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课件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课件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抓住证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治病求本的核心——在复杂的病理变化中,善于透过
现象看本质,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并以有效的治疗 解决疾病的主要矛盾。
PPT学习交流
7
(二) 不治已病治未病
未病
健康未病态——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 潜病未病态——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质,代表疾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方面。
标——现象,代表疾病过程中居次要地位和起次要作用的方面。
正气为本,病因为本,先病为本,旧病为本,脏腑为本。
邪气为标,症状为标,后病为标,新病为标,肌表为标。
1.急则治其标 是在标病甚急,若不先治其标,就会危及生命或影 响对本病治疗时所采取的一种治疗原则。属于应急性治则,治标 之后,仍要从本治疗 。
PPT学习交流
12
三、基本治则
(一)扶正与祛邪
邪正之间的盛衰,决定疾病的虚实变化,又决定着疾病 的进 退。因此治疗疾病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恶双方力量 的对比,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
1.扶正 即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
则,主要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证。如气虚者补气,血虚 者补血。
异;持之以恒)。 三、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胃强则
强,胃弱则弱。调养方法有饮食调节(寒热适中,饥饱有度, 营养全面,清洁卫生),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等。
四、保精护肾:肾藏精气,为生命之本,为健康长寿之根本。
方法有节欲养精以益肾,药物补益肾之阴阳精气,食疗补肾、 导引补肾等。
PPT学习交流
治神方法——移精变气,劝说开导,解惑释疑、心理暗 示,情志相胜,导引吐纳等。
《灵枢·师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 以其便,开之以其苦。”
PPT学习交流
10
(四) 以平为期

健康——阴阳平衡
各脏腑组织功能协调一致 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
气血津液运行与代谢畅达调和 经气运行通利条达 体与外界环境和谐适应
二、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是从整体上把握治疗疾病的规律。如扶正、祛邪等,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治法——是在治疗原则指导下,针对具体的病证拟定的直接 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PPT学习交流
6
二、中医治疗观
(一) 治病必求于本 本——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对证的病
因、病性、病位、病势及邪正消长等内容的归纳综
三、延缓衰老:《内经》:“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
养生可延缓衰老的进程,尽享其天年。
PPT学习交流
2
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顺应自然: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的生命活动
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所以养生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二、形神共养:既要注意形体
的保养,又要注意精神的调摄。静以养神(清静养神,修性怡 神,气功练神);动以养形(适可有度,形劳而不倦;因人而
潜病未病态
治未病
有病早治 :早期发现
前病未病态 早期治疗
既病防变: 护正于未伤
传变未病态
祛邪于未传
PPT学习交流
9
(三) 治病先治神
神——精神、情志、心理。
治神——采用精神疗法(又叫情志疗法、心理疗法)。 它是通过医者的言、行、情、志等影响病者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 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
(二)避其邪气,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避其毒气”。 2.药物预防:用中草药预防传染病。
PPT学习交流
5
第三节 治疗原则
一、治则的概念
一、治则的含义
治则,也称治疗原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它 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治疗方法的 总则,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通指导意义。
1.重视调摄精神:保持愉快舒畅的良好心情,减少不良的精神剌激 和过度的情绪波动。
2.注意饮食起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生活保持一定的 规律性。
3.加强体育锻炼:适可有度,因人而异,持之以恒。“五禽戏”、 “太极拳”、“气功”、“易筋经”、“八段绵”等。
4.人工预防免疫: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使人产生免疫。
2.祛邪 即祛除邪气,排除或消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主要适用于邪气盛、正气未衰、以实为主要矛盾的病证。如攻下、 发汗、清热、散寒、消导、涌吐、化瘀等。
3.扶正与祛邪相兼 主要用于正气已虚、邪气仍实的虚实夹杂证。
具体应用时要分清主次,或扶正兼以祛邪,或祛邪兼以扶正,或 先祛邪后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 正”。
3
第二节 预防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意义
预防,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内经》:“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 成而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 锥,不亦晚乎。”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方针之一。
PPT学习交流
4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
第八章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
PPT学习交流
1
第一节 养生原则
养生的概念: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的意义:
一、增强体质:体质形成主要决定于先天和后天因素,
先天不足,可通过后天摄养和身体锻炼,以促使体质由弱变 强。
二、预防疾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养生可以保养
正气,提高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
疾病——阴阳失调
阴阳偏盛偏衰 脏腑失调 气血不和 升降失序 经气不利 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
PPT学习交流
11
以平为期——针对各种偏差加以调整——使阴阳失 调重趋于平衡。
西医治疗思路——消除病因,消除病灶,直接对抗, 补充替代。
中医治疗思路——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药物、针 灸、推拿等方法来调动、发挥机体“阴阳自和”的自 我调节机制,以期恢复阴平阳秘、内外和谐的生态平 衡。
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病理信息尚未到“显化”程度。
前病未病态——机体的病理信息已有所显露,但在临上
尚不能诊断其病证类型,疾病处于早期阶段,刚刚 呈现少数先兆症状。
传变未病态——某一脏腑已有病,根据传变规律及脏腑
相关法则,将要影响到其它脏腑发病而尚未发病状态。
PPT学习交流
8
健康未病态——未病先防——养生保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