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

《组织行为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

习题与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一、填空题1、工业心理学之父《心理学和工业效率》2、经验总结法实验法现场研究法案例比较法3、泰勒霍桑实验权变态度4、社会学心理学5、结构有效性6、持续创新二、判断题1、错2、错3、对三、简答题1、答:根据美国学者罗宾斯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是微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3)组织变革问题是宏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答:组织行为学在三个层面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1)个体水平:主要研究个体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群体水平: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模式、权力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3)组织水平:主要从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3、答案略。

四、论述题(要点)1、答:1)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这方面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色。

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导行为研究。

在个体层面上,组织行为学比较注重决策和判断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决策问题;在组织层面上,组织行为学主要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决策模式、权力结构和参与体制,并特别重视决策技能的开发和利用。

2)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

目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组织的适应性和干预问题的研究等人力资源问题正向纵深发展。

3)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的行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力多元化、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越来越重视有关工作满意度、雇员安全与健康、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压力管理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2、答:联系: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来看,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

二者在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1)研究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揭示其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2)研究对象一致:都是把行为与心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大同小异;4)很多理论来源相同。

区别:第二章人际知觉与个人决策一、填空题1、部分2、相似3、封闭4、彼此接近5、连续性6、保持不变7、不顾其余8、全面9、固定10、相同11、比较12、独立13、过去已有的14、有关15、纯理性人有限理性人二、判断题1、对2、错3、对4、错5、错6、对7、错8、对9、错 10、对 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 对 16、对三、简答题1、答: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四个基本特征: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答:影响知觉的因素包括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因素和情景因素。

1)知觉者因素包括知觉者态度、价值观、动机、需要、兴趣、经验、期望、个性特点;2)知觉对象因素包括运动、新奇、对比、声音、背景、临近、大小、重复等;3)情景因素包括时间、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3、答:1)首因效应: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一般发生于陌生人之间;2)晕轮效应:指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如“一俊遮百丑”;3)近因效应: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一般产生于熟悉者之间;近因效应掩盖甚至否定对一个人的一贯了解,从而影响对人的全面认识;4)定型效应:指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又称刻板印象;5)投射:指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性,因而判断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4、答:根据洞察力的三元观点,人迹洞察力所涉及的过程包括:1)选择性编码指从一堆信息中选出有关信息。

有意义的问题通常呈现大量信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出判断,找出支持我们判断的关键事实。

2)选择性合并是把原来看似彼此独立的信息合并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与原来的各个部分相不相似皆可;3)选择性比较是把新获得的信息与过去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

四、论述题(要点)1、答: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知觉、思维方式、性格、情绪、情景以及周边群体的影响。

1)知觉:决策方案的制定、选择及实施过程均受到决策者知觉过程的影响。

首先,对是否存在问题和是否有决策的需要是一个知觉问题。

其次,决策者的知觉过程,会影响他对信息的获取、解释和评估;2)思维方式:思维贯穿着决策的整个过程。

思维方式或偏好影响个人决策。

具有全局思维方式的人适合做战略性决策,而具有分析思维方式的人适合做战术性决策;具有发散性思维方式的人适合做非程序性决策,而具有聚合性思维方式的人适合做程序性决策;3)气质与性格:个人的决策行为往往与其气质和性格相联系。

首先,个人决策受气质的影响。

其次,个人的决策行为受性格的影响;4)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作为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影响着其他的心理过程,包括促成知觉选择、监视信息的变化、影响工作记忆和思维活动等。

因此,对于决策者,应努力克服消极的情绪,培养、激发良好的情绪。

此外,还受到群体压力、朋辈压力、家庭压力和组织压力、榜样等他人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

2、答:库柳特金将个人决策划分为五种:均衡型决策、冲动型决策、怠惰型决策、风险型决策、谨慎型决策,不同风格的决策表现出了决策者不同的心理特征。

1)均衡型决策习惯于作出均衡决策的人,其决策过程严密而果断,对任务的条件和要求事先就做充分的分析,广泛地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

