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族民歌教案

汉族民歌教案

中国汉族民歌
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

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各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多姿多彩的音乐,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哪一个民族人口最多?而且分布地区也极为广阔?(汉族)由于居住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产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汉族民歌。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汉族民歌。

一、了解什么是民歌
1.请欣赏音乐片段,判断哪几首是属于民歌。

2.欣赏《大地飞歌》《绣荷包》童谣《天黑黑》
《天黑黑》《绣荷包》―――民歌(台湾民歌,云南民歌)
《大地飞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
3.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按体裁分类
汉族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1、欣赏《赶牲灵》:陕北民歌
旧社会,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谋生,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谋生外,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生。

"赶牲灵"也称"赶脚",它近似于云贵地区的"赶马帮",即用牲畜(陕北多为骡驴)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而赶这牲畜运送货物的人即称赶牲灵者。

他们走山越岭,风餐露宿,十分辛苦。

由于赶一趟牲灵常需要数十天甚至半年、一年,所以赶牲灵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过,往往就有许多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这首歌有什么样的音调特点?它属于汉族民歌的哪种体裁形式?
(生:高亢嘹亮.属于山歌。

)
2、欣赏《小河淌水》:
这是一首云南民歌,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在欣赏完两首山歌后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是山歌?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又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它的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

各地山歌的名称: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和四川的“晨曲”等。

(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三十里铺、兰花花等都属于山歌。


山歌的演唱形式有低唱、对唱、领唱、合唱等。

3、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在欣赏曲子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哟嗬哟嗬的声音)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劳动者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的声音。

号子有什么样的的音乐特点?
律动感强,节奏比较固定,音调粗狂有力,多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号子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在北方,劳动号子常称“吆号子”;在南方,则称为“喊号子”。

劳动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方式可分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渔船号子和作坊号子等几大类。

4、欣赏《无锡景》
俗称《侉侉调》,具有典型的南音色彩,全曲富于抒情性和叙述性,旋律细腻秀美,曲风柔宛妩媚富有江南特色。

5、欣赏《洗菜心》:
这是一首湖南的民间小调,旋律跌宕起伏,具有叙事的特点。

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小调的音乐特点
感情表达比较细腻、委婉,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较为严谨。

歌词内容大多以咏唱历史传说故事、描写自然风光、抒发离别情绪等为主。

三、小结民歌的体裁特点:
四、活动与拓展:
1、问:有人说民歌会消亡,你是怎样认为的?
2、上面我们谈到湖南民歌,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熟悉的湖南民歌有哪些?
能不能即兴唱几句?(浏阳河,一根竹竿容易弯,乡里妹子进城来,马桑树儿达灯台)
五、课堂小结:
当我们的民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唱响的时候,也印证了那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歌,都是经过千人传、万人唱,并在即兴、口头的创作中更加完美,这是一种永远都不会结束的创作过程。

发扬我们自己民族的音乐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歌。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去搜集和学唱更多的民歌。

相信,经过我们的传唱,民歌会继续绽放她夺目的光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