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基础方程式总结(重点)

有机化学基础方程式总结(重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方程式总结一、脂肪烃: 1.烷烃【C n H2n+2(n≥1)】化学性质: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取代反应CH3CH3 + Cl2→ CH3CH2Cl + HCl (光照条件)(2)氧化反应—可燃性C n H2n+2 + (3n+1)/2O2→ nCO2 + (n+1)H2O (点燃)(3)分解反应: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或加催化剂可发生裂化或裂解。

C8H18→ C4H10 + C4H8 , C4H10→ CH4 + C3H6 2.烯烃(CH2=CH2)【C n H2n (n≥2),二烯烃C n H2n-2(n≥4)】(1)烯烃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使溶液褪色(2)催化氧化2CH2=CH2 + O2→ 2CH3CHO (催化剂,加热)(3)可燃性烯烃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C n H2n + 3n/2O2→ nCO2 + nH2O (点燃)(4)烯烃与H2,X2,HX,H2O发生加成反应①氢气(H2) CH2==CH2 + H2→ CH3—CH3 (催化剂,加热)②溴水,卤素单质(X2) CH2==CH2 + Br2→ CH2Br—CH2Br 常温下使溴水褪色③水CH2==CH2 + H—OH → CH2(OH)—CH3或CH3—CH2OH (催化剂,加热,加压)④氯化氢CH2==CH2+ HCl → CH2Cl—CH3或CH3—CH2Cl (催化剂,加热)3.炔烃(HC≡CH)【C n H2n-2(n≥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特殊难闻臭味.化学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

但比烯烃困难。

(1)乙炔的制取CaC2 (俗名电石)+ 2H2O → Ca(OH)2 + C2H2↑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可燃性2C2H2 + 5O2→ 4CO2 + 2H2O (点燃)火焰明亮,伴有浓烈黑烟(4)加成反应氢气:HC≡CH + 2H2→ CH3CH3 (催化剂,加热)水:HC≡CH + H2O → CH3CHO (催化剂,加热) 卤素:HC≡CH + 2Br2→ CHBr2—CHBr2 (1,1,2,2 –四溴乙烷)(5)加聚反应n HC≡CH → [CH==CH]n二、卤代烃【R—Br】 1.物理性质(1)气味:具有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且蒸汽有毒。

(2)沸点①卤原子种类及个数相同时,卤代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②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加而降低;③同一烃基的不同卤代烃的沸点,随卤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3)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些卤代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

2.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取代反应)CH3CH2Br +NaOH → CH3CH2OH + NaBr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2)消去反应(邻碳有氢)CH3—CH2Br + NaOH → CH2==CH2↑ + NaBr + H2O (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补充: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①C原子数目≥2②与—X相连的C原子的邻位C上有H原子③与苯环上的H不能消去三、醇【R—OH】 1.醇的物理性质低级饱和一元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往往有特殊气味,能与水混溶。

十二个碳原子以上的高级醇为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2.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燃烧C2H6O +3O2→ 2CO2 + 3H2O乙醇与钠反应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1)消去反应CH3—CH2OH → CH2=CH2↑ + H2O(浓硫酸.170℃,乙醇:浓硫酸=1:3)浓硫酸作用:催化剂,脱水剂(2)脱水反应C2H5—OH + HO—C2H5→ C2H5—O—C2H5 + H2O (浓硫酸,140℃)(3)取代反应←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逆反应)C2H5—OH + H—Br → C2H5—Br + H2O (加热)(4)氧化反应乙醇使酸性KMnO4,K2Cr2O7溶液褪色CH3CH2OH →(氧化)CH3CHO(乙醛)→(氧化)CH3COOH(乙酸)在Cu作催化剂时醇被氧化为醛或酮现象方程:CuO + 2CH3CH2O H → 2Cu + 2CH2CHO + 2H2O总反应式:2CH3CH2OH + O2→ 2CH2CHO + 2H2O (条件:Cu,加热)必须有—CH2OH才能被氧化,若没有则只能生成羰基。

