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历史文化研究——文化·特色·城市持续发展1基本理论1.1概念定义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关系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1.4城市规划设计时如何对城市特色进行定位2实例分析3 兰州历史文化分析3.1 历史沿革3.2 文化地位3.3 自然环境3.4 城市设计节点1基本理论1.1概念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
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
地域是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
地域的场所精神则是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是对其包含及可能包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的提取与注入。
20世纪90年代.文化管理理论逐步从微观领域渗透到城市和区域的中观层而.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文化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并正在着手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时.着力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比较城市特色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构成。
自然因素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
人工因素指人为建设活动的成果,它是形成城市特色最活跃的因素。
通过人为的建设活动可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人工与自然相和谐的美,才能使城市显示特色。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积淀的聚焦点,它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历史文化的遗存,不仅是城市文化延续的标志,也是城市环境特色的灵魂。
北京的故宫、长城、苏州的古典园林、西安的兵马俑都己成为所在城市个性和魅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桥梁、城墙、道路等,都铭刻着历史文化的痕迹。
不同城市的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构成了不同地区的城市特色,如福建省的客家楼、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里弄住宅、北方的四合院等。
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的城市,越具特色。
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完整的地方文脉关系应该是多向维度的。
首先是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环境,包括当地气候和地点微气候及已有的自然环境植被、土地形态、地形特点、地下水文、地质、水资源、环境灾害及动植物生命环境等。
每一个场所所具有的独一无一的特质是城市规划与设计最宝贵的资源。
规划与设计师应在已有的,通常是复杂的、微妙的环境中进行设计,尤其是对特色鲜明的区域,更需要仔细和恭敬的设计回应。
其次是地方文化环境和城市建成环境,包括居民居住形态的原型、模式、价值观和建成环境方式、土地所有形式、人居文化、传统习俗及与周边的邻里关系,还有人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能力等。
在任何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城市文脉都是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它包括多层次的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创造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城市文脉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城市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
理解了地方文化和建成环境的差异性,才能阅读和理解城市场所,才有利于创造和维持城市场所的文化内涵。
同时,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
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各种生活选择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而地方文化又朔造和强化了环境特点,形成环境后对人的影响和制约又蕴涵其中。
今天,由于全球化进程威胁到了文化的多样化,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对那些继续存在的地方文化的尊重更显重要。
1.4城市规划设计时如何对城市特色进行定位1.4.1注重发掘城市特色的文化内涵以往对城市特色的研究,从城市的性质、功能、地理环境、建筑风格上探讨得较多,这些虽然都能构成一些特色,但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就难免雷同,不可避免地出现“千城一面”。
只有文化,才能突显城市特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人民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一点一滴形成的,它记载了当地人民的奋斗历史、精神风貌和风俗民情,是当地所特有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把它反映到城市建设上,自然就易形成城市自己的特色。
1.4.2充分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与自然相依共生,每个城市总是处于特定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水系和气候条件。
这此具体的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决定了城市的空间格局、产业构成、是城市特色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苏州前街后水的水乡格局,哈尔滨独特的北国风光,海南的椰子树,重庆山城的独特形态,这此自然条件虽然不是各个城市所独有的但它们与城市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地位结合起来,就成为城市特色形成的基础。
1.4.3确定城市特色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性质城市性质反映了城市在其所在区域、国家甚至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主要职能,它是由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的,并与城市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观念、生活习俗,文化理念的发展紧密相关,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此外,大城市、小城市,省会城市、县城、国际化伊斯坦布尔人都市,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职能和规模的定位也决定了城市的格局、建筑的形式体量风格、街区面貌,本身就成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确定城市特色时要结合城市性质,符合城市的职能、规模等特点。
