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植物病害诊断、稀释限点、钝化温度、复合侵染、植物病害诊断、并发病害、植物线虫病害、潜伏侵染、拮抗作用、抗体、类病毒、鉴别寄主、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隐症现象、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线虫病害、鉴别寄主、稀释限点、抗原、类病毒、继发病害、复合侵染植物病理学、病原、病状、病症、专性寄生、致病性、毒性、病害循环、侵染过程、整体产果、分体产果、菌索、子座、菌核、子实体、假根、同宗配合、异总配合、准性生殖、真菌的生活史、生活史的多形现象、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侧丝、丁侧丝、拟侧丝、缘丝、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担子果、转主寄生、先担子、后担子、病毒、亚病毒,朊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外运凝集素(lectin)、激发子(elicitor)、毒素(toxin)、被动的抗病性、主动抗病性、定向选择、稳定化选择、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过敏性反应、PR蛋白、诱发抗病性、基因对基因学说、(+)RNA 、系统症状、抗血清反应、诱导抗病性、病毒的突变、钝化温度、多分体现象、系统症状、抗原、二、填空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鞭毛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病状是:①;②;③;④;⑤花序、花梗。
主要病征为、、等。
3.真菌的分类、鉴定基本上是以形态特征为主,并辅之以生理、、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等多方面的特征。
4.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真菌学的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脉冲场电泳)技术、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技术、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ITS(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技术等。
5.通常用作接种的敏感寄主有、、、、、、、、等。
6.植原体病害在田间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症状, 植株、、、丛根、、花变绿, 并使植株衰退和。
7.线虫常用的分离方法: 1) 法,2) 法, 3) 法, 4) 分离法, 5) 法.8.难于识别的病毒病害需要进行实验室辅助诊断,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实验、观察、和等.9.接合菌亚门真菌造成的病害病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主要病征是初期为_________、后期_________的霉状物,霉层上可见黑色小点。
造成的病害常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黑霉病等。
10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真菌学的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脉冲场电泳)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技术、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ITS(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技术等。
11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
12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
13真菌性病害的诊断要明确对病害所致病原真菌的、、、,明确病害的。
14我国主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有、、。
7)导致植物受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和。
1 真菌的分类、鉴定基本上是以形态特征为主,并辅之以、、、、超微结构及等多方面的特征。
15 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真菌学的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脉冲场电泳)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技术、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ITS(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技术等。
16 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包括、、、。
17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
18 鞭毛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六大类、、、、和腐烂病。
19 引起植物病害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包括和。
20.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___________提纯了TMV的结晶体,194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1病毒粒体的基本结构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结构单位是_________,少数病毒粒体外面有________。
22 病毒在哪些方面展示出了许多有益的作用,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植物病毒的俗名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植物病毒病的外部症状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TMV的传染方式为_________,CMV的传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26.大田中病毒病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表现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病毒粒体的整个基因组存在于单一核酸分子中称_________,病毒基因组节段分配在两个粒体中称_________,分配在多个粒体的核酸中称_________,这种病毒又称_________病毒。
28.我们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亚病毒。
29目前国际上病毒分类系统采用__________的分类单元,分类依据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分类依据。
30.1898年,_______ 最先将“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质”取名为病毒。
31.植物病毒的粒体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32. 病毒粒子的侵染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自然界中有抗原性的有_______、________、真菌、毒素等,有些低分子量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脂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高分子量复合物也可获得抗原性。
35.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类病毒是共价闭合的_____________。
36.实验室中诊断植物病毒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三、简答题1. 诊断植物病害的步骤(5分)2.植物病害诊断技术及应用范围(8分)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8分)4.原核生物造成病害的诊断要点(4分):5. 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诊断要点(5分)6. 柯赫氏法则要点及应用范围(10分)7. 试述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5分)8.举例简述柯赫氏法则及其适用范围(5分)9. 说明植物叶片黄化但仍健康且坚实的生理原因(5分)10. 举例说明植物菌原体病害的主要症状特点(5分)11. 举例说明琼脂双扩散的诊断作用(4分)12.在琼胶平板中间的孔放抗血清,四周的孔分别放置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从沉淀带的形成,分析它们的血清学关系(5分)13. 病毒病害与其他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要点(5分)14. 植物生长停止或缓慢的生理原因(5分)15. 试述抗菌素不能彻底治愈植物菌原体病害的可能原因及其应用(5分)16. 举例说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诊断作用(4分)17.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18.鞭毛菌亚门真菌造成的常见病害及病原菌形态19.如何从鞭毛菌亚门的特征看真菌进化趋势?20.接合菌亚门真菌的特点及造成的主要危害21.植物病原菌原体的发现年代和发现者,哪一年改MLO为植原体。
22.举出由植原体造成的集中典型的病害,如何防治。
23.植物病毒的侵染特点及传播途径。
24.植物病毒与亚病毒的区别25.植物抗病机制26.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变异27.论述植物病害的常规诊断28.柯赫氏法则29.植物病诊断的技术30.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31.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其防止特点。
32.植物病害预测的依据33.植物病害调查记载的内容。
34.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35.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36.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37.植物检疫的概念、举出10种植物检疫性病害。
38.植物抗病性鉴定的方法39.如何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40.生物防治的机制。
41、植物病毒的粒体形态有哪几种?分别举例。
42、从混合侵染的植物病毒病害中分离植物病毒的方法有哪几种?43、病毒病的实验诊断方法有哪些?44、植物病毒的保存方法有哪些?43、简单描述植物病毒粒体的基本结构。
四、问答题1 试述研究和保存植物菌原体病害所选用的寄主及其原因(8分)2 为测定假单胞菌的致病性,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8分)3举一个病原菌鉴定的实例解释和说明柯赫氏法则及适用范围(8分)4 为测定癌肿土壤杆菌(A.tumefaciens)或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s)的致病性,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8分)5举出5个重要的由植物病害造成的重大事件,并说明造成的损失。
锈菌目与黑粉菌目的区别植物病毒是如何传播的?6、如何防治植物病毒病?7、植物病毒有哪些本质特征?五、应用题1.一位农民来到植物医院,并且带来了受害的植物。
植株受害后表现出的症状如下:(1)叶片上出现麻斑点、穿孔、焦灼、枯萎现象。
同事农民还描述了植株带有落叶现象;同时(2)果实上或出现斑点、畸形、变小、落果、或不结实;(3)花瓣表现为焦枯、落花、落蕾,植株生长迟缓,植株矮化,茎杆扭曲,甚至全株死亡。
(4)无既往病史请帮助农民诊断可能造成该病害的原因。
请详细写明诊断的过程。
(6分)2.请利用学过的原核生物敏感性植物致病性鉴定知识设计实验,以鉴定纯化后的细菌xanthamonas为致病细菌。
请写明所用材料,细菌的应用浓度,培养条件及时间,鉴定的依据等。
(8分)3.多种因素可以引起植物的根部出现畸形,其中真菌、细菌、线虫最为常见。
请说明如何诊断不同病原物引起的根部畸形现象。
(6分)4.在果树上常出现这样的现象①幼果期:病果的表面上出现暗绿色小斑点,之后病斑组织坏死褐变,干缩凹陷,果实畸形,果肉海绵状坏死、部分木栓化。
果实味淡,变劣。
②病枝枯梢,病梢皮层具有坏死斑。
请判断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请写出诊断的过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