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技术经济学》大作业
(答案见后文)
一、计算题 (共2题,总分值10分 )
1. 某企业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筹建新厂,已知设计生产能力为30000件,单件产品售价为3000元,总成本费用为7800万元,总变动成本与产量成正比关系,现有两种工艺方案可以满足要求,方案A固定成本3000万元,方案B固定成本4000万元。
(20分)
(1)分别求两个方案以生产能力利用率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2)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两方案的经营风险。
A方案大于B方案的,所以B 方案的抗风险能力强,经营风险小。
(5 分)
2. 用增量内部收益率法比选下表所列的两个方案。
(i0=12%)
(5 分)
二名词解释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
3. 净年值NAV (3 分)
4. 盈亏平衡点
(3 分)
5. 财务杠杆效应
(3 分)
6. 资金结构
(3 分)
7. 经济性贬值
(3 分)
8. 技术创新(3 分)
9. 会计成本
(3 分)
10. 经济增长
(3 分)
11. 财务评价
(3 分)
12. 内部收益率
(3 分)
三问答题 (共6题,总分值60分 )
13. 某投资项目于1995年动工,由于延期5年,于2001年年初投产,从投产之日起每年创造收益40000元,连续10年,按年利率6%,10年收益的现值是多少? (10 分)
14. 某厂准备加装一种质量监控设备,估计年初投资100万元,当年达到设计要求,使用寿命10年(寿命结束后无残值),每年因减少次品可节约生产费用30万元。
据估计,投资额、生产费用节约额可能发生变化。
请对方案净现值做双因素敏感性分析并画图指出可行区域。
(10 分)
15. 某人准备5年后出国自费留学,所需费用为200000元,他准备每年年末存入银行一笔等额款项,假设每年年利率为6%复利,问他每年应存入多少?(10 分)
16. 备选方案选优时间可比的含义是什么?
(10 分)
17. 一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包括哪些内容?
(10 分)
18. 比较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有何联系与区别?
(10 分)
——————————答案区——————————
一、计算题 (共2题,总分值10分 )
1. 解:1)设生产能力利用率为x,单位变动成本y 3xA×3000+3000=7800 xA=0.533 同理,xB=0.422 3yA+3000=7800 yA=1600(元) 3yB+4000=7800 yB=1266(元)
2)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A方案大于B方案,且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也是 A方案大于B方案的,所以
B 方案的抗风险能力强,经营风险小。
2.
所以选B方案。
二、
3. 净年值是指按给定的折现率,通过等值换算将方案计算期内各个不同时点的净现金流量分摊到计算期内各年的等额年值。
4. 盈亏平衡点指投资项目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项目生产成本等于项目销售收人的点,它常用产销量、销售收人、生产能力利用率、单位产品售价等指标表示。
5. 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也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6. 资金结构是指对于银行负债按照其稳定性加以分类,根据各自的流动性需求大小预测应保留的流动性准备,对合格贷款的增长保留十足流动性准备。
7. 经济性贬值是由于资产以外的外部环境等因素变化引致资产价值降低。
这些因素包括政治因素、宏观政策因素等。
这种损耗一般称为资产的经济性损耗,也称经济性贬值。
8. 技术创新是以创造新技术为目的的创新或以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创造的资源为基础的创新。
9. 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原材料和燃料的开支、固定资本的折旧等。
10.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总产出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
11. 财务评价又称财务分析,是从投资项目或企业角度对项目进行的经济分析。
12. 内部收益率是使一项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的现值等于项目投资支出的利率。
三、
13. P=40 000×(P/A,6%,10)(P/,6%,5)=220 008(元) (10 分)
14. 答:1)该设备各年净现金流量测算:
NCF(0)=-100(万元)
NCF(1-5)=40+100/5=60(万元)
2)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60×3.7908-100=127.45(万元)。
3)60*(P/A,i,5)-100=0,计算求得i即可。
设投资额变动率为X,生产费用节约额变动率为Y
NPV=-100(1+X)+30(1+Y)*6.144
NPV=184.32Y-100X+84.32
令NPV>=0,临界线Y>=0.5425X-0.4575
15. A=20/(F/A,6%,5)=20/5.6371=3.5479(万元) (10 分)
16. 答: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选与比选,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工作应该与企业目标结构分析和项目技术功能分析结合起来进行。
在多目标评价体系中,各个末级评价指标使用不同的量纲。
这些使用不同量纲的评价指标相互间不具有可比性。
为了综合评价项目效益,首先要将用不同量纲的效益指标转成相互间可比的无量纲。
17. (1)编制的目的、依据、范围、原则和目标等。
(2)方案论证,包括污水水量和水质、污水和污泥的处理目标及沼气产气量和用途,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公共工程。
(3)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及组织机构、劳动定员。
(4)工程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经济效益、能源效益、环境效益和投资项目经济分析。
(6)结论与建议。
1、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
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2、对资源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资源的自然品质,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
3、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节能节水,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等。
18. 答: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反映所得与所费的关系,都是讲求社会劳动时间的节约。
但经济效果的实质是经济效率,它可以反映单项投入的效果,如土地生产率;也可以反映投入的综合效果,如资金生产率等。
经济效益的实质是盈利,它反映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经济活动的综合结果。
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及其演算。
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产出-投入或=所得-所费,简单来说经济效果的实质是经济效率,经济效益的实质是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