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犯姓名:本庄繁
战犯简介:本庄繁(ほんじょうしげる1876.5.10—1945.11.20),日本兵库县人,陆军大将(1933.4),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侵占东三省的关东军司令。
二·二六事件时因替叛军说情而被昭和天皇解除职务。
日本战败时作为甲级战犯嫌疑而自杀。
战争罪行:
1、制造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冯玉祥组成国民联军,与张作霖的军队在平津一带不断作战。
奉系军队属下的渤海舰队企图掩护陆军在天津登陆,被国民联军击退,此时本庄正在任在日本驻华武官期间。
张作霖想到了本庄繁,两人一拍即合。
当晚,本庄繁急电日本参谋本部,请求日本军舰掩护奉系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
狡猾的日本人感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很快给予回复,表示全力支持。
他请求日军派遣军舰,联合张作霖的军舰驶抵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阵地。
被击溃后,日本政府以国民军击伤日本军舰为借口,纠合美、英等八国列强,向中国北洋军阀执政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于是就有大沽口事件的爆发。
本庄繁一手制造了" 大沽口事件" 。
他由此受到军部首脑的赏识,很快就昭和2年(1927年)3月,晋级为陆军中将,此时他还不到51岁,1928年2月被任命为第十师团长。
2、九一八事变
本庄繁1931年8月1日任第9任关东军司令官,接替菱刈隆。
当天,本庄繁与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石原莞尔中佐等人拜谒了天皇。
8月15日,本庄繁在东京与前任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进行交接后,便前往设在旅顺的关东军司令部。
9月2日至5日,关东军还加紧进行了针对偷袭沈阳城的一系列军事演习。
9月18日,满洲事件爆发,这个事变,做计划的其实是关东军参谋坂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
作为司令官的本庄虽然也叫嚣占领,可是没有证据说明他知道这个计划,之前一直蒙在鼓里。
直到事变发生,关东军开始进攻北大
营了他才接到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岛本正一大队长的电报。
按照日本陆军刑法,未经许可向外国开战是死罪。
所以本庄繁对是否扩大进攻犹豫不决。
后来在参谋们的说服下他同意了石原的作战计划,9月19日凌晨2时,本庄繁立即发出了关于“部队迅速向沈阳集中,进攻沈阳、占领营口、安东”等8项命令,19日中午12时许,以本庄繁为首的关东军司令部从旅顺移驻沈阳,以便指挥日军向东北全境发动全面进攻,将所谓的“沈阳事变”迅速扩大为侵占整个东北的“满洲事变”。
并在当天以“大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的名义四处张贴所谓的“安民告示”。
19日午后5时40分,本庄繁给日本军中央打电报说:“事态既已发展到如此地步,便应趁此大好时机,先令我军积极维持整个满洲之治安,是为至要。
为此,需要平素编成的三个师团的增援,而未来对此所需之经费,则可确保由满洲负担。
”本庄繁这番话表示说明了关东军从一开始便要军事侵占整个中国东北。
9月21日,本庄繁又不等请示日本军部,便擅自作出决断:命令第二师团向吉林省城吉林市进犯。
当时东北张学良手下的各个军阀们根本无心抵抗,纷纷附逆投降。
结果不到4个月的时间东北沦陷。
3、建立“满洲国”
关东军在武力侵略得手后,本庄、土肥原、板垣等人按照事先的计划立即着手制造傀儡政权,1931年12月15日,本庄繁命令在关东军司令部机关内,成立关东军统治部,以驹井德三为部长,代替原第三课,统治部下设行政、产业、财务、交通、交涉五个课,本庄繁也从一个单纯关东军司令官而成为具有殖民统治者的双重身份。
日本几十年来对中国东北的领土野心,终于经本庄繁之手得以实现,日本朝野上下称本庄繁为满洲“建国之父”。
历史事实充分证明本庄繁就是发动九一八事变,指挥日军侵占东北,炮制伪满傀儡政权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本庄繁在任期间,关东军以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及片仓衷等少壮派军人为代表的实权集团,主要依靠“满铁”及其法西斯组织“满洲青年联盟”、“大雄蜂会”。
因此,本庄繁任关东军司令官期间,被日本政界、史学界等评价为:具有强烈主张实行国家主义的色彩。
在1931年12月8日的关东军参谋部第三课制定的《满蒙开发方策案》中,还出现了“不容许所谓资本家垄断经济利益”的字样。
关东军某些主张和作法,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日本财团、政府,乃至军部的不安。
1932年6月26日,时任日军第十师团师团长广濑寿助对此评说:“(关东军)参谋们年少气锐而富于理想,招致了急进的坏影响”。
另外,由于关东军侵略得手后,作了极为乐观的估计。
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高涨,打破了关东军的乐观预料,受到冲击的关东军不得不重新考虑。
例如,原认定依靠伪参议府的方式,是难以彻底实施日本的殖民统治,而改变为“总务厅”为中心的统治方式。
所以在本庄繁任期的末期,迫于日本统治集团的压力和更好地进行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关东军对其政策有所修正。
1932年7月,本庄繁任军事参议官,关东军司令官由武藤信义接任。
与他一起调离的还有
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
1933年4月6日任日本天皇裕仁的侍从武官长,6月19日晋升为陆军大将。
1934年4月29日授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功一级金鵄勋章,1935年12月26日被列为华族,授予男爵。
在日本陆军中参谋和主官的关系就是这样。
仗打好了大家一起加官进爵。
仗要是打输了主官肯定要倒霉,而参谋一般没什么事。
这次满洲事变算是走运,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与坂垣征四郎、石原莞尔成了满洲英雄(由于板垣和石原在事件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日本民众的一致叫好,日本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的名字就是在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这几个本来是触犯了陆军刑法的家伙一下成了大功臣。
4、二·二六事件与退役
不过好景不长。
1936年发生了二·二六事件,一夜之间数位重要人物被叛军所杀。
皇道派们要求“清君侧”,罢免那些妨碍天皇亲政的腐败高官。
裕仁得知后非常恼火,说“杀了多年来为我服务的股肱之臣,不可饶恕”。
本庄因为他的女婿山口太一郎大尉也卷进了叛乱活动。
在裕仁面前为皇道派频频说情,遭到严厉斥责。
最后裕仁放出话来,说军人要是不顶用,朕将亲自率近卫师团镇压叛乱。
最后叛乱被镇压,本庄也于同年4月22日因迫于压力灰溜溜地转入了预备役。
他在日记中详细地记载了226兵变的过程和天皇的态度。
退出军界后曾任伤兵保护院总裁,军事保护院总裁,枢密顾问官,补导会理事长。
1936年11月,本庄繁充当“媒人”角色,开始为溥仪之弟溥杰在日本公卿华族出身的女子中择偶,不顾溥仪对此举的反对,终于促成了这桩政治谋略婚姻。
然后,不到一个月,日本殖民当局便迫不及待地炮制出:可由帝弟之子继帝位的“帝位继承法”,其用心正如溥仪所言:“关东军要的是一个日本血统的皇帝。
”1942年,伪满“建国”十周年时,本庄繁以“满洲会”会长身份来长春参加所谓的庆祝活动。
1945年5月19日,他出任枢密顾问官。
这个被日本军界称为“厚道老头儿”的本庄繁,由于执行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扩张侵略政策有功,先后获得全部八个等级的“旭日”勋章和最高的“瑞云”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