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香型酒生产工艺

清香型酒生产工艺


(2)大曲 大曲:清茬、红心、后火三种,按比例混合使用,一般清茬、红
心各占30 %、后火占40 %。
大渣酒生产用曲: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绿豆,通过1.2 mm 筛孔的细粉不超过55 %。
二渣酒生产用曲:大的粉碎成如绿豆,小的如小米,通过1.2 mm 筛孔的细粉不超过70 %~75 %。
2.润糁 红糁:粉碎后的高粱原料称为红糁。
(18~20 ℃),使原料颗粒分散,进一步吸水。 加量水过程,边打边翻拌,鼓风凉米查,用搅拌机进行拌醅,将
醅打散均匀,使颗粒和温度均匀。 将醅晾到入缸温度,冬季降到比入缸温度高2~3 ℃,其他季节
摊到与入缸温度相平,即可下曲。
5.下 曲
下曲温度:温度过低,发酵缓慢;过高,发酵升温过快,醅子容易 生酸。尤其夏天,料温不易下降,晾醅时间长,翻醅次数过多,易染杂 菌,发酵易产酸,影响发酵正常进行。
7.大米查发酵 发酵期为21~28 天,个别长达30余天。
(1)发酵温度和管理
发酵温度掌握前缓、中挺、后缓落原则。发酵前期温度逐步上升,到 主酵期顶温维持一段时间,后酵期温度应该缓慢降落。
前酵期:春秋季6~7天温度上升到顶温,冬季9~10天;夏季控制在5 ~6天。顶温:以28~30 ℃为宜,春秋季不超过32 ℃,冬季26~27 ℃。
高温润糁:蒸料前用较高温水进行润料,称作高温润糁。
润糁目的:让原料预先吸收部分水分,利于蒸煮糊化。
润糁水温:夏季75~80 ℃,冬季80~90 ℃;加水量为原料量的 55 %~62%,堆积时间18~20 h,冬季堆温能升到42~45 ℃,夏季 47~52℃。期间翻堆2~3次。如糁皮过干可补加2 %~3 %的水。
中挺期:达顶温后维持3天左右,温度不继续上升,也不迅速下降。 后酵期:酒精发酵基本结束,进入产香发酵期,温度开始回落,温度 下降以每天0.5 ℃为宜,到出缸时为23~24 ℃。 发酵周期长短与大曲性能、原料粉碎度等有关。发酵过程控制发酵温 度前缓、中挺、后缓落变化,为二米查发酵创造条件。
(2)发酵条件变化
潮 火:晾霉结束,开始进入潮火期,微生物大量繁殖,利用 产热带出曲坯水分,使品温升的较高,开窗排潮降温,从潮火期 开始,每天品温要“两升两降”,品温控制在30~45 ℃之间,利 用升温降温排湿,曲坯积累和保存各种酶系。潮火期3~4天,进 入大火期。
大火期:大火期曲坯内水分越排越少,曲房内出现干热,大火期 品温控制在30~42 ℃之间,时间3~4天,进入后火期。
产酒量上都存在差异,主要因制曲温度不同而异。
清茬曲:断面茬口呈青灰色或灰黄色,曲中无其他颜色掺杂 在内,气味清香舒适。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典型的高粱糁红色。无异圈、 杂色,具有曲香味。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
豆香。
2、大曲的功能特性 ——微生物多样性
可提供酿酒生产所需要的多种微生物体系。 ——酶系丰富
高粱:籽粒饱满,皮薄壳少,无杂质,无霉变。 壳过多,造成酒质苦涩,应进行清洗。 新粮:先贮存3个月,后投产使用。 2.原料粉碎
(1)高 粱 破碎成4~8瓣即可,通过1.2 mm筛孔的细粉占70 %~75 %,
粗粉占25 %~30 %。整粒高粱不超过0.3%。另外根据气候变化调 节粉碎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
6.大渣入缸发酵 第一次入缸发酵的糁称为大米查。 典型的清香型大曲酒采用地缸发酵。地缸系陶缸,埋入地
下,缸口与地面相平,缸与缸之间的距离为10~25 cm,大缸 装140 kg左右,小缸装70 kg左右。
醅入缸前,先清洗缸和缸盖,并用0.8 %的花椒水洗刷缸 内壁。
入缸条件:主要控制入缸温度和水分。
9.二米查发酵及其蒸酒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淀粉,继续将大米查酒醅发酵一次, 这叫二米查发酵。
后火期:曲坯品温控制在34~38 ℃之间,慢慢排出曲心水分,
品温不能太高或太低,以免产生烧心或窝心。
6.拆曲
折曲:后火期3~4天,即可养曲,几日后可出房。 制曲发酵时间:曲温降到近室温,曲块已经干燥,可拆曲 出房。一般清香大曲的培养期为25~30 d不等。
7.成品曲贮存
贮存:曲块拆出后,贮存3~4个月,称陈曲,再使用。 陈曲特点:长时间干燥贮存,曲中大量产酸细菌大部分死掉或 失去繁殖能力,曲变得比较纯,酿酒时酸度比较低;另外,经贮藏 后,酶活力会降低,酵母数减少,酿酒发酵过程,发酵温度上升比 较缓慢,产酒香味较好。
第三节 制酒工艺
一、制酒工艺 二、工艺操作
一、制酒工艺

加量水
高粱 大曲
清选 配曲
粉碎 粉碎
高温润糁 大米查曲粉
蒸煮 拌曲、糁
出甑 摊晾
大曲
配曲
粉碎
二米查曲粉
二米查发酵
摊晾
清蒸辅料 出缸酒醅 蒸 馏
丢糟
大米查酒 大米查发酵
蒸馏 二米查酒醅 二米查酒
出缸酒醅 加量水
清蒸辅料
二、工艺操作 1.原料清选
具有液化、糖化和蛋白分解等功效等。 ——风味成分复杂
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生丰富、复杂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酸、酯等 化合物,是白酒风味及其风味前体物质。
二.制曲工艺


