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生态学结课论文正文

森林生态学结课论文正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张靖晗农林经济管理140664130摘要: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

1998年全球气候达创纪录高温,1999年入夏以来,北大西洋两岸等中高纬度地区又出现了创纪录高温天气,人们深知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重自然灾害,这个现象已困扰人类良久。

本文在介绍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结合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关系,并给出应对策略,旨在引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关键词: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影响环境保护生态1 什么是全球变暖1.1 全球变暖的概念全球变暖一般指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危害到了人类的居住环境。

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的平均气温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很直观浅显的展示了全球变暖带来的直接影响,如世界上很多的冰河和雪山都在融化等。

1.2 全球变暖的形成关于全球变暖现象产生的原因,目前有多种理论,世界范围内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是由于人类及有关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排放过多以及大量地毁林所造成的。

在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戈尔用两条惊人相似的温度与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向我们揭示地球温度的升高,与二氧化碳浓度有直接关系,这些温室气体在空气中含量不到1%但如果没有他们,地球会比现在低30度,而大气的主要成分氦气(占78%)和氧气(占21%)对气候调节基本没有作用。

[1]人们焚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焚烧木材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同时破坏了森林降低了这些温室气体的吸收。

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1.3 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人口剧增因素、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森林资源锐减因素、酸雨危害因素、.物种加速绝灭因素、水污染因素、有毒废料污染因素、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1.4 全球变暖的发现十九世纪末,科学家斯德哥尔就通过计算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使地球升温。

但当时的人们没有认识到未来地球人口会成倍增加,也没有预料到资源的利用会呈直线上升,甚至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

1938年,对气候有着业余爱好的蒸汽动力工程师盖伊•斯图尔特•柯兰达证实了是人类在进行工业生产时使用的矿物燃料,释放了成败上万吨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在改变着气候。

上世纪60年代左右,科学家基林绘制出了持续不变呈上升趋势的二氧化碳曲线,证实了全球变暖可能性的发现。

此后全球变暖开始作为一个严肃的课题飞速发展,各种理论与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变暖的趋势已经变得极其明显,对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关注不再仅限于科学界,而是逐渐渗入公民意识中。

2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1 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各种生命系统、生物群落、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所形成的群落、这些生物与相应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所产生各类生态现象。

生物多样性具有进化意义及时空特征。

2.2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2.1 遗传多样性(亦称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

每个物种的基因数量相当大,即使是一个物种的个体之间,所含的基因亦不尽完全相同。

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基因是我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无中分化的基础。

因此,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须从不同的种群中取样,并有足够的个体才能够保留它的全部基因。

由于基因的多样性,在一个物种中就产生出衡量种群变异、亚种或者品种的种内概念。

2.2.2 物种多样性一类有机体在遗传特征上十分相似,能够交配繁殖出有繁殖能力的后代,这类有机体被称为一个物种,它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由于每个物种有其独特的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物种是其组成成员,并各自行使一定的功能,故认识物种是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

2.2.3 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生物和环境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体,就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有两个含义:(1)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不同;(2)一定的生理地理区域行政区域内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

生物多样性所含三个层次的内容紧密联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管理和建设,把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放在首位,才能有效的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具有巨大的直接价值,而且还为人类提供生态、环境服务,具有难以估量的间接价值。

2.3.1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首先,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人类食物的多样性。

其次,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药物来源。

生物多样性还提供多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食品加工业、造纸业、木材加工业及许多其他工业都以动植物为原材料。

另外,生物多样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2.3.2 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估量的间接价值,它形成并维持生命支持系统,形成和保护土壤,促进营养元素的循环,具有保护水资源、抗旱防洪、降解与净化污染物、调节气候的、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功能。

[2]3、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1 温度升高的影响全球的气温正在渐渐上升,过去的 300 年里,全球温度上升超过了 0.7℃。

在 20 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至少上升 0.6℃,政府间气候变化调查组(IPCC)的研究称,到 2100 年全球气温比1990年时至少要上升 1.4~5.8℃。