这种风格地人一般具有深思熟虑和稳健的特点,能迅速抓住问题本质,并提出方案,善于深入地分析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

2)冲动型决策习惯于作出冲动型决策的人,在面对决策任务时,反应时间短,这种人比较容易发表各种想法,但很少对它们加以鉴别,方案提的多,而检验和修订方案的行动少。

这种冲动性可能导致管理者竭力去贯彻没有经过充分思考和论证的决策。

缺点是精确度较差,失误较多。

3)怠惰型决策习惯于作出怠惰型决策的人,面对问题往往时犹豫不决和小心谨慎,在作出初步的假设后,对假设的评价过于谨慎。

这种人对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反复进行检验,监督和修改的行动多,而形成的想法少,因而往往会拖延决策的时间。

决策效率较低。

4)风险型决策习惯于作出风险型决策的人,类似于冲动型决策者,在考虑问题时若遇到障碍,极端冲动的人会去生硬的排除障碍,并按照自己的臆测立即作出最后的决策,所产生的预测又会立刻被新的推测取而代之。

5)谨慎型决策谨慎型决策的特点,是在决策的过程中,力求“稳扎稳打”,习惯于“三思而后行”,富有分析性,其优点是精确度较高,失误较少。

但由于反应时间较长,可能显得稳健有余而果断不足,从而延误决策。

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填空题1、胆汁质2、多血质3、粘液质4、抑郁质5、胆汁质6、粘液质7、抑郁质8、多血质9、动力10、性格11、情景12、密切相关13、智力性向成就14、随和责任意识开明性15、内向和外向稳定和不稳定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对6、对7、错8、对9、对 10 对 11、对 12、错三、简答题1、答: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情景。

2、答:根据希波克拉底的划分方法,可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基本类型。

他们的具体特点如下:1)多血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2)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3)粘液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映速度慢,具有稳定性;4)抑郁质: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3、答:A型性格者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并长期有时间紧迫感。

总是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人或事进行攻击。

A型性格表现为:1)运动、走路和吃饭的节奏很快;2)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3)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4)无法处理休闲时光;5)着迷于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衡量的。

与A型性格相对照的是B型性格。

B型性格者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要无休止地提高工作效率而感到焦虑。

B型性格表现为:1)从来不曾有时间紧迫感以及其他类型的不适感;2)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3)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4)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4、答:有许多调查和研究说明工作效率与人的个性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据研究,成就最大和成就最小的人相比,在智力方面没有什么差距,而他们的个性特点却有很大的差异。

美国学者的另一项研究的结论则是,个人工作效率与其毕业学校的名望并无相关,而他的心理特点,如信念、态度与个性等却重要的多。

正是因为个性在预测工作效率、缺勤、离职等个体和组织行为方面的重要性,有关个体、个性与工作、职业、组织、环境之间的匹配问题和理论得到了组织行为学家的关注。

5、答:王重鸣等人提出的管理胜任力结构图在管理胜任力的人际激励和用人能力维度上,管理人员的得分较高;在时限控制维度上得分则较低。

在创新能力、人际激励、时间计划、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维度上,随着管理层次的上升,其得分也增高。

中层管理人员体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

四、论述分析题(要点)1、答:常用心理测验包括麦尔斯-吉尔斯类型指标测验、大五个性因素模型、加州心理测验、投射测验、韦式智力量表、创造力测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霍兰德职业人格测验等。

1)麦尔斯-吉尔斯类型指标测验MBTI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德个性评价工具,该测验实在荣格分析心理学内外倾向性格和思想发展起来,包括4个双极维度,组合成16种个性类型,即:A.外向型(E)——内向型(I):表示获得与运用能量的方式;B.感知型(S)——直觉型(N):表示收集与获取信息的方式;C.思考型(T)——感觉型(F):表示作出决策的方式;D.判断型(J)——认知型(P):表示组织生活的方式。

2)大五个性因素模型认为任何个体存在着5个相对显著、独立且稳定的个性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