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研究朱街道跨湖完小碧丽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群体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广大教师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改变。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整个教育最根本的关注。
关注这一主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师;影响因素;职业幸福感一、问题的提出(一)幸福感的定义幸福感无可非议作为一种具有化价值和意义的主观心理体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有人认为“幸福是人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从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道德情感体验”。
说到底,幸福感就是一种个人感觉,它取决于个人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综合满意程度。
它虽然是一种模糊的表达,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地掌握它,但每个人都想拥有它。
(二) 研究的意义近几年来,关于“教师”的悲催新闻不绝于耳,那么是什么让教师在的幸福感缺失呢?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等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感。
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整个教育最根本的关注。
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无法回避教师幸福的问题。
原因如下:1.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
2.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在动力幸福是人生的目标追求。
具有幸福感的教师,认识深刻而全面,情感强烈而奔放,意志坚强而勇敢,行为自我而积极,而这些正是个体成长和完善的基本要素。
可是,大量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正面临着工作重负,这种重负不同程度地损耗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令教师缺少成功体验,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增加教师离职、旷职及离岗的可能。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二、调查研究过程教师完整的幸福应该涉及教师的全部生活和生命活动,既有物质幸福、社会幸福,也具有精神幸福。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精神性、生性、关系性、理解性的幸福。
笔者从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个方面入手调查,包括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人际关系、社会认可、职业认知度等方面调查收集资料,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
(一)研究的对象及实施在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上,从研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看,通过对一定围选取不同学校、不同科目、不同职称等不同背景下的教师为调查对象,才能了解教师的职业状态。
本研究从朱街道抽取几所小学,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94份。
(二)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结合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方法对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教师职业幸福的总体状况在被调查的教师中,6.5%的教师在工作中没有感到幸福,38.4%的教师在工作中基本没有感到幸福,两者加起来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44.9%。
有14.7%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压力不大或基本没有压力,而感到压力比较大和很大的教师占85.3%。
有39.1%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很无聊乏味或比较无聊乏味,而另外60.9%的教师则持相反或基本相反的态度。
有42.4%的教师感到生活得很累,有43.3%的教师感到生活得比较累,两者加起来占被调查的教师总数的85.7%,而感到生活得不累和基本不累的教师只占14.3%。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不容乐观,50%以上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大,生活得很累,没有体验到职业生活的幸福。
2. 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职业幸福状况表1 小学不同年龄的教师幸福感百分比(%)25(岁)以下19.4 39.2 58.6 如表1所示在50 岁以上的教师中,有26.3%的人在工作中总是感到很幸福,有72.1%的人在工作中感到比较幸福,两者的百分数之和为98.4%;在41-50 岁的教师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67.0%;在31-40 岁的教师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49.3%;在25-30岁的教师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43.0%;在25岁以下的教师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58.6%。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的状态在年龄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差异,50 岁以上教师的职业幸福状态最佳,其次分别是41- 50 岁的教师、25 岁以下的教师、31-40 岁的教师和25-30 岁的教师。
我们认为,25 岁以下的教师中之所以在职业生活中感到幸福的比例较高,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多为新教师,他们还处于入职的兴奋期。
如果把25 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作为特殊情况来看的话,那么教师职业幸福的状况与年龄成递进关系,年龄越大越幸福。
3.不同职务教师的职业幸福状况从在学校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的角度来看,担任校级领导职务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百分数之和为86.7%; 担任学校中层领导职务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百分数之和为67.5%;在学校不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百分数之和为48.4%。
这说明,在学校是否担任领导职务与教师职业幸福的状况具有相关性,职务越高越幸福。
4.不同收入教师的职业幸福状况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年工作收入在8-10万的教师中,在职业生活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59.4%;年工作收入在6—8的教中,在职业生活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54.3%;年工作收入在6万以下的教师中,在职业生活中感到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51.9%。
这说明教师职业幸福的状况与其工作收入具有相关性,收入越高越幸福,但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
三、分析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一)教育对象的品质孩子是教师的工作对象,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幸福感。
访谈中许多教师谈到了自于孩子纯真的幸福感。
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
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
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是的,有的教师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教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如何看待孩子、如何与孩子交往。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二)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还是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评价者。
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
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
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
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三)公平的学校管理制度我们都知道,最成功的管理就是创造幸福的管理,而公正公平是增加人们的幸福感的首要前提。
当自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公正的评价时,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反之,教师的态度就会消极、不满意和抱怨。
对教师来说,公平的学校管理制度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所有这此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体验。
四、反思与建议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对教师的职业生活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使小学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呢?(一)追求自我成长,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近年来,个别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够,体罚学生、有偿办班现象时有发生。
关于教师体罚、精神虐待、性犯罪的案件呈抬头趋势,其实是教师素质不高、心态扭曲的表现。
学会控制情绪是一门学问,教师应有意识的学会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工作中懒惰、恐惧、紧、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干扰,加强自身坚强意志的培养,敢于承担责任,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屈服,诱惑面前不动摇。
对教师进行心理筛选,挑选有积极心态、非自我取向的师生作为教师的候选,以健康良好的心态对待职业与学生。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良性的评价机制学校的组织文化与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包括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
教师在这些人际关系中与其他人员的交往互动,即形成一种文化,而这种学校文化会影响到教师的专业行为与工作士气。
而且,如果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充满个人主义,教师之间各自为阵,缺乏交流与激励,甚至相互攻击,这些都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首先讲公平,使教师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其次讲,使教师能达到情绪上的饱和。
可以设想,如果职务晋升、福利分配、校区间教师流动等工作不走路线、不讲程序公开的话,教师群体的和谐就会迅速丧失。
而在一个关系融洽的集体中,尽管工作忙碌紧,但老师之间和睦相处,每个教师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心自然充盈着幸福感。
(三)取得社会的支持,提高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者,在现代社会更承载着传递现代文明价值,培育公民社会基础的责任。
取得社会支持,首要的是对教师职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公共信任对于教师的职业抉择与工作表现有着深刻的影响。
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取得社会的支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使教师感受到自己被社会关心、尊重和不可缺少;通过法律来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医疗及福利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由升学带来的心理压力。
通过各种良性的体制给教师以信念支持,使之有快乐的教师生涯。
总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塑造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的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关注教师最深层的心理,让教师这个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的一面。
教师的评价制度,职称的评定等一些学校管理层面的因素对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起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社会、学校在教师幸福感塑造的道路上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实践,才能为教师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
参考文献:[1] 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5).[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1999.[3] 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等译《给教师的~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2001.附录一: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尊敬的老师:您好!这是一份有关教育研究的问卷,目的在于征求您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