四、醛【R—CHO】【还原反应:加氢去氧;氧化反应:加氧去氢】1.氧化反应(1)银镜反应注意:a.试管必须洁净 b.水浴加热,使其受热均匀 c.实验完毕后,用稀HNO3清洗试管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 (加热,用于检验醛基)(2)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用于检验醛基)CH3CHO + 2Cu(OH)2+ NaOH → CH2COONa + Cu2O↓(砖红色沉淀) + 3H2O (加热)(3)与空气氧化2CH3CHO + O2→ 2CH3COOH (催化剂,加热)2.加成反应CH3CHO + H2→ CH3CH2OH (催化剂,加热)COOH △ 酸性KMnO 4溶液 R 五、羧酸【R —COOH 】乙酸俗称醋酸,它是强烈刺激性酸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熔、沸点较低 ,其熔点为16.6℃时,因此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故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它易溶于水和乙醚等溶剂。

乙酸与钠反应 2CH 3COOH + 2Na→ 2CH 3COONa + H 2↑ 饱和一元羧酸:C n H 2n O 2 乙酸与氢氧化铜悬浊液 2CH 3COOH + Cu(OH)2 = (CH 3COO)2Cu + 2H 2O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2CH 3COOH + Na 2CO 3 = 2CH 3COONa + H 2O + CO 2↑★ .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 CH 3COOH + C 2H 5OH → CH 3COOC 2H 5 + H 2O (浓硫酸,加热)六、酯【RCOOR 】1.水解反应 【酸式水解】CH 3COOC 2H 5 + H 2O → CH 3COOH + C 2H 5OH (稀硫酸,加热)【碱式水解】CH 3COOC 2H 5 + NaOH → CH3COONa + C 2H 5OH (加热)2.制取乙酸乙酯注意事项:a.浓硫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 b.导管不可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为了防止倒吸c.饱和Na 2CO 3溶液作用是吸收乙酸,溶解乙醇,冷凝酯蒸汽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d.不可用NaOH 溶液代替饱和Na 2CO 3溶液,因乙酸乙酯在NaOH 存在时易水解,几乎得不到乙酸乙酯。

七、芳香烃苯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燃烧时火焰光亮而带黑烟,密度比水小,有毒。

苯的化学性质小结:【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可燃烧。

】1.取代反应 (溴代反应,氯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 Br 2 → Br + HBr (FeBr 3)+ Cl 2 → Cl + HCl (FeCl 3) 2.加成反应(氢气,氯气) + 3H 2 → (环己烷)3.氧化反应(1).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2).可燃性2 C 6H 6 + 15O 2 → 12CO 2 + 6H 2O (点燃)火焰明亮,伴有大量黑烟1. 苯的同系物 C n H 2n-6(n≥6)苯环对侧链烷烃基的影响:使烷烃基比烷烃的性质活泼,易被氧化。

对R 的要求: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且无论R 中碳原子个数有多少,R 都被氧化为—COOH ,利用此性质可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甲苯与浓HNO 3的取代反应八、苯酚1.物理性质 a.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晶体,长时间放置易被氧化,呈粉红色,在水中溶解度9.3g ,当温度高于65℃,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b.苯酚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用酒精洗涤再用水洗涤,不可直接用热水或NaOH 溶液洗涤 c.较多苯酚溶于水形成浑浊液,加热至65℃以上变澄清,再冷却又浑浊。

2.化学性质 (1)苯酚弱酸性 弱酸性(苯酚俗称石炭酸):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代反应: 苯酚和溴水反应,(3)氧化反应:①苯酚→(空气)粉红色物质 ②苯酚使酸性KMnO 4褪色 ③ OH + 7O 2 → 6CO 2 + 3H 2O(4)显色反应:苯酚遇FeCl 3溶液变成紫色,6C 6H 5OH+Fe 3+ →[Fe(C 6H 5O)6]3-(紫色)+6H +可用于鉴别和检验苯酚。

3.用途 1.制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医药、染料、农药2.可用于环境消毒3.可制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止痛作用4.是合成阿司匹灵的原料。

蔗糖水解方程式:C 12H 22O 11(蔗糖)+ H 2O→(催化剂) C 6H 12O 6(葡萄糖)+ C 6H 12O 6 (果糖)淀粉水解: (C 6H 10O 5)n (淀粉)+ nH 2O 催化剂nC 6H 12O 6(葡萄糖)C x H y + (x+y/4)O 2 → xCO 2 + y/2H 2O C x H y O z + (x+y/4-z/2)O 2 → xCO 2 + y/2H 2OCH 3 +3HNO 3 浓硫酸 △ CH 3 -NO 2 -NO 2 NO 2- +3H 2O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6)制硝基苯(50-60℃)〔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3)含醛基物质(氧化)(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