2。
实例分析2.1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念方案设计2.1.1历史背景1.国城市规划·建筑布局的原则2.唐的长安城规划:“里坊”制度3.佛教与大雁塔2.1.2历史文脉与设计构思1.最初的设计构思——水中印塔“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大空”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名诗“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的首联。
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正是以再现诗人想像中的景观为出发点,以贯穿大雁塔和北广场南北的轴线为中心,在北广场设计了一条南北向细长型水池,倒影出大雁塔伟岸的身姿。
天水相接,大雁塔如同从水中涌出。
塔影相接,延伸了无边无止的天地空间,又强调了这条南北轴线——向北贯穿唐大明宫含元殿的龙脉。
大雁塔伴随着日落日出,星河运转,千古永恒地映在宽阔的水面中。
在这里,人们可以跨越时空,尽情地与历史对话;也可以想像末来,凝思于永恒的天地间。
2.设计理念大雁塔体现着盛唐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文化。
当时的长安城是东方的政治、文化中心,盛世空前,它规模宏伟,秩序鲜明。
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正是再现了唐长安城宏伟的尺度、井然的秩序以及丰富的文化。
●城市骨骼——里坊的再现●空间秩序的再现●街道尺度的再现●文化活动的再现2.2深圳某建筑综合体概念设计● 项目概况:该项目为一建筑综合体的概念设计.位于深圳滨海某地段.总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包括一栋超高层包括办公楼及酒店.公寓会展中心和商业。
● 资源分析:滨海的位置使其具有优越的海景.同时隔滨海车行路为一滨海公园。
● 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景与滨海公园。
● 设计手法:整个建筑综合体围绕一个面向人海方向升起的船形退台J ’场布置通过天桥走廊跨过海滨车行道.与海滨公园联为一体将海景公园引入平台使巨大的人造物与环境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升起的广场避免了周边道路的喧闹与干扰,并获得更佳的海景视线。
主体南北两侧为贯穿东西的两条绿带将风景与海风引入建筑群。
2.3青岛银都景园● 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青岛市东部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东侧为121号路,南侧为东海路,西侧为黄德别墅区,北侧为28号路:地形由西北向东南自然坡地高差12米,北侧中部向东侧中部形成冲沟;东南侧为海景,西北侧为山景。
规划建设用地53公顷.总建筑面积5 05万平方米,总户数250户,总车位250个。
● 资源分析:山景.海景雕塑公园面海的坡地地处国家旅游度假区等这一切,为该项目提供了太多优越的自然资源● 设计理念:对场地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使自身融入周边的环境,为整个区域增色,同时最大化地利用外部景观资源以提升项目分值。
深圳某建筑综合体概念设计青岛银都景园2.4天津英式风貌区规划设计2.4.1、资源分析天津的英法风貌区内,有大量精致的具有欧洲风情的历史建筑群,其规模的完整,堪称全国之最,在亚洲亦不多见,其中包括:现存的各类历史公共建筑:法国公议局、法国领事馆、法国军营、紫竹教堂、华俄道胜银行、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利顺德大饭店、英国球房、戈登堂遗址、开滦矿务局、怡和洋行大楼、原太古行仓库等。
地标性的都市空间:中心花园(原法国花园)、市政府南公园(原英国花园)、海河河滨绿带。
丰富的历史典故与名人故居:郑士琦旧宅、袁世凯夫人旧居、吴重喜住宅、田中玉旧居、孙传芳旧宅、庄乐峰旧居、吉鸿昌旧居、章瑞庭旧居、张学良旧居、元隆孙旧居。
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如果善加保护运用,将是天津发展最可持续的经济资产。
2.4.2街区定位●从天津的工商服务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京津地区,仅天津人口就达1 000余万,已经具备形成全球经济区域的规模。
可以预见,未来天津制造产业日渐茁壮后,工商服务业将具有相当的成长空间。
目前,固然大规模的工商服务产业市场尚未成熟,对5A级办公空间的需求十分疲软,但即早运用并集合已具相当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规模企业及工商服务业,形成优质的工商服务企业中心形象,对天津形成健康强劲的工商服务产业,将可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天津观光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成为海河观光带上最令人玩味的明珠。
●从天津交通运输发展的角度来看英法租界区内道路尺度狭小而亲切、走向曲折,极难为通过性交通有效运用。
然而,街区位居全市中心地区,极适宜扮演城市的中心功能,应该发展成为目的性的、频繁的城市交通旅次起讫中心。
2.4.3、CB。
结构规划构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CBD为南站地区、解放北路地区、小白楼地区。
南京路走廊、小白楼地区已初具规模,南站地区已明确开发性质和开发量;天津站{东站)即将开通京津城际列车、地铁2. 3号线和津滨轻轨,随着轨道交通的改善,天津站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就业中心。
根据天津城市发展情况,我们提出CBD结构设想。
●建构多元共生的CBD环小白楼南京林阴走廊:多元性工商贸易启动走廊;营口道花园角街区:世纪金融服务及信息管理中心;法国中心花园街区:精致旅馆俱乐交流中心;解放承德历史街区:知识经济及创意产业孵化器;东站河港转运街区:关键性运输导向工商服务就业中心;南站滨河公园街区:国际贸易行销中心.英国公园街区:商务旅馆娱乐交流中心;多元共生的CBD环形成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减轻了历史街区的开发量的压力。
●明确历史街区范围.全力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及尺度根据城市形成历史和现状历史遗存的分布,确定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东北侧以海河为界,西侧到大沽路接建设路形成的交通干线,同时,将中心花园纳入保护范围。
借鉴伦敦、巴黎等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和城市尺度,确定保护控制要求:保持历街道的尺度,新建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
●理清通过性城市干道,提供地区可及性的地方路网大沽路接建设路拓宽至36米,保定路打通拓宽至26米。
●战略性地于公交场站步行距离内逐步推行高强度、高品质的大众运输导向主要形成营口道走廊、东站地区、南站地区、小白楼南京路走廊为重点的高强度开发区域。
2.4.4规划系统构想●土地使用系统鼓励共生共荣的混和土地使用形态,丰富城市功能,保证地区的高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