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呃逆-针灸治疗学

呃逆-针灸治疗学

胃阴不足: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 咽燥,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取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膻中 膈俞
配穴
胃寒积滞配胃俞、建里; 胃火上逆配内庭、天枢; 气机郁滞配期门、太冲; 脾胃虚弱或胃阴不足配脾俞、胃俞。
方义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 胃脱部,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二穴相配可和胃降逆,不论胃腑 寒热虚实所致胃气上逆动膈者均可用之;内关穴通阴维脉,且为 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膻中穴位置 近膈,又为气会,可理气降逆;本病病位在膈,故不论何种呃逆, 均可用膈俞利膈止呃。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理气和胃,降逆止呃。取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处方:主穴:中脘 足三里 内关 膻中 膈俞;配穴:气机郁滞配
期门、太冲。 操作:毫针常规刺。胃火上逆、气机郁滞只针不灸,泻法;胃寒
积滞、脾胃虚弱可加灸。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呃逆——证型: 气机郁滞
胃寒积滞:呃声沉缓有力,胸腕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滑,脉迟缓。
胃火上逆: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脱腹满闷,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气机郁滞: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腕腹胀 满。苔薄白,脉弦。
【概述】
概念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 不能自控为主症的病证,俗称“打嗝”,古称 “啰”,又称“啰逆”。
病因病机
呃逆的发生常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正气亏虚 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膈,关键病变脏腑在胃, 与肝、脾、肺、肾等脏腑有关。基本病机是胃气 上逆动膈。凡上、中、下三焦诸脏腑气机上逆或 冲气上逆均可动膈而致呃逆。
3.《针灸资生经第三》:啰……灸中脘、关元百壮;未止,灸肾 俞百壮。
4.《卫生宝鉴-卷十二》:治、切呃逆不止,男左女右,乳下黑尽 处、韭叶许,灸三壮,病甚者灸二七壮。
病例导入
患者周某,男,45岁。 自述由于夫妇关系不睦,发生口角,遂致暧气,继则呃逆,病已
一周。经注射阿托品,服丁香柿蒂汤、沉香顺气丸等未获显效。 刻诊胸胱胀闷,呃逆频作,脉象弦而有力。
【按语】
1.针灸对呃逆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于 反复发作的慢性、顽固性呃逆,应积 极查明并治疗原发病。
2.如呃逆见于危重病后期,可能是胃 气衰败、病情转重之象,应加以注意。
【文献摘录】
1.《灵枢-杂病»:啰,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
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2.《灵枢-口问》:人之啰者,何气使然?……谷入于胃,胃气上 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 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啰。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呃逆
卢老师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要 求
病例导入
患者周某,男,45岁。 自述由于夫妇关系不睦,发生口角,遂致暧气,继则呃逆,病已
一周。经注射阿托品,服丁香柿蒂汤、沉香顺气丸等未获显效。 刻诊胸胱胀闷,呃逆频作,脉象弦而有力。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胃脱部,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二穴相配可和胃降逆,不论胃腑 寒热虚实所致胃气上逆动膈者均可用之;内关穴通阴维脉,且为 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膻中穴位置 近膈,又为气会,可理气降逆;本病病位在膈,故不论何种呃逆, 均可用膈俞利膈止呃。
谢谢 欣赏
胃火上逆: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 多喜冷饮,脱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 苔黄燥,脉滑数。
气机郁滞: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胸胁满闷,腕腹胀满。苔薄白,脉弦。
证型(虚)
脾胃虚弱: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 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 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舌质淡,苔 薄白,脉细弱。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呃逆多见于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 经官能症、胃炎、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 尿毒症,以及胃、食道手术后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 不能自控。偶然发作者多短时间内自愈; 也有持续数日甚至数月、数年不停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实)
胃寒积滞:呃声沉缓有力,胸腕不舒,得热则减, 遇寒更甚,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迟缓。
操作
毫针常规刺。胃火上逆、气机郁滞只针不灸,泻法;胃寒积滞、 脾胃虚弱可加灸。
2.其他治疗
⑴穴位按压
取攒竹、翳风。用拇指按揉1〜3分钟。
⑵耳针
取耳中、胃、神 门、相应病变脏 腑(肺、脾、肝、 肾)。每次选用 3〜5穴,毫针刺 法,或埋针法、 压丸法。
⑶穴位贴敷
麝香粉0.5g,放入神阙穴内, 适用于实证呃逆,尤其以气机 郁滞者取效更捷。吴茱萸10g, 研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 双侧涌泉穴,适用于各种呃逆, 对下焦冲气上逆引起的呃逆尤 为适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