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
若无余热余压发电机组设备转换效率,请使用当地平均火力发电效率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1
时间
20世纪初期 30-40年代 50年代 50年代 50年代后期 60年代以后 90年代以后 2010年后
火力发电
参数
低温低压 中温中压 高温高压
蒸汽压力 (兆帕)
~0.8-1.0 ~1.5-4.0 ~10 ~14 ~17-18 ~23-24 ~25-30 研制中
错误描述:填报了制气投入未填报发生炉煤气产出。 企业说明:发生炉煤气与焦炉煤气折标系数相近。 处理意见:按照实际产出产品填报,205-1表的折标系数可以根据实测 值填报。
错误描述:天然气填报了炼油及煤制油投入。 企业说明:天然气参与原料加工。
处理意见:一般来说天然气不作为炼油投入填报,请查询工艺。
投 入
原 煤(无烟煤 、炼焦烟
煤)、洗精煤
产 出
焦炭、其他焦化产
品、焦炉煤气
注意事项
炼焦产出的焦炭、其他焦化产品和焦炉煤气这三种能源品种是同时
产生的,应同时填报,不应出现只填报其中两种或者一种的情况。
炼焦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5
炼油
炼油及煤制油
原油或者石油制品经炼油装置,通过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裂化等方法加工生产各种石油制品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把固体状态的煤炭经过化学加工直接转化成液态烃类燃料, 如汽油、柴油等产品或化学原料的技术 。
若企业没有相关计量设备,余热余压发电需根据该发电机组设备转 换效率倒推余热余压回收量和消费量
常见问题
3 石脑油、润滑油、溶剂油、石蜡、石油沥青
石脑油、润滑油、溶剂油、石蜡、石油沥青不可作为能源加
工转换投入填报,但可填报能源消费和加工转换产出。
常见问题
4 煤矸石用于燃料的填报问题
煤矸石用于燃料需作为加工转换产出填报,不再作为回收利用填报 (此类企业需有洗煤加工转换工艺)
作为燃料投入到工业生产消费中
投入到火力发电、供热的加工转换过程中,产出电力、热力
常见问题
2 余热余压
指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多余的副产热能、压差能。这些副产热能、 压差能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回收利用(有余热余压回收利用 的企业多在冶金、建材、化工行业中)。 余热余压回收后只能投入到火力发电的加工转换过程中,产出电力。 余热余压的计量: 企业有余热余压计量设备,按照实际测量数据填报
煤气、高炉煤气、天然气、燃料
油、煤矸石。
产 出
热力
供热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2 供热
热电联产
若企业进行热电联产,需分摊用于火力发电和供热的能源投入量,分摊 方法有两种:
供热比法:
发电用能=全部投入能源×(1-供热比) 供热用能=全部投入能源×供热比 供热比为热电联产机组在统计报告期内供热量与总耗热量的比值
投 入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 煤)、洗精煤、焦炭
产 出
发生炉煤气
制气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7 天然气液化
指将气态天然气在液化装置内通过降温、加压转变为液态天然气的生 产过程。
投 入
天然气(气态)
产 出
液化天然气(液态)
天然气液化 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8 加工煤制品
指在不改变煤炭基本属性的情况下,将其加工成具有各种固体、液体 形态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
煤制油
炼油:原油、其他石油
投 入
制品 煤制油:原煤(无烟煤、 炼焦烟煤、一般烟煤、 褐煤)
产 出
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石脑 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 石油焦、石油沥青、其他石油 制品
炼油及煤制油 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6 制气
指煤炭气化的简称,指以空气、蒸汽等为介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 作用下,将固体形态的煤炭转换为气态燃料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
分类别加工转换过程的填报
205-2表中调查的加工转换八种类型:
火力发电 供热 原煤入洗 炼焦
炼油及煤制油
制气 天然气液化 加工煤制品
分类别加工转换过程的填报
1 火力发电
指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 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
能源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
主要内容
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的概念
分类别加工转换过程的填报
加工转换产出及回收利用的填报
我省平均加工转换效率
常见问题解答
填报中出现的问题
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的概念
1 加工转换
指为了特定的用途,将一种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或转换成 另外一种能源。
能源物理形态的变化,加工前后构成能源的主体物质的 化学属性和能量形态不发生变化。 能源化学属性和能量形态的变化,转换前后构成能源的
