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学大纲

妇产科学大纲

《妇产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妇产科学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学分与学时:理论课31学时,见习课24学时,3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妇产科学是一门关于妇女保健和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

包括产科(围生医学)、妇科、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等内容。

主要研究妇女一生尤其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生理和病理,胎儿和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学生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保证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以及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妇产科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围生保健、生理、病理产科和妇科知识,掌握其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熟悉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的意义和内容、各种妇产科常用的诊疗操作。

在课堂讲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基础理论,阐明妇产科基本知识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介绍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努力做到中西医结合,适当介绍国内外本领域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并说明某些课题研究方向,使学生逐步熟悉社会-心理-生物的医学模式。

通过见习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结合临床病例讨论,CAI、SP模型、幻灯、示教等方法达到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妇产科教学内容分三部分: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目的要求】一、熟悉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熟悉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熟悉女性生殖器的血管分布;熟悉女性型骨盆的结构与特点。

二、了解淋巴与神经分布;了解骨盆底及会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1/2学时【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女性外生殖器。

二、详细讲解女性内生殖器。

三、详细讲解女性生殖器官的血管(包括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

一般介绍淋巴和神经分布。

四、详细讲解骨盆。

五、一般介绍骨盆底。

六、一般介绍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目的要求】一、掌握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掌握卵巢的功能,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掌握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二、熟悉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的分泌。

三、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了解月经周期的调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1/2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妇女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三、详细讲解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激素(雌、孕、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般介绍多肽激素。

四、重点讲解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五、重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

六、一般介绍其他内分泌腺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妊娠生理【目的要求】一、掌握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的过程及有关概念;掌握妊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特点。

二、熟悉胎盘的形成及其功能;熟悉妊娠期母体变化特点。

三、了解胎儿发育特征及生理特点;了解胎儿其他附属物的构成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的过程。

二、一般介绍胎儿发育特征及生理特点。

三、一般介绍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羊水),详细讲解胎盘的结构和重点讲解胎盘的功能。

四、重点讲解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详细讲解妊娠期母体乳房、循环系统、血液、泌尿系统的改变,一般介绍妊娠期母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改变。

妊娠诊断【目的要求】一、掌握早、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二、熟悉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定义。

三、了解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早期妊娠的诊断要点。

二、重点讲解中期、晚期妊娠的诊断。

三、详细讲解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

四、一般介绍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关系。

正常分娩【目的要求】一、掌握决定分娩因素;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实习及见习)。

二、熟悉先兆临产、临产的诊断与产程;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转(实习及见习)。

三、了解分娩动因(自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习及见习、自学【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分娩动因。

二、重点讲解影响分娩的四因素,即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三、详细讲解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四、重点讲解先兆临产,临产的诊断与产程。

五、详细讲解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自然流产【目的要求】一、掌握各种类型自然流产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二、熟悉自然流产的病理、临床类型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自然流产的病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介绍自然流产的定义。

二、详细讲解自然流产的常见原因和病理变化。

三、重点讲解自然流产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四、重点讲解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几种特殊情况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五、一般介绍早期自然流产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异位妊娠、葡萄胎及子宫肌瘤的鉴别。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目的要求】一、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母儿的影响;掌握其分类和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二、熟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与病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1/4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与病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对母儿的影响。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分类。

四、重点讲解本病各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五、详细讲解预测、预防。

六、详细讲解各类型的治疗。

异位妊娠【目的要求】一、掌握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输卵管妊娠的病因、病理。

三、了解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了解输卵管妊娠的鉴别诊断;了解其他部位妊娠的诊断及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

二、详细讲解输卵管妊娠的病因、病理变化及转归。

三、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详细讲解各种辅助诊断方法。

五、一般介绍鉴别诊断。

六、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

胎盘早剥【目的要求】一、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的鉴别。

掌握其防治原则和早处理的必要性。

二、熟悉其分类及病理生理变化。

三、了解胎盘早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了解其对母儿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胎盘早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详细讲解分类及病理生理变化,子宫胎盘卒中。

三、重点讲解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一般介绍其对母儿的影响,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产后出血。

五、重点讲解治疗原则及防治。

前置胎盘【目的要求】一、掌握前置胎盘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断。

二、熟悉其处理方法及原则。

熟悉预防措施。

三、了解前置胎盘病因。

了解对母儿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前置胎盘是一种胎盘位置异常疾病。

二、一般介绍发病原因。

三、重点讲解前置胎盘的类型、诊断。

四、一般介绍鉴别诊断和对母儿的影响。

五、详细讲解前置胎盘的预防措施。

六、详细讲解处理原则。

胎儿窘迫【目的要求】一、掌握胎儿窘迫的概念。

二、熟悉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三、了解病因及病理生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胎儿窘迫的定义。

二、一般介绍其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

三、详细讲解其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详细讲解各类型的处理胎膜早破【目的要求】一、掌握胎膜早破的定义。

二、熟悉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三、了解胎膜早破的病因。

了解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

了解胎膜早破的处理和预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胎膜早破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胎膜早破的病因。

三、详细讲解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四、一般介绍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处理方法和预防。

妊娠合并心脏病【目的要求】一、掌握对心脏病患者妊娠耐受能力的判断。

二、熟悉妊娠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熟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

熟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

三、了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常见并发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对心脏病的影响以及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

二、一般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三、详细讲解妊娠期心脏病的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对心脏病患者妊娠耐受能力的判断。

五、一般介绍常见并发症。

六、详细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目的要求】一、掌握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

二、熟悉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处理。

三、了解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

二、重点讲解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

三、详细讲解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一般介绍预防措施。

五、详细讲解重症肝炎的处理要点及产科处理(包括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目的要求】一、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二、熟悉妊娠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

熟悉妊娠糖尿病的处理。

三、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定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定义。

二、详细讲解妊娠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

三、重点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要点。

四、详细讲解糖尿病孕妇的处理。

异常分娩【目的要求】一、掌握产力异常的原因及诊治要点。

二、熟悉狭窄骨盆分类、诊断和处理;熟悉常见胎位异常的分类、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三、了解异常分娩的诊治要点;了解软产道异常发生情况及处理(自学);了解异常分娩对母儿影响(自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产力异常(一)详细讲解异常分娩与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子宫收缩力异常分为协调性、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

(三)重点讲解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四)重点讲解子宫收缩过强的诊治要点。

二、产道异常重点讲解狭窄骨盆的临床分类、诊断和处理要点。

三、胎位异常(一)一般介绍胎位异常的种类。

(二)重点讲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臀先露,肩先露发生的原因、诊断及处理要点。

四、一般介绍异常分娩的诊治要点。

产后出血【目的要求】一、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熟悉产后出血的处理。

三、了解产后出血的预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产后出血的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