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子文化与鳌峰书院有关内容
一、朱子文化介绍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及诗人,为北宋以来理学之集大成者,被尊为古代理学正宗,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后人将他视为儒学宗师。
由于朱熹一生绝大部分学术活动都在福建进行,朱子学形成于福建、成熟于福建,因此“朱子学”也称为“闽学”,福建也因此被誉为“海宾邹鲁”、“理学名邦”。
在福建灿若星河的文化史上,朱熹无疑是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星星。
作为福建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朱熹及其创立的“朱子学”是我省最具原创性和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是福建文化的标志,对朱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积极保护、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对于加快我省文化事业及我省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推进海西区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鼓楼区朱子文化遗址
(一)乌山题刻
朱熹一生多次来到福州地区,留下了不少弥足珍贵的遗墨。
在福州乌山天王岭“第一山”西南侧,朱熹用楷书题“清隐”两字,落款“晦翁”,字高36厘米、宽28厘米。
宋淳熙年间,朱熹避伪学禁时,再上乌山,在先贤石室池畔题刻有“石室清隐”四字,字径约30厘米。
与此同时,在乌山“道山祠”石壁
题草书“光风霁月”四字,字径约24厘米。
在观音岩上题刻了字径3米多的楷书“福”字。
一山四处留题刻,乌山可算是朱熹题刻最多的地方之一。
(二)鳌峰书院的历史地位
第一,福州历史文化特定高峰的标志物。
由于朱子理学的崇高地位,加上康熙皇帝赐额赐帑赐书的殊荣,鳌峰书院甚至是全国享有最高地位的书院。
对于福州城市而言,鳌峰书院更是其历史上占据特定文化高峰的标志物。
人们通常只注意到船政文化对近代福州人才群体崛起的影响,殊不知,在这之前,由于鳌峰书院的存在,福州的教育和人才基础,已经堪称全国楚翘。
第二,台湾文化寻根不可或缺的门径。
鳌峰书院对于台湾的影响,不仅仅是书院制度的影响。
由于台湾当时是福建属下的一个府,鳌峰书院还直接接收台湾学生。
所以,这所东南第一学府,还是当时台湾读书人心目中高山仰止的求学圣地。
第三,影响近代福建文化走向的重要环节。
鳌峰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弘扬朱子理学“明体达用”、“躬践力行”的学术传统,因此,鳌峰书院所标榜的文化价值观,作为福建文化从旧形态向近代化转换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环节,在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尤其值得深入研究。
而作为这种过渡性文化形态的一种标识,鳌峰书院的历史遗迹尤应值得福州人珍惜。
鳌峰书院故址,理应成为观照福州城市文化性格特征的重要遗迹,加以修葺和保护。
三、对朱子文化遗址保护的思考
书院遗址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它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建筑。
因此要多考虑让这些遗址满足社会的文化教育需求,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书院遗址所在地的文化内涵和生存的活力。
二是要让遗址贴近现代生活,服务并促进地方文化发展。
文化遗产最为珍贵的价值在于它的传承性,它应该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但是由于古遗址文化资源传承的社会环境的变迁,这一文化元素如何在民众之中以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发展下去,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中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书院遗址的保护利用,首先应该满足当地人群的需要,尽可能地为群众服务,而不是将书院遗址与民众隔离开来。
就目前状况看,书院遗址一方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一方面场地宽敞,容易公用,它们是文教中心的最好选址,可以依托它开展文教活动,读书、阅报、展览、游艺、议事、联谊、接待来客,而遗址本身也能在使用中避免凋零。
三是围绕书院遗址,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目前,国内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大都集中于国家级、省级文物单位,对层次比较低的书院遗址关注较少。
书院遗址可以作为贯穿古代建筑、历代碑文、楹联诗词、历史名人的核心,将其文化因素最大限度地揉进当代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中。
而对那些可以进行经营开发的书院遗址,也应探索新的模式。
在这一方面,安
徽省池州杏花村古遗址保护采用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产业化运作”经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要加强对文化遗址的发掘保护,扩大宣传和展示,充分发挥其陶冶作用、教化功能和社会效益,在缜密论证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将文化遗址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