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 . 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那么()
A.a′<a,r<r B.a′=a,r=r
C.a′>a,r>r D.a′=a,r>r
3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图象;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虚像
4 . 判断下图,平面镜成像正确的图是()
A.B.C.D.
5 . 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
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
6 . 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平面镜成像”——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C.“照相机成像”——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放大镜成像”——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7 .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时候,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B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入射角是
A.∠1B.∠2C.∠3D.∠4
8 . 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人通过双眼接受来自物体的光线判断物体的远近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9 .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10 . 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A.漫反射B.镜面反射C.折射D.直线传播
11 . 下列关于对凹透镜的认识,正确的是
A.凹透镜的形状是中央厚边缘薄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阳光透过凹透镜后能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
二、填空题
12 . (1)图中的入射角是___________度.
(2)请补全光路(画出其反射光线)
(_____________)
13 . 小芳站在平面镜前,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 . 观察如图所示的装置,手电筒照亮的透明胶片经过凸透镜在银幕上成像.
(1)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像,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2)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______.
(3)如果保持胶片与银幕的位置不动,想在银幕上成一缩小的像,应将凸透镜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银幕.
15 . 白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一部分光会被__________,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________的光线决定的。
三、实验题
16 . 如图所示,是小聪、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硬纸板由可以绕ON轴线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则:
(1)要使反射光线和其入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硬纸板应(____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平面镜放置。
(2)在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时,将纸板F沿ON轴线向后折,纸板F上就没有反射光线,再将其折回原来位置,又看见反射光线了。
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为了找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小聪和小明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i,为方便实验,小聪、小明分别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右表是他们测得的数据,但根据表中数据发现“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事后回忆是因为小明在测量反射角时,出现了错误,你认为小明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20°70°
230°60°
350°40°
17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
A.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 .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美将蜡烛置于图中A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小美把蜡烛移动到B处,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随后,小美又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在光屏上也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这个现象说明光路是_____。
(3)在(2)后,小美的同学小丽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丽将光屏(此时光屏已在左端)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变得清晰,请你判断小丽的眼睛与如图所示的_____(填“甲”或“乙”)图中所表现的状况相同。
19 . 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后,小明提出了新的问题:不同物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折射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1)为了解决小明的疑问,小聪查阅资料,给小明提供了如图所示和如表所示的相关信息,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物质水玻璃冰空气酒精
光速(m/s) 2.25×108 2.0×108 2.30×108 3.0×108 2.2×108
①当_____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表格中提供的五种物质中,_____对光的折射能力最强.
(2)根据上述信息,画出光从酒精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______)
四、作图题
20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MN上有一光源S.在光源右侧放置一个不透明的物体
A.地面上方有一与地面平行的平面镜PQ,试标出物体A右侧地面被光源S照亮的范围O1O2,并画出光路图.________
21 . 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22 . 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甲),请在图乙中法线两侧画出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折射光线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