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理学第五讲-生殖毒理学

毒理学第五讲-生殖毒理学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的评价
2014-12-31
7
生殖毒理学历史

1950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发现,怀孕期间 服用黄体酮,先后有600多名女婴出现生殖器 男性化畸形 。

1956年用于治疗妊娠反应的反应停,1961年后
出现近万例短肢畸形儿(海豹畸形)。

二恶英(TCDD)造成的大面积污染及其与人群生
2014-12-31 31
现代实验畸胎学 (19世纪)
现代实验畸胎学始于19世纪初,当时的胚胎学家使用各种物理
因素(震动、倒置、针刺)和化学毒物处理鸡蛋,产生了畸形
小鸡,有神经管缺陷、无脑、脊柱裂、独眼、心脏缺陷、位置
颠倒和联体双胞胎等。他们还注意到作用时间在决定畸形类型
方面比损伤的性质更为重要。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损害作用的特点
生殖发育过程较机体其他系统更为敏感;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过程影响的范围较为广 泛和深远 。不仅直接涉及雌雄两个个体,同时 还可以在其第二代个体表现出损害作用,而且 此种损害甚至在第二代以后的个体中表现出来。


2014-12-31
6
第二节 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生殖毒理学历史
胎致死作用。)
4. 母体毒性作用(maternal toxicity)
母体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下,对受 孕母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具体表现包括体重减轻、出现某 些临床症伏、直至死亡。
畸胎学(古代)
现代实验畸胎学(19世纪)
发育毒理学
2014-12-31
30
畸胎学 (古代)
畸胎学是发育毒理学的基础。 畸胎学作为一门描述性科学在文字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四大文 明古国都有畸胎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土耳其 的联体婴儿石刻。5000年前埃及壁画所描述的唇腭裂和软骨发 育不全等。 当时人们相信出生异常的婴儿是上天的惩罚、星象的反应和未 来的预兆,有的则以为是人和动物之间杂交的结果。随着 16~17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才逐渐对畸胎有了科学的认识。 William Harvey于1651年提出了发育受阻学说,认为畸形起因 于器官或结构的不完全发育。

剂量分组:一般设立三个剂量组和两个对照组
• 高剂量组产生轻微毒性症状,但其死亡率不大于10%,也不能 完全丧失生育能力。相当于1/10LD50。 • 低剂量组则不应产生任何可观察到的损害效应。相当于高剂量 组的1/30。 • 中剂量组应仅能出现极为轻微的中毒症状。 • 如果1000mg/kg体重剂量对生育能力无损害作用,或最高剂量 可引起亲代动物表现一般毒性作用,但对生育力无不利影响, 则可不进行其它剂量试验。
23
2.雌性生殖毒性的评价
三代两窝
F0 (断奶或出生8周)
第一次交配 第二次交配 给予受试物8到12周
F1 a
观察三个月,喂饲普通饲 料,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
F1 b
断乳后给予受试 物8到12周
F2 a
观察三个月,喂饲普通饲 料,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
F2 b
断乳后给予受试 物8到12周
F3 a
2014-12-31
2014-12-31 4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

干扰生殖发育的任何环节,并造成损害作用。 可以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对性腺的作用, 发生间接的影响。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也有调节作用,通过下 丘脑-垂体-睾丸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两条 途径作用于生殖发育过程 。
2014-12-31 5
外源化学物的生殖发育 毒性及其评价
2014-12-31
1
第一节

概 述
哺乳动物的生育繁殖过程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以及损害作 用的特点
2014-12-31
2
哺乳动物的生育繁殖过程
概 述


生殖发育是哺乳动物繁衍种族的生理过 程,其中包含生殖细胞发生,即精子发 生和卵细胞发生、配子的释放、性周期 和性行为、卵细胞受精、受精卵的卵裂、 胚泡的形成、植入或着床、胚胎形成、 胚胎发育、器官发生(或称器官形成)、 胎仔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生殖发育也可称繁殖过程。
官表现形态结构异常。

功能不全或异常: 即胎仔的生化、生理、代谢、免疫、神经活动
及行为的缺陷或异常。

胚胎死亡: 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在胚胎或胎仔
发育期间对胚胎或胎仔具有损害作用,并使其死亡。
2014-12-31 36
基本概念
2. 畸形、畸胎和致畸物

畸形(malformation):器官形态的异常。 致畸物或致畸原(teratogen):凡在一定剂量下,能通过母
2014-12-31
35
基本概念
1.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
指出生前经父体和(或)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 代到达成体之前出现的有害作用。具体表现可分为 :

