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记录管理制度

批记录管理制度

批记录管理规定
CJ/QTGD31-2015
目的:规定批生产记录的制定、填写、流转、整理、归档。

以规范批生产记录的流转过程,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及与质量相关的情况,避免操作的随
意性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范围:所有产品的批记录。

责任人:操作员、车间主任、生产部部长,QA、QC、质量保证部部长。

规程:
1.原则:
1.1 批记录应根据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内容设计编写,应能体现产品特点。

1.2 批记录应具有质量的可追溯性。

通过记录,可以了解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质量情况。

1.3 每一个批记录只能对应一种产品。

1.3 批记录的填写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整、书写工整
2.批生产记录的组成部分
注塑粉碎参料记录、注塑监控记录、模具验收记录、首检记录、巡检记录、交接班记录、清洗记录、清场记录、成品清拣及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成品检测记录、小批号记录。

3. 批生产记录的制定、审核、批准、下达
3.1 生产部、质检部根据《生产工艺规程》、《长江盖业管理规定》制定科学的详细的批生产记录。

3.2 产品批号编制原则是:产品生产的年、月和生产订单号,例如1210145,12为2012年,10为10月,145为生产号。

3.3 生产过程中批记录都必须填写好记录人,质检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对批生产记录审核后并本人签字,不得出现代签。

3.4生产部经理根据生产总监批准的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作业指令,同时下发批生产记录,填写批号,批量,根据生产工艺规程中的物料消耗定额标准,确定各物料领用量等。

4.批记录填写
4.1原始记录应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车间主任审核并签字。

4.2产品的质量由质检员根据内控质量标准检测,设备检测(如开启力,撕拉力)的打印数据直接粘贴并记录测试人和打印日期;其它检测项目也须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并质检部长审核签字。

4.3 必须按操作顺序和时间依次填写,不得提前或拖后记录,且应保证记录及时,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4.4用圆珠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得用铅笔填写,且须保证字迹清晰、书写端正。

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记录,确需修改时,修改人应将错误内容直线划去后在上方重写,并签字和日期。

4.5按表格内容填写齐全,不得有空项。

确有空时,应在空格内划斜线表示;内容与前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 //”或“同上”表示。

4.6品名不得简写。

4.7与其它岗位、包装或仓库有关内容的原始记录,应保证其一致性、连贯性。

4.8操作人、记录人、审核人应填写全姓名,不得只写姓氏。

4.9 填写日期一律按年/月/日,如7月1日或7/1,不得写成1/7等其它形式。

填写的时间统一填写格式,白天填写07:00-19:00,晚上填写19:00-07:00。

5.批记录的流转
5.1各工序接到产作业指令和批生产记录后,携带生产作业指令和批记录至仓库填写领料单领用指定的物料。

5.2各工序生产完成后,由车间主任将填写后的批记录整理,清点无误后交给质检部审核。

5.3由质量部负责将QC出具的检验报告,QA的生产监控记录交质量部经理审核。

5.4批记录的归档保存:由质量部将每批生产记录附上封面编写好页码装订成册审核后的完整的批记录交档案室归档,保存期为有效期后一年。

6.检查考核
6.1 QA负责产品批生产记录的检查、审核和定理。

6.2根据编号检查是否有缺页,检查记录填写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对不符合填写要求的,应将原始记录退回,由填写人更正。

检查人将每次检查结果记录整理后,于每月28日报QA主管。

6.3产品批生产记录对不符合填写要求,传递不及时,检查不合格,传递丢失,要进行罚款并追究责任。

7.培训:
7.1 培训时间:0.5小时
7.2 培训部门:生产部,质量部
7.3 受训人员:生产部所有人员、QC、QA检查员、档案管理员。

编制:审核: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