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五、混凝土作业指导书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施工准备 (1)工序质量经验收合格 (1)设备满足方案要求 (1)供水供电及原材料的保证 (1)5. 施工方法 (1)6. 工艺流程 (2)施工程序 (2)明挖基础验槽 (2)施工缝处理 (2)模板工程 (2)钢筋工程 (3)混凝土工程 (3)大体积混凝土 (9)高温施工 (10)冬季施工 (11)7. 主要机具及设备 (11)8. 劳动力组织 (11)9. 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 (12)质量控制要点 (12)实体质量 (12)缺陷处理 (12)10. 安全措施 (14)11. 文明环保措施 (14)1. 编制目的规范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过程施工工艺,指导混凝土结构施工。

2. 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 2003年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011版)《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200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3.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现浇结构的普通混凝土施工,不适用于水下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特殊混凝土结构施工。

4. 施工准备工序质量经验收合格了解天气预报,避开不利于混凝土浇筑的天气,或准备好应急措施。

浇筑前的检查包括明挖基础地基处理,模板、钢筋、预埋件安装质量,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施工缝处理等,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

设备满足方案要求检查机具种类、规格、数量是否符合本次浇筑要求,运转是否正常。

供水供电及原材料的保证主要检查水电供应以及原材料储备情况,防止施工中断。

5. 施工方法地铁工程混凝土结构类型主要有柱、板、梁,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

现场浇筑采用泵车、地泵、汽车吊配备斗容器、溜槽或串筒等方式送入模内,振捣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插捣为主,具备条件的可采用附着式高频振动器振捣。

6. 工艺流程施工程序浇筑前检查→混凝土拌制→运输→入模→振捣→带模养护→拆模→养护明挖基础验槽有桩基础的,必须经过检测合格。

桩头伸入承台或基础内的锚固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基底干燥、平整、密实,无虚渣。

基础标高、尺寸满足设计图纸要求,排水措施有效。

施工缝处理施工缝留设位置和连接形式应按照设计图或施工规范要求施做。

施工缝应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75%。

凿毛应在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人工凿毛时强度不低于,机械凿毛时强度不低于10Mpa,严禁在混凝土终凝后采用拉毛代替凿毛。

浇筑之前,施工缝处应洒水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2水泥砂浆。

模板工程模板分为定型模板和组合拼装模板,按材质分为钢模和竹胶板模板。

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选定,且符合“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要求。

模板必须严格按照测放的边线、结构尺寸安装,做到平面顺直,竖向垂直。

有预拱度要求的,应按设计或实测数据预留。

模板加固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做到稳固牢靠。

模板固定采用设置内拉筋方式的,拉筋必须穿套管,以保证结构耐久性。

模板间接缝平整严密,防止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适合的隔离剂,隔离剂严禁采用废机油。

模板涂刷隔离剂后暂时不安装的,应贴薄膜防止沾染灰尘杂物。

钢筋工程钢筋加工及安装要点详见“钢筋加工及安装作业指导书”,本处仅简述要点如下:钢筋加工及安装宜采用定位、限位卡具,使加工的钢筋尺寸、弯曲度统一规范,安装的钢筋间距一致。

钢筋及预埋件直径、数量、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严格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设置及钢筋接头设置部位及连接质量。

有绝缘要求的构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检查绝缘部位、数量、焊接质量以及接地电阻测量。

混凝土工程配合比理论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施工工艺以及原材料质量进行设计,并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后确定。

当施工工艺和原材料质量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当施工工艺工艺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质量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适当调整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和砂率,但调整后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一致。

指挥部要求:减水剂必须选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严禁使用萘系减水剂。

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前测定粗细骨料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当班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浇筑申请管理程序现场各道工序经过验收,具备混凝土浇筑条件且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由现场施工负责人(或施工标段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合同约定的指定人)提报混凝土浇筑申请。

