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传统
我们知道,在悠久隽永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始终有着一脉朦胧的浪漫气息时断时续而又不绝如缕,但它只是在若隐若现中绵延生长。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现在就来说说中国古代小说的浪漫主义的传统。
古代浪漫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个人自在的意志表现、自由的情感表达、自我意识的强烈体现,并以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
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古代浪漫主义小说显现出浓厚的个性主义色彩,但大多数时候个人被集体吞噬,自我遭到放逐。
五四运动之后,浪漫主义小说则体现为“人的发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
初民的神话,是中国浪漫主义产生的摇篮。
初民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理想是神话产生的基础。
中国神话中许多征服自然的英雄人物,如逐日的夸父、炼石补天的女娲或射日除害的后羿,都没有按照生活本身的形式来描写,所以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的。
神话中的浪漫主义只是初生的婴儿。
庄子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人们特别注目,有的人认为,庄子代表了浪漫主义的另一种倾向,因为庄子虽然对现实不满意,但不去反抗,而是企图把社会引向倒退的道路庄子的浪漫主义在《天下篇》有著名论述,可以说是对他的浪漫主义特征的最精辟的概括。
它不但指出《庄子》对巫史文化和以前道家思想的承袭关系,而且指出它趋向于文学的发展,即“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不但指出它的
“人的自觉’,“自我意识”的特点,即“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
以天下为混浊,不可与庄语”,而且指出它与宗法势力的对立,即“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不但指出它所开拓的涵盖世界宇宙的境地,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而且指出它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即“其书虽瓌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淑诡可观”,不但指出它的题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无所不包’而且指出它“弘大而辟,深阂而肆”的意境。
这种精神是他的虚无主义、神秘主义的“道”的具体表现,只是一种消极的反动的浪漫主义。
有的人认为,庄子的浪漫主义虽然不是积极而是消极的,但庄子散文却不失为浪漫主义的精品,议论机智,气魄宏大,看来随便,但文理又很密察。
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
而著名大学讲师张志岳认为,庄子不是一个持虚无主义的真正的厌世者而是一个有强烈情感表现的人。
高尔基说:“积极浪漫主义,企图强固人们对生活的意志,在人们心中,唤醒对现实一切压迫的反抗决心。
”庄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是符合高尔基提出的这个标准的。
至于其中所表现的玩世不恭的态度,多少也给后世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但那是次要的。
有的人指出,《庄子》是中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滥觞”。
《庄子·天下篇》的“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是对现实的否定的、叛逆的、批判的态度,是《庄子》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前提和出发点,成为其萌芽式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论的一条基本原则,而这个原则显然是积极的。
另外,明代中期,文坛上出现了《西游记》、《牡丹亭》等作品,
出现了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汤显祖的“意趣神色说”等浪漫主义的美学理论,冲击了明代的复古主义的藩篱,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明代和后来的文艺发展廓清了道路。
其浪漫主义特征表现为,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憧憬自由理想主张独抒性灵,强调激情,有感而发,反对无病呻吟,行文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象征巧妙,构思奇特。
冲击了封建道统和封建礼教,关于创作的一些独到见解,正确地反映了创作规律,对后世文艺创作和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