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一、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
1、初步形成
2、快速发展
(1)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经济会议提出,没有建立央行的国家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了的要加强央行独立性,共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2)“二战”后,为了恢复经济、稳定金融秩序,各国在对中央银行加强控制的同时,也强化了央行的权力与责任;
(3)这一时期成立的央行大多借助政府力量,借鉴他国以往的经验,从而使其全面、直接地具有央行的特征,亚洲和非洲国家央行的普通设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全球的普及。

3、最新发展
(1)各国央行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
(2)出现了中央银行监督与货币政策相分离的趋势;
(3)区域性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趋势;
(4)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潮流中,伴随着各国金融市场不断融合,各国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正日益趋同;
(5)在国际经济协调中,各国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代表。

二、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结构比较
1、组织形式比较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设立一家中央银行,全面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由若干家银行机构共同组成中央银行体系。

(3)准中央银行制度: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部分商业银行执行央行的职能。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由地域相邻的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央行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2、机构设置比较
(1)内部机构设置:是根据其担负的任务,包括货币政策的制定、业务往来、金融监督等,
按照精简、高效、协调的原则设置的。

主要包括:
①职能部门(主体);
②提供咨询、调研与分析的部门;
③保障和行政管理部门
(2)分支机构设置,可分为三类:
①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②按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③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3、权力分配比较
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主要表现在金融政策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其中决策权是核心。

(1)金融政策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是合一的;
(2)金融政策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分别设立、分别行使;
(3)三权分设,交叉行使。

4、资本所有权比较
(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2)股本由国家和私人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3)全部股份为非国有的中央银行;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跨国中央银行。

无论哪种类型的央行,都是由国家通过法律赋予其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资本所有权的归属已不对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地位、作用等发生实质性影响。

三、各国中央银行职能比较
1、各国中央银行职能的共同特征
(1)传统的职能
①发行的银行;
②银行的银行;
③政府的银行。

(2)现代观点
①服务职能;
②调节职能;
③管理职能。

(3)具体职能
①制定货币与信贷政策;
②作为政府的银行;
③管理、平衡本国外汇储备及国际收支;
④监管金融体系;
⑤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决策上提供咨询;
⑥经营银行券和硬币的发行;
⑦作为本国出席国际金融会议的代表。

2、发达国家中央银职能的特征
(1)中央银行体系是在商业银行和金融体制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为央行职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想的货币政策传导者;
(2)央行在商业银行高度发展后自然产生,二者职能由合一到分离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化);
(3)央行在与一般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离与分立过程中,逐渐地由简单的中介人成为万能的垄断者;
(4)央行是国家干预、控制和调节国家经济的重要工具;
(5)主要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节职能。

3、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职能的特征
(1)同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央行职能正在发展之中;
(2)相当多国家央行的职能强调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储蓄,促进金融机构发展;
(3)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职能的多样性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体制的多样性特征,表现在既有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又有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4)加强外汇管理,平衡国际收支仍然是央行的一大任务。

四、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比较
1、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工具
①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③直接信用控制: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④间接信用指导:央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2、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比较
(1)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特点
①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国家被赋予不同的内容;
②不同的历史时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点不同;
③各国越来越倾向于放弃直接的信贷控制手段;
④各国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方式、侧重点和频繁程度有很大差异。

(2)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特点
①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使用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信用配额、利率限制);
②在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更为重视存款准备金制度;
③发展中国家正努力创造条件,使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效力;
④在保留直接信用控制的同时逐步引进间接工具,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五、各国中央银行主要业务比较
1、业务的共同特征
(1)中央银行业务的高度垄断性;
(2)中央银行业务的非利益诱导性;
(3)中央银行业务的最大流动性(调节经济需大量资金);
(4)中央银行业务的无偿性(中央银行的存款不支付利息);
(5)中央银行业务的强制性。

2、负债业务比较
(1)货币发行业务的比较
①垄断发行制度: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

②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发行纸币必须以金银、外币等为发行准备,建立某种准备制度,不能滥发货币。

(2)存款业务比较
①代理国库
第一,独立金库制。

政府自设金库,资金收付和帐目管理均由财政部负责。

第二,委托保管制。

政府在央行内设有国家金库,所有预算收入委托银行保管,但不同银行资金混淆。

第三,银行存款制。

国家金库资金全部存入中央银行,政府需要支付时,以开支票的方式提取。

②集中存款准备金
第一,美国。

1972年前按地区类别制定准备率;1972年后按存款额制定准备率;1980年后所有存款银行,不论是否为会员,都须按规定准备率缴纳准备金。

第二,日本。

不同金融机构采用不同的准备率,对不同金额存款采用不同的准备率。

第三,德国。

根据存款的不同类别、银行的不同类别规定了不同的准备率,而且可以将某些负债计入准备金。

3、资产业务比较
①货款业务
第一,贷款对象:商业银行、政府
第二,贷款种类:信用放款、担保放款、抵押放款、贴现放款。

②证券业务比较
第一,证券买卖方式:真接买卖、附有回购协议的买卖。

第二,买卖证券品种:以国债居多。

第三,证券交易市场:场内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