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第5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Structures of Molecular and Crystal
本章学习要求:
1 . 掌握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形成条件和基本性 质;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本质,现代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了解共价键的键参数及其应用。
1

3.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和sp型杂化所组成的分子的 空间构型。 4.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并能用其解释一些典型 分子的性质特点。 5.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 6.了解金属键的形成、特性和金属键理论要点。 7.在理解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的本质和 特性的基础上,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性质。了解晶 体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
第二节 化学键理论
一、离子键理论
1、离子键(ionic bond)理论是由德国化学家柯塞尔(Kossel W)在1916年提出。其理论要点如下: (1)当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时,它们有 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稀有气体稳定结构的趋势,由此形成相应 的正、负离子。 (2)正负离子靠静电引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离子晶体。 特点: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图 5-1 氢分子形成过程的能量变化
图 5-2 氢分子的两种状态
12
2、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相互配对时,原子轨道的对称性匹 配,系统的能量最低,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 A、B两原子各有一个或两个、三个未成对电子,且自旋
方向相反,则互相配对构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或共价叁键;如 果A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B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A原 子可同时与两个B原子形成共价单键,故形成AB2分子,如H2O分 子;若A原子有能量合适的空轨道,B原子有孤电子对,B原子的 孤电子对所占据的原子轨道和A原子的空轨道能有效地重叠,则 B 原子的孤电子对可以与 A 原子共享,形成共价配键,以符号 A←B表示。
①H沿着x轴方向接近Cl,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②H向Cl接近时偏离了x方向,轨道间的重叠较小,结合不稳定,H有向x 轴方向移动的倾向; ③H沿z轴方向接近Cl原子,两个原子轨道间不发生有效重叠,因而H与 Cl在这个方向不能结合形成HCl分子。
9
由表5-6可知,晶格能大的离子化合物较稳定,反映
在物理性质上则硬度高、熔点高、热膨胀系数小。如果离 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电荷 z+ , z- 相同,构型也相同( A 相 同),则d较大者熔点较低,如果离子晶体构型相同,d相 近,则电荷高的硬度高。
10
二、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提出了共价键(covalent bond)的电子 理论-“共用电子对”。
7
2、晶格能(lattice energy)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型化合物(ionic compound), 相应的晶体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是指由气态的阳离 子和气态的阴离子结合生成1摩尔离子化合物固体时的焓变,用 符号U表示。
138840 z z A 1 U 1 d n
5
二、分子的极性(polarity of molecular)
极性分子: 分子的偶极矩 (dipole moment) 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 理量。物理学中,把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彼此相距为d的两个电 荷(+q和-q)组成的体系称为偶极子,其电量与距离之积,就 是分子的偶极矩(μ)。数量级为10-30C· m(库· 米)。 μ=q·d
8
表5-6 NaCl型晶体z、d与物性关系
NaCl型晶体 离子间距/pm z+=z熔点/K 硬度* 热膨胀系数 av/10-6k-1 NaF 231 1 1261 3.2 39 NaCl 276 1 1119 2.5 40 43 NaBr 290 1 1048 MgO 205 2 3098 6.5 7 ~8 ScN 223 3 TiC 223 4 3140±90 8~9


2
物质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组成。物质的化学性 质主要由分子的性质由分子的性质决定,而分子的性质则 由分子的结构所决定。分子或晶体中,原子(或离子)之 间直接的、主要的和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原子为什么会结合成为分子? 原子怎样结合成为分子?
化学键的本质 分子的几何分子的性质 第二节 化学键理论 第三节 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四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第五节 晶体的特征和分类 第六节 离子极化
4
H 298
第一节
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
一、键参数(parameter of bond):
1、键能(bond energy) 2、键长(bond length) 3、键角(bond angle) 4、键的极性(polarity):
1927年英国物理学家海特勒(Heitler W)和德国物理学家 伦敦(London F)成功地用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的结构。1931 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和斯莱特将其处理H2分子的方法推广应用于
其它分子系统而发展成为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简 称VB法或电子配对法。
11
1、氢分子的形成
式中U为晶格能,单位为kJ· mol-1;138840是晶格能采用kJ· mol-1为单位和把d的 单位从pm换算为m而引入的;d为正负离子核间距离,可近似用(r++r-)表示, 单位为pm;z+,z-分别为正负离子的电荷数的绝对值;A是马德隆(Madelung)常 数,与离子晶体的构型有关;n称为波恩指数,n的数值与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类 型有关,如果正负离子属于不同的电子层结构类型,则n取平均值。
13
(3)原子轨道叠加时,轨道重叠程度越大,电子在两核间出现 的几率越大,形成的共价键也愈稳定。因此,共价键应尽可能 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的方向形成,这就是最大重叠原理。 3、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2)方向性 图5-3表示的是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3px轨道的三种重 叠情形:
14
图 5-3 s轨道和px轨道的三种重叠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