商代后期,盛酒器 , 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 铺出土,高58.3厘米, 口边各长52.4厘米, 重34.5公斤,中国历史 博物馆藏。
龙虎尊
青铜方尊
鼎盛期青铜艺术的特点:
(1)鼎盛时期青铜器的造型 无论大件、小件,也无论饮食或饮酒用
器,由于其大多作为礼器,用于隆重仪式 之时,或祭祖、占卜,所以表现出了奴隶 制的一定威严和奴隶主统治政权的不可企 及,庄重、伟严、庞大、浑厚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的青铜爵
2、二里冈文化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二里冈文化期的青铜器(部分)
《兽面纹爵》
通高16.1cm,宽14.8cm, 重0.24kg。故宫博物院现 藏青铜器中时代最早的器 物之一。
《兽面纹斝》
高32.4厘米,平底,三 锥形足,中空。(上海博 物馆藏)
1、二里头文化期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二里头文化遗址调查发现并发掘,工作持续至今。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的青铜爵
《狭流爵》
夏,青铜,高22.5厘 米,流尾全长31.5厘 米,1975年河南省偃 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 出土,河南偃师县文 管会藏。
青铜工艺
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 这些化学元素一般包括锡、铅和磷等,因合 金的颜色为青灰色,故名青铜。
整个奴隶制时期,也是青铜设计制造最 为繁盛的时期,世界各国文明都经历过青铜 时代。但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大量使用青铜 生产工具、兵器和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为基本 特征的。
一、青铜工艺的产生及铸造
(2)鼎盛时期青铜器的装饰
装饰纹样,主要内容有三种:饕餮、 夔龙和云雷纹。多以饕餮纹为主纹,云雷 纹为地纹,有时配以夔龙纹,少量器物以 夔龙纹为主纹。
[三]转变期
(西周中期—春秋早期,公元前十世纪—前六世纪)
依据标准器物,大概从西周穆王 (公元前930年左右)时期开始,青铜 器的造型、纹样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盂鼎>
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米。圆形,立耳, 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 部饰兽面纹。为康王时贵 族盂所作的祭器。传为清 代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 村出土。
内腹壁铸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康王对大贵族盂的训浩和赏赐财富 的命令。命辞突出宣扬天命,提倡德治,还记载了赏赐于盂的大批奴隶 (共1726人)的数字和土地、衣履、车马等物。
(3)装饰纹样:育成期的青铜装饰纹样较少,但有一个从 无纹样到注重装饰的过程。二里头器物很少装饰,到二 里岗时期开始出现装饰纹样。纹样的内容主要有兽面纹、 乳钉纹,纹样构成连续形式,单层装饰,或以兽面纹为 主题是其装饰特点。
《兽面乳钉纹方鼎》
1973年河南郑州出土,高 100厘米,重82.5公斤, 方形、两耳、四足,腹部 有带状兽面纹和每面三边 宽带乳钉纹构成,足上有 兽面纹。
2
青 铜 器 的 铸 造
①制范法
先用泥土制成铸件的完整模型,经过 焙烧,然后在表面贴泥片进行翻型,制成 泥范,就可用合金溶液进行浇铸了,冷却 后,即成青铜器。
曾侯乙墓编钟
②失蜡法:
此法在我国应用较晚。所谓失蜡法, 也称熔模法,即先用蜡做出要铸器物的形 状,然后浸涂泥浆至一定厚度,预先留出 浇口,泥模干后,经过焙烧使蜡型熔解流 出,然后灌铸铜液,冷却撤模后即为所要 铸的器物。
1、青铜工艺的产生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常识,思考为什么红铜会被 青铜所取代?
①质地: 红铜质地软,不易做大型器物和锋锐有刃器物 青铜质地坚硬,宜制大型器和有刃器
②熔点: 红铜熔点高 青铜熔点低,熔液流荡,铸浇时无微不人,与陶范 保持密合,能铸出特别细丽清楚的花纹。
所以我们说青铜工艺产生之前曾经经历 了了一个红铜工艺阶段,但很快被青铜工 艺所取代,原因是因为青铜相对红铜来讲 具有许多优点。


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里冈文化期的青铜器(部分)
育成期青铜艺术的特点:
(1)种类有:斝、爵、盉、罍、鼎、觚等。 (2)造型一般都很完整,规整对称,直壁器、平底器较多。
有的器体扁平,方中有柔;有的呈圆形,柔中寓刚器壁 厚,器体不大,趋于实用。器物的流、尾、柱、足底等 局部处理,既是实用要求又是美的加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