申请单应包含申请浇筑日期、起止时间范围、浇筑方式、理论配合比编号、结构部位、数量、混凝土等级等信息。

搅拌站开盘之前,施工标段、监理项目部应有专人复核施工配合比。

原材料检验商混站应按要求频率做好进场原材料的取样检测工作,波动明显时应加大检测频率。

施工、监理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检测频率定期对商混站原材料进行抽检。

每次浇筑开盘之前,应对商混站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对商混站取样检测资料及报告进行审查。

混凝土主要原材料进场取样检测频率见下表(参考《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J1155-2011):拌制商混站计量系统衡器应定期检定。

每工作班应对搅拌站自动计量系统进行归零检查,确保每盘投料称量在下表允许误差之内。

注:表中数据引自《预拌混凝土》(GB T14902-2012)表10。

每工作班前应测定粗细骨料含水率,以确定施工配合比。

雨天应增加含水量检测次数。

配合比应在搅拌站试验人员的监督下输入,搅拌机操作人员严禁随意改动配合比。

确需调整配合比粗细骨料比例、砂率的,应经过试验人员同意。

搅拌站投料应按二次投料法顺序操作,基本流程为:先投入全部粉料(水泥、掺合料或有粉体外加剂)和细骨料至少搅拌30秒→再投入全部拌合水(或有液体外加剂)至少搅拌30秒→最后投入全部粗骨料至少搅拌30秒。

首盘混凝土应测试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匀质性、拌合物温度。

混凝土出机后到浇筑地点超过15分钟的,塌落度应在浇筑地点现场取料测试塌落度损失,观察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

每盘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满足规范及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运输混凝土运输采用搅拌运输车。

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浇筑速度和凝结时间要求,见。

搅拌运输车运输过程中,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工作性。

为了减小高温暴晒和寒冷气候对砼质量的影响,搅拌运输车罐体应加盖遮盖物。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时禁止加水,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

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录。

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

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禁止使用,将混凝土退回,并记录车牌号码,在2小时内该车不准进场。

入模搅拌运输车卸料前,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 20s 以上后再卸料。

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且不应高于 30℃。

混凝土应按方案预定的浇筑顺序及方向布料,做到均衡有序,并采取减少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

出料口距浇筑面高度不得超过2m,以免混凝土离析。

超过2m的应设置串筒、溜槽等辅助措施。

采用泵送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地泵输送泵管支架稳定牢固,接头严密,泵管转向平缓。

汽车泵停放场地平整、坚实,道路畅通,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

2、先进行泵水检查,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

泵水检查后,清除输送泵内积水。

3、输送混凝土前先输送水泥砂浆对输送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然后开始输送混凝土。

输送混凝土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在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输送。

4、汽车泵(地泵)受料斗设置网罩,防止大块石进入泵管造成堵管。

泵送过程中始终保证受料斗内有足够的混凝土余量,以免混入空气。

停机待料时,应不间断的开动叶片搅拌受料斗内的剩余混凝土。

浇筑浇筑前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

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间歇时间不应超过下层混凝土初凝时间。

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进行,分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下表规定: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宜连续进行,符合以下两个表中的规定。

运输到入模时间限制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振捣1、振捣应能使模板内各个部位混凝土密实、均匀,不应漏振、欠振、过振。

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倍。

2、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 50mm;3、振动要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快插慢拔均匀振捣,严禁采用水平拖动振动棒的振捣方法,以及利用振捣棒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

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

振动棒不得直接接触模板、钢筋、预埋件、预应力管道。

表面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覆盖振捣平面边角;移动间距覆盖已振实部分混凝土边缘;倾斜表面振捣时,由低处向高处进行振捣。

附着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与模板紧密连接,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依次从下往上振捣;模板上同时使用多台附着振动器时,各振动器频率要一致,并交错设置在相对面的模板上。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表面,提浆后待适当时间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寒冷和干旱天气,更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质量,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纹。

试件留置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同条件养护、抗渗的试件,均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标养28d抗压强度试件1、每拌制100 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 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