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美国 SL SL’
5.0 100
SL’
SL
100 移 民 成 本 2.0 4.0
c
d
a
1.0
b
e
DL
450 500
DL
劳动力
200 250 300
劳动力
• • •
劳动力自由流动前:墨西哥:就业量500,均衡工资1.0;美国:就业量 250,均衡工资5.0 劳动力自由流动:墨西哥 100 美国 劳动力自由流动后:墨西哥:就业量450,均衡工资2.0;美国:就业量 300,均衡工资4.0
6.1.2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 假 设: • 墨西哥——劳动力充裕、人均收入低、具 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米)的比较优势、 出口大米、进口钢铁 • 美 国——资本充裕、人均收入高、具有 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的比较优势、出 口钢铁、进口大米
图6-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益变动
墨西哥
工资(元) 工资(元)
• 二、 人才流失 高级人才迁移迁移到其他国家会导致 “智利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 才原居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丧失。 当然,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 不完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 会割断,有可能回流。
• 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
6.1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
6.1.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概况 • (1)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性质和方向 形式:移民 外籍劳工 形式 移民和外籍劳工 移民 外籍劳工,前者指到别国定居,最终成为该 国居民;后者指在别国临时工作; 性质:到美、加和澳大利亚等地多是永久性移民 永久性移民;到日本、 性质 永久性移民 欧洲和中东多是外籍劳工 外籍劳工; 外籍劳工 方向: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口少的国家;从工资低的发 方向 展中国家流向工资高的发达国家。 • (2) 世界移民史及现状(三次浪潮) • (3) 中国移民史
• 6.1.3 移民的其他外在成本和收益 • 一、 财政影响 对移民输出国而言:各项税收以及兵役义务 的损失可能会超过移民移居国外而减少的公共服 务成本—征收移民税 移民税; 移民税 对移民接受国而言:移民享受的公共福利的 费用可能少于,也可能超过他们交纳的税收—反 对非法移民(美国加州1994年的187号提案)
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 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 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降低商品价格、规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纵向渠道:指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生产过程在别国投资设厂, 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既有利于利用别国的廉 价劳动生产力和资源,又保证了生产上的连续性,从而促进了 全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介 绍
• 在前面的章节中都假定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 但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要素流动是除了国际贸易 外各国经济交往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 本章主要介绍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国际 流动的基本情况,这两种要素的国际 与商品流动的关系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转自世界银行与高盛公司,2004.7.15
中国吸引FDI的情况
图4-3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引资情况 700 600 ( 美 ) 亿 元 500 400 40% 300 200 100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实际利用外资 FDI FDI所占比例 20% 0% 40% 59% 79% 71% 79% 76% 70% 69% 78% 77% 94% 100% 80% 60%
中国近年来向北美地区的移民情况
8 7 6
(万人)
6.56 5.4
5 4 3 2 1 0
2.48 2.51 2.58 3.21 3.18 3.3 2.87 1.39 1.04 1.25 3.89 3.55 1.97 0.19 0.44 0.19 0.26 0.28 0.8
4.17 4.11 3.69 1.85 1.33 1.75 1.98
资料来源:Business Week,July 15,2002
6.3.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了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
一、跨国公司促进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 当前,国际贸易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 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三分之一在国 家与国家之间进行。即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 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多。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各国 FDI占GDP的比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国家或地区 FDI/GDP(%) 国家或地区 FDI/GDP(%) 16.8 4.1 老过 越南 10.1 3.9 德国 柬埔寨 9.5 3.7 英国 匈牙利 9.1 3.3 加拿大 法国 9.0 3.0 捷克 澳洲 6.9 2.9 新加坡 美国 6.4 2.8 西班牙 泰国 5.9 2.3 波兰 墨西哥 5.5 2.3 巴西 菲律宾 5.2 2.0 智利 韩国 4.9 1.2 马来西亚 意大利 4.2 0.7 中国 印度 4.1 0.2 阿根廷 日本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美国
加拿大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向北美地区的移民大幅增加,主要由三个因素:1. 台湾和香港的经济起飞(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增加);2.政治冲击波(台海危 机、97回归等);3.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
二、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通过FDI方式将资本从收益率低的国家转移 到收益率高的国家,使资本在全球的配置更有效率; 跨国公司在各国的分公司不仅为所在国带来了资金 和就业,还带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市场, 是生产资源的转移,不是单纯的货币转移; 跨国公司的业务还促进了各国银行、保险、证券、 会计等金融服务部门的国际化进程。(外部融资大,是内部融
• • • • •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墨西哥移民:净收益≥b+e (这部分收益归谁?)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 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 界总体上获得收益
跨国公司世界超级10强(2002.5)
排名 公司 市值(亿美元) 公司 销售额(亿美元) 3094.6 2178 1 通用电气 沃尔玛 2757 2134.9 2 微软 埃克森美孚 2712.3 1753.5 3 埃克森美孚 通用汽车 2409.1 1742.2 4 沃尔玛 英国石油 2230.4 1624.1 5 花旗集团 福特汽车 2167.8 1360.7 6 辉瑞制药 戴姆勒克莱斯勒 1945.5 1352.1 7 皇家荷兰壳牌集团 皇家荷兰壳牌集团 1921.2 1259.1 8 英国石油 通用电气 1869.4 1217.2 9 强森药厂 丰田汽车 1846.7 1129.7 10 英特尔 三菱商事 排名 公司 利润(亿美元) 公司 股价利得 151.1 Autozone(汽配连锁) 1 埃克森美孚 148 142.8 Expedia(在线旅游) 2 花旗集团 138 141.3 3 通用电气 安泰人寿保险 105 108.5 4 皇家荷兰壳牌集团 默霍克工业公司 105 98.8 Office Depot(办公家具) 5 英国石油 100 85.7 6 菲利普莫里斯 微芯公司 95 77.5 7 辉瑞制药 超价商店 94 77.2 8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 89 77.2 9 微软 帝国烟草公司 87 72.8 10 默克 牛津保健计划公司 76
6.3 跨国公司
6.3.1.跨国公司概论 一、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NCs)是指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国家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 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联合国跨国 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的三要素:(P216)
第一,本质上是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 第二,其管理决策着眼于全球,尽管它的管理决策机构的设立主要以 某国或某个地区为主。 第三,其经营范围很广,从研究与开发、原料开采、工业加工到批发、 零售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了它的经营范围。
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
r
F A国 B国 M E
r
r3
N G VMPKA OB
r2 r1
OA VMPKB
r2
C D 图6-5 国际劳动力迁移的产出和福利效应
资本CD从A国转移到B国,使两国利率均为r2,这 使得世界的总产出增加EGM,其中A国得到ENG,B国 得到EMN。B国的总产出增加ECDM,其中外国投资者 获得ECDN,余下EMN作为B国国内的净所得。
二、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 1.为了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率 • 2.降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运输成本 • 主要靠企业间贸易行为的内部化和生产合 理布局来实现。(1)投入品内部化解决厂 商间的利益冲突;(2)研发和技术转移内 部化解决技术的定价难、交易成本高和技 术外溢问题。(3)生产靠近原料产地、消 费市场以及资源丰裕地等可降低成本。 • 3.绕过贸易壁垒
6.3.2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