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江泽民同志曾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
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了动力。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而且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
(一)、这个阶段,是发展生产力的阶段。
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二)、这个阶段,是发展经济的阶段。
过去,我们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去建设社会主义,结果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现在我们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生产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三)、这个阶段,是提高科学文化技术的阶段。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现代化进程是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的。
因此,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四)、这个阶段,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
实现人民生活从贫困经过温饱,小康逐步走向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充分体现的过程。
(五)、这个过程,是缩小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的阶段。
中国的经济文化总体落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不平衡的基础上,由发展较快的地区,带动发展较慢的地区,逐步实现相对地区平衡,逐步实现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六)、这个阶段,是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曾经历二十年的动荡,停滞和缓慢发展,其根源在于体制存在弊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体制改革推动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七)、这个阶段,是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实现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
(八)、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曾经为古代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定将对世界现代文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成熟、完善,上述基本特征也会随之变化。
先进的、积极的因素将不断扩大,消极的、落后的因素会逐步缩小。
我们的国家最终必将实现伟大复兴,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