生长迟缓: 即胚胎与胎仔的发育过程在外源化学物影响下,较正
常的发育过程缓慢。

致畸作用: 由于外源化学物干扰,活产胎仔胎儿出生时,某种器
16
Ⅲ段:出生前后发育毒性试验 (围生期毒性试验)
目的:评价母体从着床至断乳期间接触受试物对妊娠 /哺乳
母体和对胎仔及仔代直至性成熟的有害效应。
给药期:着床期开始,至仔鼠断乳。大鼠孕 15 天至产后
一、一般生殖毒性实验方法原则
受试动物:多用性成熟大鼠,也可用小鼠或家兔

主要是根据发育阶段的区别来设计的,每一段试验大 致相当于上述两个阶段。 I段:生育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

性试验,主要反映妊娠前及妊娠初期的情况)

II段: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III段:出生前后发育毒性试验 (围生期毒性试验,反映外源化合物对胚胎发育 后期、母代分娩过程、哺乳期的影响)
2014-12-31 33
重大历史事件
反应停 thalidomide
2014-12-31
34
发育毒理学
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是研究发育中的生物体从受精卵、妊娠以及出生 后直到性成熟期间,由于暴露于外源性理化因素而产 生的各种发育异常及其机制,为理化因素的危险度或 安全性评价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2014-12-31
19
评价方法
1.雄性生殖毒性评价 动物实验 精子生成分析(精子计数、形态学及存活率) 精子功能检测 睾丸标志酶活性检测 交配实验 显性致死试验
2014-12-31 20
2014-12-31
21
小鼠精子头部是钩状!
2014-12-31
22
2014-12-31
26
观察指标:

幼仔哺育成活率(%):反映雌性动物授乳哺育幼仔的能力
幼仔哺乳成活率 (%) 21天断乳幼仔存活数 100% 出生后4天幼仔存活数

除上述4个指标外,还应该注意出生幼仔是否有畸形存在,
对死亡的幼仔应进行畸形检查,可为下一步致畸试验提供参 考
2014-12-31
27
第三节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2014-12-31
12
生殖毒性的评价

评定的主要依据是交配后母体受孕情况(受孕率)、 妊娠过程情况(正常妊娠率)、子代动物分娩出生情 况(出生存活率)、授乳哺育(哺育成活率)以及断
奶后发育情况等。

是检查外源化学物对动物生育繁殖机能有无损害作用
的试验。
2014-12-31
13
三阶段生殖毒性试验
2014-12-31 18
一、一般生殖毒性实验方法原则
染毒途径:动物接触受试物的方法应参照人类实 际接触途径
• 交配前雄性动物应染毒4-10周,雌性动物2周 • 一般可混入饲料或饮水中,也可采用灌胃或胶囊法。

动物:至少采用一种动物, 推荐用大鼠;每组 雌雄各20只;雌性动物妊娠13-15天处死,雄性 交配成功处死。
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使子代出生后具 有畸形的化合物。

畸胎(terate):具有畸形的胚胎或胎仔。
致畸试验:评定外源化学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的试验。
2014-12-31 37

基本概念
3. 胚胎毒性作用(embryotoxicity)
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胎仔生长发育迟缓和功能缺陷不 全的损害作用,对母体无显著的毒效应。(其中不包括致畸和胚
2014-12-31
3
连续、完整的生殖发育过程的六个阶段
• A. 从交配前到受孕:检查成年雄性生殖功能、配子的发育 与成熟,交配行为、受精。 B. 从受孕到着床: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胎着床前 发育、着床。 C. 从着床到硬腭闭合: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体发 育、主要器官形成。 D. 从硬腭闭合到妊娠结束: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 体的发育与生长、器官的发育与生长。 E. 从出生到断乳: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新生仔对宫 外生活的适应性、断乳前的发 育与生长。 F. 从断乳到性成熟:检查断乳后的发育与生长、对独立 生活的适应、达到完全的性功能。
对精子发生 的有害作用
改变下丘脑-垂体功能
直接影响睾丸细胞功能
精子生成障碍 性欲异常,丧失生育能力 引起生殖细胞突变,造成可遗传损害
2014-12-31
11
对雌性生殖系统的毒作用
卵母细胞数下降/突变 对卵巢的损害 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降低,排 卵抑制,受孕力下降 干扰卵巢内分泌,影响受精/着 床/胚胎发育 生殖道的损害: 影响运送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 对下丘脑-垂体系统的损害:闭经,受孕力降低
相关主题