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yy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yy

yy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yy

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体现
用途
性质
决定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 形状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 体,产生沉淀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说明
•矿石粉碎,水蒸 •木炭燃烧,铁生 发,汽油挥发等 锈,食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 生,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 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概念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 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 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
A、气体生成 B、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改变
• 7.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 物理变化的是( •B )
• A、煤气燃烧
B、瓷碗摔碎
• C、食物腐烂
D、面粉发酵

•考考你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D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 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 D、有其它物质生成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5.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
,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B )
•A、燃烧
B、爆炸
•C、熔化
D、冷凝

•6、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化。

•练一
练:
•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
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D)
• A、蒸发
B、变形
•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 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失
D、木炭消

•1、物质的变化在你周围处处存在,下列变化属
•石灰石与稀 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 变化后的 变化后有无
物质
生的现象 物质
新物质生成
•颗粒状石 •有气泡放 灰石(或 出和石灰水 大理石) 变浑浊
•二氧化 碳气体
•有新物质 生成

•想一想
•1.实验一和实验二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三和实验四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课外知识:
•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 做压强。
•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的重力作 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强的地方大气越 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 由于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人 们把101kPa的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 强。

•(2)密度
•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 物质的密度。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 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根本区别 (本质区别

_•_无_其他物质生成
_•_有_其他物质生成
外观现象 微观区别 相互联系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无
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 发光、放热、吸热等
•有
•水的沸腾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 变化后的 变化后有无
物质
生的现象 物质
新物质生成
•有水蒸气放 •液态的水 出遇冷变液 •液态的水

•无新物 质生成

•实验二:
• 取少量胆矾(或称蓝 矾)放在研钵内,用杵 把胆矾研碎。观察胆矾 发生的变化。
•胆矾的研碎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yy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yy

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

•铜变成铜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 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化学变化、物理 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 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 3.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
变化后的 物质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蓝色块状 •由块状 •蓝色粉末 •无新物
的胆矾
变粉末 状的胆矾 质生成

•实验三:
• 将少量的胆矾和研碎 的胆矾分别放入两支试 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 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 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胆矾和研碎的胆矾 溶于水,并和氢氧 化钠反应
•2.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的性质。
•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 热分解。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 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 铁磁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 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试试尽可能 • 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2.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 (物质的区分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

•实验1-5:•说一说 •(1) 如何正确闻气味?•扇闻法 •(2) O2和CO2的性质有何异同? •(3) 如何鉴别O2和CO2两种气体?•燃着的木条
物质
密度

1.0g/cm3

7.8g/cm3

2.7g/cm3
氧气 1.429g/L
二氧化碳 1.977g/L
空气 1.293g/L
• •【实验1-5】•操作:
•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2.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3.取一根点燃的木条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 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

•D
•物理变化的是(

•A、菜刀生锈
B、牛奶变酸
•C、蜡烛燃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
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
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
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_•_化__学__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 3.实验一、二与实验三、四有什么 本质的区别?
•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 (4)判断方法: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 •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则该 •变化为物理变化。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 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 化可知
•颜色,状态,气味, •可燃性,还原 性质内容 熔点,沸点,硬度, 性,氧化性,
溶解性,挥发性等 稳定性等

•练 •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实验现象: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 变化后的 生的现象 物质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蓝色的 硫酸铜溶 液
•有蓝色 •蓝色的氢氧 •有新 沉淀生成 化铜沉淀等 物质生


•实验四:
• 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 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 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 有玻璃弯管的皮塞塞住试管 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并观察 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 和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讨
论•电灯通电发光是什么变化?
•×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总结: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

•看“是否生成新物质”

•总
结•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
A、火药爆炸 C、矿石粉碎
B、煤的燃烧 D、钢铁生锈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4、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
化学变化的是
( •B)
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 空气中燃烧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具体活动的探究,认识到化学 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 程及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体验探究
活动及化学学习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