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审核:王伟2、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考场填全。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共50分)1.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3.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4.下图中表示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5. 下列措施中属于合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是()A.加快重工业的发展 B.加大城市土地硬化面积C.在市中心大力植树种草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读下面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6~8题。

6.A、B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A.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 B.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C.A、B都是高气压 D.A、B都是低气压7.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000、1008、1016、1024、1036,那么等压线①和②的气压值分别是()A.1024、1036 B.1000、1036 C.1016、1008 D.1000、10088.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9.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是 ( )10.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A.北太平洋暖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11.下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流向的是()12.假设有一艘油轮在太平洋赤道北侧发生石油泄漏现象,下列国家的海域可能受到污染的是()A.日本、菲律宾 B.美国、印度 C.英国、法国 D.巴西、阿根廷13.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B.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C.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鱼饵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D.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14.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第三纪B.中生代C.新生代第四纪D.古生代1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A.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元古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16.在各种成土的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是()①成土母质②地形③气候④生物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7.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开始于()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后工业社会18.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这突出反映了()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关于我国南北方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聚落较分散,南方聚落多呈团聚型B.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南方丘陵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C.乡村聚落的住宅形式“北尖南平”D.北方平原村落人口较少,南方丘陵山区村落人口较多读下图,回答20题。

20.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21.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的格局,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B. 全球气候变化使暴雨洪涝灾害增加,干旱频率减少C. 全球气候变化使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D.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煤炭时期以水能为主要能源 B. 煤炭时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C.后煤炭时期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D.从长远看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23.为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的做法是()A.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 以满足人类当前发展经济的需要B.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C.为了保护环境,可减缓经济发展速度D.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24.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25题。

地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灾害种类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酸雨雪灾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干旱洪水水土流失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25.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O℃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本题共7小题,共计50分)26.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5分)(1)填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名称30°N60°N90°N②③①④②④(2)填图中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3)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4)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2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7分)。

(1)B图为北半球_______________季节。

(2)B图中大陆低气压的存在切断了同纬度的(填气压带的名称),此季节中国东南部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3)A图中的高压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B图中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季风,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图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该图为锋示意图,判断依据是(锋面的移动方向)移动。

(2)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前、后)。

(3)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原因是。

(4)肺结核病人咳血,特别是婴儿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在锋面过境时发病率很高,为什么?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水循环过程图(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 请找出图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并将其代号列出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填字母)。

(4)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____ (填字母)。

30.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 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这种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差异又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分异规律在(填高、中或低)纬度地区的大陆最为明显。

(3) 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到山顶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A:②→③→④;B:③→⑤→⑥,填A或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4)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31.读相关变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5分)(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修筑a~b与b~d两条同等级公路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占用土地B.工程造价C.民工数量D.技术水平(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________措施。

(4)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修建_________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这需要科学技术条件做保证。

32.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有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

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8分)(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_________的特点。

(3)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流流域治理中实施。

A.开挖入长江水道 B.防止凌汛泛滥C.上游植树造林D.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1—5BAAAD 6—10ADBBD 11—15CADCC 16—20BCCBD21—25DBDCB二、综合题(50分)26、(5分)(1)②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④副极地低气压带(1分)(2)热力原因(1分)(3)A(1分)(4)B27.(7分)(1)夏季(1分)(2)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高温多雨(1分)(3)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分)(4)西南或夏(1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1分)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1分)28.(8分)(1)冷锋;(1分)冷气团主动向暧气团(1分)(2)锋后(1分)(3)天气转好,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2分)在单一的冷气团控制之下(1分)(4)气温突然下降,(1分)老人和婴儿不适应,易患感冒、肺炎等。

(1分)29.(8分)(1)A湖面水蒸发;(1分) B陆地降水;(1分)C水汽输送;(1分)G地下径流;(1分)(2)BCDFG(2分)(3)C(1分)(4)F(1分)30. (9分)(1)热量(1分)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1分)(2)干湿度地带或经度地带(1分)水分(1分)中(1分)(3)A(1分)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分)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1分)(4)距海洋远近(1分)31.(5分)(1)②(1分)地势平坦(1分) (2) B(1分)(3)挖掘Ⅰ、Ⅱ两条河流的运河(1分) (4)铁路(1分)32.(8分)(1)黄河(1分) 长江(1分)(2)暴雨集中,(1分)降水变率大(1分) 暴雨历时长,(1分)强度大(1分)(3)CD(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