[4]下个世纪,气温上升的速度会更快。

这会导致动植物的地理分布、生理、生活周期、迁徙习性和栖息地发生改变,生存能力降低等。

最直接的,全球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升高引起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同时,气候变暖也会导致物候发生变化,春天提早到来,植物开花、卵孵化、产卵都在提早。

[1]许多迁徙的鸟类正在改变它们的旅行日程;也会使陆地气候带发生迁移,相对滞后的生物地带迁移容易使物种的种群大小及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导致部分种群的灭绝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消失。

[2]地质史上气候波动的周期远比现在生物经历的气温升高时间长,所以生物有适应变化的足够时间,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生物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这些变化,短期的气温升高会使适应性差的物种由于难耐“高温”而死亡、灭绝。

例如,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戈尔用曲线图说明鸟类下蛋,孵化出幼鸟的时间原本与毛虫生长的时间相重合,后由于全球变暖,毛虫生长旺季提前而幼鸟孵化时间跟不上;类似的还有迁徙的鸟类到达欧洲的时间太晚,以致其产下的后代错过了毛虫生长旺季。

以上,造成了幼鸟成活率降低。

这样,便危及到了鸟类的生存。

除此之外,随着温度的升高,带菌者的繁殖速度、数量增长和咬伤动物的次数也增加了,寄生虫的生长速度也会加快,传染期加长。

[3]这些对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很严重的威胁。

3.2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大陆冰川和极冰融化,在过去的100年海平面上升了0.1-0.2米。

20世纪,平均每年上升1-2毫米,预计1999-2100年,上升0.09-0.88米,比20世纪高2-4倍。

海平面上升首先要淹没沿海低平地,危及一些沿海国家或地区的存在,使人类活动的范围减少,迫使生物向新的生境迁移,很容易造成物种灭绝。

海平面上升问题对极地地区造成了极大影响,由于海冰的逐渐消融,依赖海冰休息、捕食和繁殖的北极熊,其生存首当其冲受到威胁。

在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提到,曾在近年发现有游行很远寻找坚实海冰的北极熊不幸淹死的事件。

除极地地区生境面临退化与丧失以外,热带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可能会造成印度红树林地区的消失,在其中还包括了现今尚存的几个大规模的亚洲虎栖息地。

此外,海平面上升引发盐水入侵的现象也使生境发生改变,引发物种迁徙或灭绝现象,生境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最直接原因。

[2]3.3 干旱化的影响全球变暖会导致局部地区干旱化,进而造成一系列后果。

例如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提到的云杉蚜虫在干旱的夏天更容易爆发,干旱增加了寄主的易感性和虫卵的孵化率。

定向的气候变暖促进病虫害向更高纬度和海拔迁移,扩大了病虫害发生的地理范围。

啮齿类和蚊子出现在更高海拔,从而把携带的传染性病害带到这些地区,危及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进而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干旱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由于这些土壤缺乏水分和土壤肥力,植物生产量大大降低,能供养的动物数量也锐减,许多个体由于饥饿而死亡,物种灭绝很容易发生,而个别物种的灭绝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又极易导致连锁型的灭绝事件的发生。

[2]3.5 全球变暖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根据最近的研究,在地球的历史上,气候变暖的时期往往会出现生物多样性增加的情况,而不是预想中的灭绝周期的开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正在发生的“生物大灭绝”速度会减缓。

以前的研究工作是通过清点每个门类中最早和最后出现的物种,并假设这些物种仅生存于那个年代,从而判断那个时间周期的生物多样性。

最近的这个研究纠正了从前的一些错误,仅仅选用人们熟悉的时间周期作为研究对象。

此外,与根据起源和灭绝时间假设生物生存的年代不同,这次研究仅仅计算了在每个周期内存在的物种数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人员仔细地调查、研究了过去54亿年的地球历史,发现当温度较高时,生物多样性也随之提高,而当温度降低时,生物多样性也会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