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 模块化:教师组织在线教学时就象搭积木一样简单 – 面向对象:教师可以自主更新资源,学生可以参与资源建设 – 动态学习环境:支持多种教学策略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主要应用工具 Wiki 多人协作写作 Blog Rss community conversation社区交流 presentation sharing讲义共享 e-portfolio 电子学档 web conference 网络会议 virtual school 虚拟校园 brain storm / mind map 头脑风暴或者思维导图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的内涵:学习资源除传统意义的文本资源、图 形资源、视频资源外,还包括所有的教学活动,如论坛 讨论、作业评价、自检自测、小组活动等形成的动态资 源。
学习资源的组织:采取知识模块化分割的方式,把学习内 容细化为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便于学生利用零星时间 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方慕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9年10月23日



一、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
二、网上教学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
基 于 Web1.0 教 学 平 台 的 网 络 课 程 静 态 网 络 课 程 基 于 Web2.0
支持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但无法满足课程结构及呈
现的个性化需求,不支持用户参与平台管理及资源发 布。

一、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
4.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V2.0)
实现学、测、考教学一体化整合,侧重于导学及网上 交流等环节,重点关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引导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
界面设计个性化 方便教师更新 单机版 栏目贯通 交互性 行为统计 题库 评价反馈
V0.5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不支持 部分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V1.0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部分支持 部分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V1.5
不支持 部分支持 不支持 支持 部分支持 部分支持 部分支持 部分支持
V2.0
工具。
博客

互评价
QQ

平台核心层
数据资源层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站式学习平台:支持多种用户共同参与课程建 设与管理
个性化课程定制
动态资源发布 多级用户管理 跟踪和监控用户行为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技术特点:模块化平台结构兼容性好,参与式及所见
即所得的平台管理界面,支持用户直接参与管理资源。 各种工具支持深度人机、人人交互,并可提供详细的 用户行为记录。但较难实现课程界面的个性化呈现, 参与式的平台管理增加了保证安全性的难度。

一、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
功能对比
版本
交互参与工具:支持多种教学策略
作与交互:wiki支持师生共同创作;论坛提供分隔小 组、开放时间、允许评分、订阅等多种设置方式。 作业设置与管理:支持互评价、测试、心得报告、问 卷调查、投票等多种评价形式。 信息推送:提供日程管理、提醒、论坛订阅等信息推 送模块。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型: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结合、系统学
习与选择性学习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个别学
习与协作学习结合。 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活动和学习路径设计 学习管理和帮助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部分支持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二、网上教学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电子文本 视频 音频 动画

二、网上教学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电子文本(HTML
功能:文字呈现 特点:使用方便、更新快捷,开发成本低,容量小, 网络传输速度快。表现力较差,不直观。 WORD TXT PPT FlashPaper PDF)
设计、制作、实施,评测、服务和管理。
团队组成 课程教学工作流程 工作机制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团队组成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工作流程
在一个平台上协 同开展课程的设计、 制作、实施,评测、 服务和管理。
内容
导学
助学 促学
技术
导学
流程
保障
人员
技术
助学
人员
促学
流程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导学服务
导学服务 课程导 学、单元章
节导学、知
识点学习建 议三个层次 的导学。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助学服务
助学服务 课业助学服务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与内容学习过程结合
网上学习活动与形成性考核作业结合
测验、论坛、互动评价、在线作业等多种评价形式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团队
大教研室机制课程团队模型:实现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 一个平台上完成教与学的全过程,组建包含主持教师、责 任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课程管理员和技术支持服务 人员六类角色的课程团队,在一个平台上协同开展课程的
学习资源 静态资源 动态资源 参与式技术模型
用户访问层
应用系统层 生生评价 师生评价 自我评测 … 评 价 与 反 馈 课程定制与管理 用户管理
行为记录

系 统 管 理
交互参与工具层 自由组合实现多种教学策略 Wiki 聊天室 提供支持服务和团队协作 短信息 邮件 信息推送
应 用 参 与 层
户参与管理课程的各种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Web2.0的技术特点与理念
更加支持个性化学习 更加支持协作学习 更加支持资源的共建共享 更加支持师生、生生深度交互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Web2.0的主要应用软件
Moodle/Sakai开源教学平台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网络课程结构框架
网络课程
系统性学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
选择性学习 视频课堂 案例库 资料库 常用工具
在线测试 测试一 测试二 测试三 测试四
...
信息及支持服务
课程信息
学习成绩
学习记录
学习交流
…!
与修改也比较困难。

一、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
3.基于平台的网络课程(V1.5)
从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实现导学、资源学习、
协作学习、教学交互、学习评价、学习管理等教学基 本环节。 技术特点:平台功能提供用户管理、论坛交流、在线 测试等,资源动态发布、统一管理,栏目可动态更新。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促学服务
督促式促学 引导式促学 参与共建式促学

过程监控及成绩查询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技术应用
用户参与式技术模型:
由数据资源层、平台核 心层、应用参与层和用 户访问层组成,包括一 站式学习平台和支持用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学习资源设计
动态学习资源的设计:主题讨论、小组协作完成作业、互评
价等学习活动及形考作业,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资源。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系统性学习路径 选择性学习路径
学习活动和学习路 径设计
系统性学习与选择性 学习结合
网络 课件
参 与 式 网 络 课 程

一、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
1.网络课件( V0.5 )
用于某个教学环节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包括讲解型、
演示型、练习型、实验型课件等。 技术特点:根据需要采用不同技术实现个性化开发。 但课件之间无法跳转链接,很难共享数据库及公共功 能。
二、网上教学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音频(WMA MP3 RA)
描述:采用下载或在线播放的形式 功能:教师讲解 特点:表现力较弱。开发成本较低,容量小,网络传 输速度快。学生可将音频教材放入手机、MP3机 中随时听讲。

二、网上教学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动画(FLASH)
描述:可在线播放,可交互的Flash动画 功能:实验演示、内容形象展示 特点:表现力强,能直观展示知识,具有交互功能, 容量小,网络传输速度较快,兼容性好。开发 成本高,开发周期较长。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的多元化设计:以文
本资源为主线索呈现各知识 点的学习内容,通过热字、
超链接的形式,将与该知识
点相关的文本、音视频、动 画等学习素材有机的整合在 一起,实现资源的多元化设 计。。


一、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
2.静态网络课程(V1.0)
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进行整体设计,将课程学习资源整 合在一起。包括课程导学、学习内容、学习测评等主
要教学资源。
技术特点:主要使用静态网页技术进行开发,版式设 计灵活,满足课程资源个性化呈现需求,并可单机版运 行,便于打包下发和制作光盘版。支持人机交互但缺 乏人人交互功能及用户使用记录,课程资源后期更新

三、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
学习活动和学习路径设计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 1.学习时间建议的设计
通过学习时间建议,指导学生将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
2.面授课堂的内容的设计
由对系统讲授转变为对网上学习 的引导,以及重难点辅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