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资料
建安诗人通过饮酒,倾吐出慷慨悲凉 的生命之歌。 酒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 我的手段和工具。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格调慷慨悲凉, 深沉雄壮。
它表达了曹操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抱负, 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 虽然诗人感慨生命有限,但并不让人 觉得消沉, 究其原因,乃在于他的“对酒当 歌”——正是酒力的烘托,使诗人的 慨叹得以升华。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 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 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 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 就是“酒”。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 得上“名士”的标准。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 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 便可称名士。”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 程度。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 充分的发挥。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 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 何颓废之处。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 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 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 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 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还有一首诗也不得不提,那就是杜甫的《饮 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 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 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 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 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 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 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 然,高谈雄辨惊四筵。这首诗将各具神态的 饮中八仙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生动传 神。这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借助于酒,在 醉中获得的最大的自由,可以“天子呼来不 上船”。
且不说李白的《将进酒》、《把酒问 月》、《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 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 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 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劝 酒》等一系列咏酒诗, 即使那些并非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 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李白与酒,有着特别的不解之缘。 酒使得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得以尽情 展现,也使得诗人笔下的诗歌更富有 激情和感染力。 李白一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佳话,与 之对应的,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诗。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第九讲
严欣
要 目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五、吟诗 读词 唱曲 说酒 六、诗酒诗选
一、 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 安文学,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 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 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 佳作。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而其中的刘伶、阮籍更是与酒有着莫 大的关系。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自称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还作了 《酒德颂》。 阮籍喝起酒来,能够一醉两个月。 之所以会这样,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社 会政治背景有关。
对他们来说,酒是逃避现实的最好工 具,醉乡是他们安全的港湾。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阮籍以酒买醉, 佯狂避世:“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 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 阮 籍传》) 他其实是以酒来显示自己狂傲不羁、 超脱世俗的名士之风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 到这一境界。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 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 获得暂时的解脱。 这正是陶渊明痴迷于酒、“期在必醉” 的根本原因。
历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积淀, 尤其是陶渊明诗酒结合的生存方式,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 陶渊明之后, 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 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 宋词中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渐渐兴盛起来。 宋朝的词酒关系和唐朝的诗酒关系比 较起来,也有了一些变化。 唐朝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 表现忧国忧民、重大题材的站主导地 位; 送带饮酒词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表现 词人的生活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 种种情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 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 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 时期,当是唐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 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 出来的。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 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 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宴,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 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晋末宋初的大诗人陶渊明,更是一个 能饮善诗的大家。 诗与酒,共同注解着他的作品和人生。 他以酒作为媒介, 将酒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 把饮酒提高到哲理和艺术的层次。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这样描述 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 其实他是在这“醉”的境界中,忘却 荣辱得失和人生的悲喜。 陶渊明所追求的是一种反朴归真、天 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