投 入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
煤、一般烟煤、褐煤)、
洗精煤、其他洗煤
产 出
煤制品(如型煤、水煤 浆、煤粉)
加工煤制品 填报示意图
加工转换产出和回收利用的填报
1 加工转换产出的填报
以下产品不可以填报加工转换产出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褐煤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 天然气、煤层气(煤田)、原油 城市垃圾用于燃料、生物质废料用于燃料、其他工业废料用于燃料 余热余压
投 入
褐煤)、其他洗煤、焦炉煤气、高炉煤 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燃料油、煤
产 出
电力
矸石、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废料、余
热余压
火力发电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1 火力发电
注意事项
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余热余压投入量为:
企业有余热余压计量设备,按照实际测量数据填报 若没有相关计量设备,余热余压发电需根据该余热余压发电机组设备转换效 率倒推余热余压的能源投入量
加工转换产出填报示意图
加工转换产出和回收利用的填报
2 回收利用的填报
可填报回收利用的能源品种: 高炉煤气 转炉煤气 余热余压 注意:除上述三个能源品种外,其他能源品种均不能填报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填报示意图
我省平均加工转换效率
205-2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汇总数据:
加工转换类型
火力发电 供热 原煤入洗 炼焦 炼油 制气 天然气液化 加工型煤 热电联产 炼焦与制气 总效率
2012年
39.55 77.39 89.96 91.75 95.67 78.51 88.59 88.55 45.29 91.56 74.02
2013年
38.5 79.7 91.9 92 38.5 79.7 91.9 92 42.1 92 82.6
常见问题
1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
指炼铁、炼钢过程中从炉顶逸出的可燃性气体,是炼铁、炼钢过程的 副产品。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回收后的主要用途:
错误描述: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填报了炼焦投入。 企业说明:煤气作为加热介质。
处理意见:作为加热介质不能算作加工转换投入。
错误描述:填报了热力产出未填报供热投入。
企业说明:该公司为热回收型清洁焦炉,所以没有热力的投入。
处理意见:若填报产出须填报投入,热回收应填入余热余压回收利用。
错误描述:煤层气(煤田)填报了加工转换产出。 企业说明:原煤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层气再次投入发电中。 处理意见:煤层气(煤田)是一次能源,不能填报加工转换产出。
洗煤企业产出的煤矸石用于本企业的工业生产消费,需填报煤矸石用 于燃料的加工转换产出、工业生产消费(若投入火力发电再填报火力 发电投入及电力产出) 洗煤企业产出的煤矸石如果外售,若买方将煤矸石作为能源使用(如 发电),则该洗煤企业需填报煤矸石用于燃料的加工转换产出;若不 作为能源使用(如制砖、铺路等),则不能填报加工转换产出。
能源加工
能源转换
主体物质的化学属性或能量形态发生了变化 。
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的概念
2 回收利用
指企业从排放的废气及其余热以及工艺过程的温差、压差等所含的能量 中回收并且利用了的能源量。
企业回收的上述能源量,投入以下三种用途,才能算作本企业的回收利用量: 作为燃料直接消费 作为能源加工转换投入
外供其他企业,并作为能源消费
供电煤耗 (克/千瓦时)
~460 ~390 ~360 ~324 ~300 280-290 223-230
超高温高压 亚临界 超临界 超超临界 超700℃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2 供热
指锅炉以水为介质将投入的能源转化为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和热 水,供生产或生活使用 。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 投 入 烟煤、褐煤)、其他洗煤、焦炉
投 入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煤、 一般烟煤、褐煤)。
产 洗精煤、其他洗煤、煤 出 矸石用于燃料。
原煤入洗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4 炼焦
煤炭焦化的简称,指将炼焦用煤按生产工艺要求配比混合,投入隔绝空 气的密闭炼焦炉内,经高温加热,使煤料发生热分解,最终生成焦炭、 其他焦化产品、焦炉煤气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错误描述:转炉煤气填报了加工转换产出。 企业说明:转炉煤气主要用于煤气锅炉以及轧制加热炉燃烧使用,产 生、消耗量均有计量。 处理意见:转炉煤气计量应填报回收利用。
谢 谢!
蒸汽温度 (摄氏度)
250-370 400-450 ~510-540 ~540 ~540-550 ~540-560 ~580-610 超过700
机组容量 (万千瓦)
小于5 ~10-20 ~20 ~30-60 ~60-100 ~100 ~100
电厂效率 (%)
约27 约33 约35 约38 约41 约44 约52-55
热产出量比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