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追逐高额利润。资本投入的首要目标是赚取利润。除了贸易支付和政府间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其他类型的国际资本流动都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哪里能获得高额的利润,资本就流向哪里,尤其是长期资本的流动,更是如此。
2.国际风险因素。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安全性,即资本在任何地方投入都应考虑到资本本身的风险。国际风险是指跨越国境从事信贷、投资和金融交易可能蒙受损失的风险。投资者在进行国际投资时,风险因素分析是投资评估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在收益率相同时,总是愿意握有风险较小的资产;在风险相同时,总是追求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式,这是风险—收益关系之间的最一般的选择。
1.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2.简述垄断优势理论。
3.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
4.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tephen Hymer)首先提出,并由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前提的,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国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具有某种垄断优势或特权,因而可以比投资所在国当地的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些垄断优势大致可分为无形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和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
3.汇率和利率因素。利率和汇率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两大经济杠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汇率的高低与变化改变了资本的相对价值。此外,国际收支的状况也会通过汇率对资本的国际流动产生影响。
4.经济政策因素。一国政府为了吸引或控制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大。另外,一国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也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手段:PPT
本次课预期学习成果
预期学习成果
要求程度
评价方式:
作业/测试/报告/提问/小论文
掌握政策制定依据
掌握
作业
各种贸易政策和相关理论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一方面国际剩余资金供给充裕,另一方面国际资金需求旺盛,这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原因。国际资本流动具体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国际经济时
教学课
(勾选其中一种)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习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1)资本国际流动理论;(2)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教学重点:
资本国际流动模型、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Backley)和卡森(M.casson)等人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市场内部化是指不完善的外部市场(external market)无法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和产品,造成了中间产品(如原材料、半成品、技术、知识、经验等)交易的低效率,为了提高交易效率,跨国公司通过其有效的组织手段——行政结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如果世界是稳定的和可以预见的,国际借贷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类福利增长。这里以两个典型国家为考察对象,本国代表一个获利机会较多但缺少资金的国家,外国代表一个拥有丰裕的资金但国内缺少投资机会的国家。用图6.1来说明两者间资金流动的经济效应。
图6.1国际资金流动的经济效应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H.Dunning)于1976年提出的。他综合上述各种理论的观点,抽象出三个最基本的决定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2)区位优势(location);(3)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即所谓OLI模式。
课后小结:
二、内部化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用结构性市场的不完全性说明,一个某方面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不能通过市场来交易它的垄断性产权,因此以对外直接投资替代市场交易。这一理论解释了两国(或地区)的跨国公司的相互投资行为,但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在知识产权方面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更多的是出口产品,而只有很少的对外直接投资。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在上述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优势和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因此,前者是从国家特征出发考虑问题,后者是从企业要素拥有特征出发考虑问题。上述理论虽然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原因,但它们不能说明为什么有些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又没有完全放弃出口贸易和许可贸易的形式。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特点是把国家要素特征与企业要素特征结合起来,把国际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和许可证安排等形式结合起来考察,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