曲母

原料
粉碎
拌曲配料 踩制成型 入仓堆积
仓内发酵
折曲
贮存
粉碎
进入生产
三、制曲操作规程 1.原料磨碎
原料:要求颗粒整齐,无霉变,无杂质,干燥。 除杂:粉碎前原料要除杂。 加水:加入5 %~10 %水,拌匀,润料3~4 h后,再粉碎, 粉碎成4~8 瓣。 粉碎度:未通过20目筛占50 %~60 %,通过20目筛的占40 %~50 %。
大米查入缸淀粉在38 %左右,水分在53 %左右。 水分:由入缸时的53 %左右逐步上升到72 %左右,其原因是发酵产 酒,同时产生大量的产物水,富集在酒醅中。 淀粉:逐渐减少,入缸3~7天下降很明显,与酒精生成成反比。 酸度:在发酵前期和后期产酸都比较明显。
(3)酒醅变化 色泽:发酵正常、成熟的酒醅成紫红色,有一定光泽度,用手搓
窄,市场主要集中在北方。
近年,又有上升发展趋势。
第二节 制曲工艺
主要内容: 一、大曲种类 二、制曲工艺 三、制曲 制大曲用大麦、豌豆为原料,制曲温度比浓香、酱香低,
不超过50 ℃,一般控制在45 ℃。 清香型酒生产用大曲分三种,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
曲(高温曲)。 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
二、典型代表
山西杏花村汾酒。
目前,除汾酒外,规模大一点的还有宝丰、衡水老白干、二锅头等 。
三、基本概况 背景:上世纪70年代前后,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白
酒75 %以上,但70年代后让位于浓香型白酒。过去曾盛销于华北、 西北、东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广大地区。
现状:山西杏花村汾酒 、北京红星 、北京牛栏山 、宝丰、衡 水老白干外,其他企业产品单一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消费面很
盖草及洒水:堆好后,用乱草盖上,保温保湿。可适量洒水以 保持湿度,水量以不流入曲堆为准。
晾 曲:入室后晾曲,使温度一致。 关闭门窗发酵。
5.发酵
入房晾曲、上霉:曲块入房后,上霉前品温晾至一致,然后 盖湿席子开始上霉。上霉期2~3天,品温不超过34 ℃。上霉时能 看到白色菌落即可,不必太厚,霉上好后,揭席开窗晾霉,要注 意“缓晾”,晾霉品温控制在26~32 ℃,将曲表面晾至利手、发 硬,晾霉期3~4天。
浆水呈肉红色。 香气:发酵正常的酒醅,起缸前能闻到拟苹果香气的乙酸乙酯为
主的香气。 偿味:成熟酒醅应该呈苦涩味。发酵过程酒醅由甜变苦、变涩。 手感:手掌握酒醅有不硬、不粘的疏松感。 走缸情况:如果发酵正常,发酵过程酒醅应下沉,下沉越明显,
出酒就越多,一般下沉1/4,大约30 cm左右。
8.出缸、蒸馏 发酵结束,将大米查酒醅挖出,拌入20 %~25 %(投粮量)的
8.大曲粉碎 贮存3~4个月的成品曲在进入投曲生产前要进行粉碎。 大曲粉碎:较其他大曲酒曲粉碎来讲较粗,大米查曲较粗,
二米查曲较细。 大曲粉碎细度会影响发酵升温的快慢,粉碎较粗,发酵时升
温较慢,有利于进行低温缓慢发酵;较细,发酵升温较快。 大曲粉碎的粗细,可根据气候变化调节,夏季粗,冬季细。
产酒上的差异
填充料,拌均匀,上甑蒸酒。 酒头:酒度75 %vol以上,含低沸点物质较多,口味冲辣,单独
接取存放或回醅发酵,摘取量每甑1~2 kg。酒头摘取要适量,太多 会使酒体平淡;太少会使酒暴辣。
酒头以后的馏分为大渣酒,其酸、酯含量都较高,香味浓郁。 当馏分酒度低于48.5 %vol时,开始取酒尾,酒尾回入下轮复蒸 或作打量水,回收酒精和高沸点香味物质。 流酒结束,大汽排酸10 min左右。 入库大米查酒,酒度控制在67 %vol。
白酒工艺学
大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黄永光
2010-11-09
第一节 特征及其典型代表 第二节 制曲工艺 第三节 制酒工艺 第四节 贮 存 第五节 勾 兑 第六节 包装出厂
一、特征
第一节 特征及其典型代表
以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甘润爽口。
清香型酒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相结合的主体香。酯量比浓香型、酱香 型低,主要突出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协调。
寒冷季节,可提高到13~15 ℃;
3~4月份可降到8~12 ℃;
5~6月份应尽量降低,比自然气温低1~2 ℃。 大米查入缸水分:以53 %~54 %为宜,不超过54.5 %。过少, 酒醅发干,发酵困难;过大,酒醅过湿,不疏松,影响蒸酒,酒味寡 淡。
盖 缸:入缸完后封缸,用清蒸谷糠沿缸口边撒匀,加上塑料薄 膜,再用石板或水泥板盖严。
蒸粮程度:红糁蒸煮后,要求达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 有高粱香味,无异杂味”。
另 外,有些蒸料时,红糁顶部覆盖辅料,一起清蒸,辅料 清蒸时间不得少于30 min,辅料清蒸后单独存放,当天用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