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批记录编制管理制度
3.3.复核人:生产部技术主管负责对批记录的复核并签名;
3.4.确认人:生产部部长签名确认后,交质量部终审;
3.5.终审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对批记录实行签名终审;
4.内容
4.1.定义:记录一个批号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原辅材料与所进行操作的文件,包括制造过程中控制的细节,即为批记录;
4.2.批记录作用
4.2.1.每批食品均应有一份反映各个生产环节实际情况的生产记录,该记录可以准确地反映生产中各个工序的任务、完成时间、批次、物料、操作、数量、质量、技术数据、操作人、复核人等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质量保证人员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情况;
题 目
生产批记录编制管理制度
制 定
部门审核
质量部审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定时间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 准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部
1.目的
建立批记录的编制规范,使批记录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2.适应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司各产品批记录的编制。
3.职责
3.1.编订人:车间(工段)由车间工艺员负责收集有关原始记录及凭证;
3.2.初审人:由车间工艺员对本车间批记录进行初步串联审查,并签名,跨车间的串联审查由技术主管组织多个工艺员按上述要求联合审查;
4.3.4.原辅料、中间体、成品的检测结果、结论和签字;
4.3.5.偏离工艺规程及采取的特殊措施情况;
4.3.6.最后批收率;
4.3.7.加盖批号的标签等;
4.3.8.操作人员及岗位复核人员的签字;
4.4.编制方式:
4.4.1.设置批记录目录, 按目录顺序收集,不得缺页。
4.5.采用各工序原始记录按产品形成的自然顺序组合装订成册。
4.2.2.为质量部进行批质量审计,确定成品是否放行,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
4.2.3.提供对有缺陷的产品或用户投诉的产品进行调查与追溯的证据和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确认是否应该收回整批食品;
4.2.4.以批记录为依据,可以对食品进行回顾性评价,用数理统计法对数据
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
4.2.5.为回顾性验证提供信息;
4.3.编制内容
4.3.1.生产品种的一般情况,如品名、批号、规格、数量;
4.3.2.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卫生管理及清场结果,如清场及清洁情况;
4.3.3.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操作步骤,包括生产方法、作业顺序、作业时间、生产结果等,如按处方投入的物料名称、数量、批号;回收或返工材料加入的数量及鉴别号;使用的主要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