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甾体类化合物

甾体类化合物


表9-1 天然甾体化合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名称
A/B
B/C
C/D
C17-取代基
植物甾醇
顺、反


8~10个碳的脂肪

胆汁酸



戊酸
C21甾醇


昆虫变态激素


强心苷
顺、反


C2H5

8~10个碳的脂肪


不饱和内酯环
蟾毒配基
顺、反

甾体皂苷
顺、反


六元不饱和内酯


含氧螺杂环
甾体生物碱
4
天然甾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cardiac glycosides) 一、强心苷概述
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的一类苷。
它们主要分布于夹竹桃科、玄参科、百合科、萝摩科、 十字花科等十几个科的一百多种植物中。常见的有毛花洋地黄、 紫花洋地黄、黄花夹竹桃、毒毛旋花子、铃蓝、海葱、羊角拗 等。
17
(2)α-去氧糖: 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 它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
有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等;2,6-二
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等。
CH3 O H, OH
CH3 O H, OH
HO OH
HO OCH3
D-洋地黄毒糖 D-加拿大麻糖
16
CH3
O
OH H , OH
CH3 HO
O
H , OH
HO
OH
OHOH
D-鸡纳糖 D-弩箭子糖
CH3 O H , OH
HO
OHOH
D-6-去氧阿洛糖
CH3 HO O
OCH3 H, OH
HO O CHH3O H, OH
O
CH3 HO
H,
OH
HO
OH
OCH3
OH
D-洋地黄糖 L-黄花夹竹桃糖 L-夫糖
11 19 1
R
20 12 18 17
C 13 D
16
2
A
9 10
B
8 14
15
3
574Fra bibliotek6甾体化合物可分为两种类型:A/B环顺式稠合的称正系;A/B
环反式稠合的称别系。通常这类化合物的C10、C13、C17侧链大 都是β构型,C3上有羟基,且多为β构型。甾体母核的其他位 置上也可以有羟基、羰基、双键等官能团。
10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1 、苷元部分的结构 强心苷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 而成。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 酯环的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特点如下: (1)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 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11
(2)取代基
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 C3、C14位有羟基取代。母核其 它位置也可能有羟基取代,其中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甾体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掌握强心苷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检识
及提取分离方法。 3、掌握甾体皂苷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检
识及提取分离方法。 4、熟悉碳-21甾体化合物及植物甾醇。 5、熟悉胆汁酸类化合物。
1
第八章 甾体类化合物
(steroids)
概述
强心苷类化合物 甾体皂苷 C21甾体化合物 植物甾醇 胆汁酸类化合物 昆虫变态激素
16β-OH有时与小分子有机酸, 如甲酸、乙酸等以酯的形式存在。
在C11、C12和C19位可能出现羰 3 基。有的母核含有双键,双键常 OH
在C4、C5位或C5、C6位。
O
22
23
O
11 19
20
18 12
21 17
13
C
D
14
A10 B OH
5
4
6
12
(3)强心苷元分类
①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称 强心甾烯类,即甲型强心苷元。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
2
第一节 概述
甾体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化学成
分,包括植物甾醇、胆汁酸、C21甾类、强心苷、甾体皂苷、 甾体生物碱等。尽管种类繁多,但它们的结构中都具有环戊
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R
1
2
A
12 13 17
11
10 9 C
D
14
16 15
B8
34 567
3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各类甾体成分C17位均有侧链。根据侧链结构的不同, 又分为许多种类,如表9-1所示。
23 22 20
O
24
O
21
H
海葱甾
23
22 20
O
24
O
21
H
H
H
海葱甾二烯(蟾蜍甾二烯)
14
强心苷元实例
O
O
O
O
OH HO
洋地黄毒苷元
O
O
OH HO
3-表洋地黄毒苷元
O
O
OCH2CH3
OHC
OH HO
OH HO
蟾毒素
绿海葱苷元
15
2.糖部分的结构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它们C2位上有无羟 基可以分成两类。 ➢(1)α-羟基糖: 除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6-去氧糖如L-夫糖、 D-鸡纳糖等;6-去氧糖甲醚如L-黄花夹竹桃糖、D洋地黄糖等。
8
强心苷的存在部位
强心苷可以存在于植物体的叶、花、种子、 鳞茎、树皮和木质部等不同部位。在同一植 物体中往往含有几个或几十个结构类似、理 化性质近似的苷,同时还有相应的水解酶存 在。另外,强心苷结构复杂,性质不够稳定, 易被水解生成次生苷,给提取分离工作带来 一定的困难。
9
强心苷的生物活性
强心苷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的化合物。临床 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一些心率 失常等心脏疾患。据报道,某些强心苷有细胞毒 活性,动物试验表明可抑制肿瘤。此外,强心苷 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毒性,它能致恶心、呕吐等胃 肠道反应,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眩晕、头痛 等症。
大多数属于此类。
O
22
23
O
18 20
12
17
21
11
19 1
13
16
2
10
9 8
14
H
15
3
7
456
强心甾
O
22
O
20
21
H
H
H
强心甾烯 13
(3)强心苷元分类
②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 酯),称海葱甾二烯类或蟾蜍甾二烯类,即乙型 强心苷元。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 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甾体类化合物在无水条件下用酸处理,能产生各种颜色反 应。这类颜色反应的机理较复杂,是甾类化合物与酸作用, 经脱水、缩合、氧化等过程生成有色物。
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将样品溶于氯仿,加硫 酸-乙酐(1:20),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 化,最后褪色。
7
第二节 强心苷类化合物
5
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甾体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转化而来,可 以衍生成甾醇类、C21甾类、强心苷元类、甾体皂苷元类等 等。如图9-1(p249) 所示。
乙酰辅酶A
角鲨烯(squalene)
2,3-氧化角鲨烯(2,3-oxidosqualene) 羊毛甾醇
6
三、甾体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